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8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用了2年多的XGP之后,也是时候从各个方面谈谈自己对XGP的看法了

引用:
原帖由 今夜呼唤我 于 2022-1-5 11:4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看到原神 后面一大串就不想看了
被论坛原逼追着催了2年之后,也是时候谈谈看法了

谈个屁,论坛原逼自己都玩不动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亿个亿 于 2022-1-5 12:35 发表

我基本不玩免费游戏,包括我自己举例的三个游戏还有使命召唤战场和光环无限,但我不玩不等于游戏质量差,至少在我知道的范围内可以属于质量不错的游戏。
那句话说的不是你,说的是论坛三个ID

一个标题上写原逼抽卡好玩这游戏比塞尔达更优秀,结果玩了一周就玩不动了
第二个反复催我不玩原逼是我自己没眼光,最后他自己也玩不动了
第三个是嚷嚷着不玩原逼就不爱国,但是他自己到底玩不玩到现在连任何证据都没有

主楼的最大问题是数据匮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你明显还是想要数据,而不是随便说
网飞的数据我做过研究,具体的大算法不可能详细公开,但是大致的要求是可以通过访谈看出来的
收视率是最核心的指标,这个不用解释,其次是总观看时长也有要求,但网飞却不一定为了这个去增加预算
结果就是网飞同意剧集注水,也就是一个剧不算垃圾但却故意延长时间,这在网飞看来是可以的,只要没延长到观众放弃看不完,就鼓励这样的行为
至于妖魔化网飞或者把网飞捧成神都是不可取的,现在很明显网飞已经进入了一个好坏都扎堆的情况,这就对了,这才是正常的
因为80年代的录像带市场就这样,要有垃圾的积累才能从中出现精品
虽然我对游戏界不是这么看,“倒闭精品化”这种太监说辞我当然觉得是放屁,但我同样不觉得游戏界现在还需要像电视剧那样刻意积累垃圾,因为已经过了那个原始积累的时代了
网飞确实一定程度上是刻意积累垃圾,那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大数据做廉价实验,游戏界不需要这么干,早就过了这么干的时候了

有几个数据是值得关注的
XGP最后一次更新数字的订阅人数低于规划预期的10%,但那是因为最后一次更新的增长幅度本来就小,而上一次大幅度的增长是超过预期的10%的
也就是说微软自己目前对于XGP的增长目标是放缓的,要么是上次统计本身就缺乏有力作品所以下调预期,要么是以后也不打算提高预期了,但是不是这样还得看星空那个季度的报告
NPD反复强调过XGP没有影响零售销量,觉得大为影响的那是严重高估了Xbox之前的零售销量
这个话题要从两方面去看,首先地平线5的零售销量就不错,类似的还有Steam上士官长合集的数据,以及贼海公布过的零售销量
其次对于2A甚至独立游戏而言XGP给他们带来的分成几乎相当甚至超过Xbox版的预期零售收入
最后就是独立开发者自己说过的,进了XGP可以增加知名度,这样就算没有Xbox的用户也会注意到并且在PS或PC上购买,这和跨平台独立游戏上ND是一回事
类似的甚至还有很搞笑的例子,比如裂缝之门的开发者反复表示光环无限发售后他们的用户是增加了而不是下降了,因为PS平台的用户想要玩光环的代替品就会选择他们

我当然认为XGP战略是有负面影响的,但我在乎么?我不怎么在乎,原因在杯赛被收购那时候我就已经说过了
如果XGP诞生于十年前,我绝对骂它个狗血淋头,因为这种战略会把第一方的走向带偏,和啃奶一样是祸害
但是现在微软的第一方,乃至杯赛这种他新收购的公司,本身的开发实力已经出现了衰落,那么XGP的损害程度也就下降了,死马当活马医
要说XGP现在最大的问题我觉得还是PC端覆盖乏力,微软的游戏同步上Steam了但XGP没上,而Valve已经说过原则上不排斥,所以这是微软自己因为某种原因不上

斯宾塞自己说XGP战略是可持续的,这句话无论说实话还是撒谎,真实的情况无非就那么几种可能
要么是纳德拉愿意跟他一起吹大饼,纯粹烧钱也愿意烧但这是危险的,因为领导换届的时候可能会一起出问题
要么是上面说的零售收入确实没有明显影响,支撑还是能支撑,XGP是烧钱,零售是赚钱
要么还是上面说的可能XGP最快的增长期已经过了,所谓可持续就是未来放缓,毕竟买杯赛的钱大概率是买抖音失败剩下的,暂时微软在收购游戏公司方面可能不会有这么大动作了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2-1-5 13:0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22-1-5 13:0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我觉得第一方不该第一时间进xgp,削弱了ip的影响力,看看其他两家的第一方一再刷新游戏销量,有时候想想第一方这些3a大作如果不是第一时间进xgp是不是会更好?
基佬5的Steam销量惨淡,远不及士官长合集,甚至免费玩的时候都没多少人玩,虽然我觉得这和游戏本身素质没多大关系
地平线5的零售数据还可以,无论是Steam还是Xbox零售数据都不错
光环无限进不进XGP和多人的表现都没关系,因为多人是免费的,但如果不进XGP,那个单人的素质卖60美元就直接被骂成屎了,哪怕现在进了骂的都不少

