»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难得的国语好片:《投名状》简析(剧透)码了不少字,有没有可能加分啊?

这是部浅显易懂的政治片,100多分钟里直白的赤裸裸的讲道理。

还唯恐观众忽略,又加上了左马介的旁白,其心可诛啊:D

以下正文:


庞青云是个军官。

一个军官想一步登天,不能空有一身本事,还要有建功的机会。

内战对百姓来说是灾难,但对身负军事才能的人来说,这却是个绝佳的表演舞台。

如果光有这两个条件就能成功的话,那成功人士岂不太多了?

仅管庞青云是个有才干的人,但他终究是个小人物,锋芒太露招人忌讳,被自己人略施小计就败了,败得变成一个光杆司令,孤魂野鬼。


内战使得民不聊生,饥民们又回到了原始的人类本性,只为一点生存利益,就能做任何事情,这伙人用暴力劫持了太平军的军粮,却很快又被武力更强的清军夺走了这些粮食。

庞青云毕竟是做过官的,很快就嗅到了这个重回政治舞台的机会,他很好的把自己的目标和大众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想要吃饱饭不被人欺,就和他一起投军,建立军功。

为了利用两个暴民首领的影响力,他答应了和他们一起立下投名状。(左马介旁白:他说:其实他不相信投名状,但他相信二哥和我。)


影片里另一拨人去投太平军,这提醒观众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为什么不去投太平军?

原因很简单,因为太平军里没有人脉关系,去了要从头再来,而庞青云在清军中有关系,了解内情,仕途的脉络清析。

在他本人的仕途面前,其它因素都要靠边站。


就在他背复着逃兵之名,带着几百村民重建山字营的第一仗,他没有阻止三弟去冲在人肉盾牌第一线送死,即使在最危险的关头,仍冷静的按兵不动,选择最佳时机冲锋。与之对比的是,赵二爷早按奈不住,挥兵冲上去救三弟了。

这一场仗,三弟是为了让大哥打胜仗,自愿起头当炮灰。赵二爷冲上去的目的是救三弟。而他做大哥的庞青云的目标,只是要打赢这一仗!

为了赢这一仗,给自己正名,陷自己结拜兄弟及山字营于危境,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是“值得的”。

他真的是在赌博,用利益捆绑上了其它人和他一起赌。他承诺大众的是跟他走有饭吃,这些老百姓没想深的是,第一次吃饱饭的代价竟然是要用命去博的。对他们来说,这和第一次当土匪劫军粮,又有什么区别?

区别是有的,破城之后,当兵的可以享受纵情掠抢之乐。

但很快这种权力就被剥夺了。庞青云真是个人物,他明白这对他将来仕途的危害,果断的杀人立威,整治军风,晓全军以大义。(这一招在后来也用过,屡试不爽。你要别人没好处跟着你卖命,总要有些理想和口号吧。)


接下来,立功心切的庞青云再一次大赌,在缺乏后勤的情况下,孤军攻打苏州城。这一回跟他卖命连饱饭都没得吃了,电影中那名垂死在阵外的伤兵哼着乡曲,似乎是在提醒旁人,在冰天雪地里饿得半死不活趴在战壕里,究竟是图个啥?(攻下天平天国首府南京,每人分了几两银子,命何其贱也。)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不过这些兵是可爱的,他们到了这一步,还是相信庞将军,庞大哥是正确的,是为了救万千黎民于水火之中,自我奉献是有价值的。(升任江苏巡抚的庞青云片尾的对白:他们是值得的。)


赵二爷能做第二把交椅,说明他比旁人要聪明,面对庞青云屠杀几千手无寸铁的降卒,他开始怀疑庞的真实目标与政治口号不符,和这个投名状的含金量,煽动其它智商较高的人离开军队。

但庞青云倒底是坐第一把交椅的,一番道理翻来复去都能说得通(这当然了,能发明一套“主义”出来,自原其说是起码的要求嘛。)而且懂得看人下菜,不但晓以维护世界和平的大义,而且又以一番兄弟情谊把“赛云长”的赵二爷搞定。


庞青云的眼光真是不错,他的两个结拜兄弟,一个为他恢复名誉的第一仗甘当炮灰,另一个在攻打苏州的重要关头孤身进城行刺,这两个都是义薄云天的人。

庞青云也不错,对战局能直击要害,编起口号也是一把好手(起初“吃饱饭,不被人欺”,后来是“维护世界和平”),一派领袖风范。

如果大家的利益始终能捆绑在一起,这三个人应该能有双赢的好结局。


可惜,朝中的大臣们被他们的锋芒给吓到了。

以庞的赌徒性格和个人能力,假以时机,黄袍加身恐怕也只是个时间问题。(电影最后也给了他一身黄袍,只是此黄袍非彼黄袍,惹人联想。)

如此又注定了这三兄弟的另一种结局:三人的性格被利用,分割离间,自相残杀。


好片啊,《夜宴》这种假大空堆砌华丽的东西,远没这个《刺马改》来得深刻。

[ 本帖最后由 级替四 于 2007-12-15 05:07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sibork 发贴积分 +100 精品文章 2007-12-15 17:02

TOP

多谢版主和大家一起捧场:D



TOP

引用:
原帖由 olong 于 2007-12-15 10:42 发表
庞青云 实际上从头到尾都不懂政治,他对于政治仍然停留在 武人的那套谁有有实力谁说话的水平,根本看不到背后蜘蛛网一样的利害关系. 所以影片开始他的部队的覆灭也是政治妥协的结果,而他仅仅认为是"魁"字营见死 ...
非也非也:D

庞青云若是信奉“谁有实力谁说话”,他亲身体验了清军的腐败,为何不去投太平军?

影片中有一个交待,是关于他对朝廷大员对攻打苏州和南京的心态分析,讲得简洁透彻,说明他对这“蜘蛛网”的利害关系很清楚。

若是按部就班为上司所用,岂不能上下都顺了共同利益?

但庞青云的胃口大呀,他不甘屈于人下,贸然孤军进攻苏州是他搞的一次政治投机,在魁字营他又搞了一次利益捆绑的,成功骗来军粮,更是他心机的体现。

面见最高领导人时,不谢恩,却为民请命,求免税赋。一个军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雄心壮志如何不令同僚害怕?只怕有朝一日清算起旧帐来,也必是“铁面无私”。

[ 本帖最后由 级替四 于 2007-12-15 18:50 编辑 ]


TOP

借女人的戏说出了一件事,庞青云在战场上靠装死躲过一劫。

这说明在战斗结束前,他就倒下了。因为如果拼到最后的话,他是没机会装死的。

侧面反映了他这个人的性格和另两个视死如归的结义兄弟的区别。

TOP

当时南京的势力也很大,天朝内部如果不是因为搞分裂和犯了战略错误,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影片中第一仗就用装备和人数来表达了两股势力的对持状态,旧政府军毫无优势。

TOP

电影里的几个老家伙最后的对话,我觉得是在揣摩圣意。

皇太后如果不想让庞青云当地方大员,可以明升暗降,没必要杀一个有真才实料的人,而且当时中国的仗还远远没有打完。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