微软过去这8年的战略在斯宾塞的带领下还算是统一的,无论是喷还是赞,我心里大概都有数
我没数的是索尼,因为Jim Ryan上来之后迅速推翻了大量前任言之凿凿的承诺
索尼未来不会把第一方大作首发进订阅,这个我有十足的信心,因为他真有一头牛,这是核心利益
但此外的一切东西我都没啥信心,首发不进那后面拖多久呢?我不知道
索尼自己也在改变PS Now的运营策略逐渐对标XGP,PS5新用户那20个老游戏也是类似的东西,只是没打破第一方大作不进首发这个底线而已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2-1-5 13:1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22-1-5 13:1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xgp订阅数量低于预期正好发生在换代这个节点上,有可能也有x1用户大幅消退有关,比较基本盘还是上一代,而换代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另一个是xgp优惠力度空前绝后,很多都是小号 ...
我前面说的已经很明确了
高于预期的增长是大增长,低于预期是低衰退,不看具体数字,光看达标没达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高出来那10%就远远多于低于预期的10%
XGP订阅当然有周期性,最近未达标的那次报告本身就没什么大作,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不是微软今后就一直要放低预期了,那就得看星空那个季度的表现了,也就是2022年11月
我不说光环无限是因为光环的重心在多人,而多人是F2P和XGP没关系
剩下的,这个季度,地平线5和帝国时代4的影响力加起来也不及一个星空

再强调一遍,基佬5不只是Steam零售销量差的问题,而是免费周(包括战役免费)玩的人都不多
这才是值得深思的,我知道包括你在内的很多人最在乎基佬,但基佬这个IP现在真的成了个怪胎,对于评判微软现状不具备普遍性
地平线和光环是具备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22-1-5 13:2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第一方第一时间进了xgp,以前的宣发规格是不是也跟着降低了?

大作销量跟宣发力度有直接的关系
宣发该有的都是有的,起码我经常看英文网站的广告频率都没有降低
在这方面我想要更多数据但确实是我没有,我一直认为基佬3虽然销量光鲜但是对于PVP(非持久战,仅对战)社区造成了损害,然后才逐渐变成现在这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22-1-5 13:5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能不能具体一点?
我说了要数字没有
没有第一方会公布自己在某个游戏做了多少广告,某个游戏没做
但至少我看到的基佬5的广告数量是不低的,起码没有比前面几作低
光环无限的广告也很密集,发售前连续拍了3个专用短片

基佬3刚发售不久就被国内的人说PVP鬼服了
鬼是肯定没鬼的,匹配锁区才是真的
但是那个激光枪好久都不修确实很恶心
再算上那个乱哄哄的4人合作战役,我对基佬3的评价一向不高,除了画面变好,这一作的选择在我看来基本都是错误的
基佬4和光环4我是一起骂的,但是在我眼里看来基佬4还远远不如光环4
基佬5的战役倒是做的比光环无限好得多,但是商业成绩我也说了就那样了,到了这时候我都已经有种这一作生错地方的感觉了,如果这是个索尼独占可能都过千万了
对于其他微软大作我都不会有这种想法,唯独基佬5如此

如果舅舅说的没错的话,齿轮组自己的感觉也不太舒服,所以才会搁置基佬6搞新IP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2-1-5 14:1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亿个亿 于 2022-1-5 15:10 发表

无论是影视还是游戏,订阅制还是买断制,只要市场足够大,良莠不齐是肯定的,XGP现在有超过三百个游戏,要全部精品根本不可能。我想说的是订阅制不会让内部游戏整体下降,如果19年XGP里面游戏平均分是7分,那么到了 ...
游戏当然有注水,刷子网游就都是注水货
但微软旗下那些公司有没有给游戏注水,我认为没有,因为现在他们的实力就这样,而不是故意怠工

至于中小工作室我之前也说过了,确实加入XGP(无论是单纯把游戏入库还是干脆卖身给微软)是个好选择
杯赛是另一码事,杯赛是本来可以不卖,但混的差了只能卖了,如果杯赛混的好就不会卖身,至少不是那个价格

儿童游戏另一说,像乐高算是儿童游戏里质量最好的了,但是对于成人依然是垃圾
微软之前费力开拓过儿童市场,但无论是好评的宝贝计划还是差评的啃奶游戏最后都坚持不下来
让XGP直接找别人的儿童游戏入库也是个办法

横向对比的话
其实我想说的不止那些,工作室文化和企业文化不匹配的例子太多了
齿轮组更适合索尼的文化,那Evolution其实理论上也更适合微软的文化
如果换一下,前者能过的更潇洒,后者也不至于被杀头,但说这些没有意义,因为是不可能的事

有意义的是,索尼现在的画风越来越像00年代的微软了
杀不杀工作室更多看的不是实际成绩而是“上头有没有人”,还有原则上同意但并没有清晰规矩的PC版移植计划,把几个月后就跨PC的游戏(仁王)打上独占标签
这模样活脱脱就是00年代的微软,但不是现在的微软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2-1-5 15:2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22-1-5 20:49 发表

销量这种东西很难说的,ea看不上单机,结果圣歌打的它晕头转向,星战单机破千万又打了一次脸,现在双人成行又再打一次。
绝对意义的销量没多少意义,关键在于成本和收入的比值
基佬3在这方面虽然不至于亏本但挺糟糕的,因为开发成本明显高于光环3销量却不如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2-1-5 21:0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22-1-5 21:24 发表

光环3几乎是国民游戏的影响力了,基佬比不了。一代就是低成本高销量的黑马游戏,现在嘛,确实如你说的有一种生错平台的感觉,当年360是最硬核的平台消费能力最高,这系列也硬核,现在微软搞订阅制,这系列反而很尴 ...
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基佬3没必要做那么长流程那么多场景那么多分支
尤其是4人合作节奏本身乱糟糟的情况下,这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炫耀画面和烧钱
把流程控制一下的话会好得多
结果Tim以此做出了一个很武断的决定直接退出3A市场了
齿轮组不是为了做基佬而诞生的(至少一开始叫Blask Tusk的时候不是),但他们确实是为了做3A而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杨小杨123 于 2022-1-6 09:5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先说是否可能,再说会怎么样

索尼不可能搞第一方第一时间入库的订阅制(实际上任何想正经做的平台都不会)

实际上微软的xgp 一开始也是不这么搞的,因为实在没销路,加上微软内部估计已经把这个当核心kpi 了,无奈才搞变相长期白送(这也是没有任何付费订阅平台做过的)和加第一方的
你到底在说啥
XGP一开始就是这么搞的,刚上线没引起注意是因为2017年夏那时候微软没有大作,但不是当时宣布第一方不立刻入库
第一方首发不入库的订阅就两家
一个是PS Now但这个主要是云游戏,本地游戏是后加的
另一个是EA Play,不入库是因为还有个更贵的EA Play Pro,那个是入的,所以EA本质上也是入了,只是价格比XGP贵得多,而便宜的那个自动进了XGP
实际上索尼一开始拒绝了EA Play加入PSN,后来又同意了

索尼未来一定会强化订阅制,而且已经表现出迹象了,比如波兰那个实验性服务
唯一的底线(这是利益决定的)就是第一方大作不会第一时间入库,之外的任何东西他都有可能干
之所以加上大作限定是因为如果玩砸了也会第一时间加入PSN会免,比如毁灭全明星这个失败玩意,但这不算大作

XGP不一定是游戏界的未来,但订阅制一定是游戏界的未来,作为玩家可以不订阅,可以上论坛骂街哭嚎
但就算日哭到夜,夜哭到明,也改变不了厂商都在做订阅,而且越做越大的事实,这其中也包括索尼
这就像阻止不了手游和F2P的横行是一回事,历史的车轮不以一部分的意志转移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2-1-6 13:3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杨小杨123 于 2022-1-6 13:3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订阅制只适合第三方打包卖,或者补充性质类似苹果arcade, 对主流来说,我不觉得会是趋势,单机为主的游戏显然还是以零售为主,类似书籍电影,服务型游戏不需要订阅
服务型游戏进订阅的理由太充分了
2A尤其是独立游戏可以用订阅直接覆盖全部体验,服务型游戏几乎不可能
一个服务型游戏如果分成免费试玩——本体收费——DLC1——DLC2这几个档
那么一般的订阅覆盖的最多也就是DLC1,而不是DLC2或者全部DLC
之所以说一般的订阅是把那个最贵的EA Play Pro排除在外,这个确实能给EA赚钱但几乎没人长期订阅
这里说的还是那种资料片式的网游,如果是没有明确的资料片版本区分,而是直接乱糟糟的氪,那情况就更明显

我上面说的不是比喻,如果要我举例子说某个游戏具体是这样,我随随便便就能举出来
说白了,本体加额外双重付费的玩法在十年前听起来很耸人听闻,但是今天已经变成普遍现象
这也是历史车轮碾过,不以玩家的哭嚎骂街为转移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2-1-6 13: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杨小杨123 于 2022-1-6 13:3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服务型的halo 多人免费,没有进订阅
服务型最成功的堡垒以及手游都是免费
光环无限多人免费,但季票1不免费也不进XGP,未来的季票2同样没有进的迹象,而季票之外乱七八糟的单独氪金项同样不进,潜在的单人DLC(商标已经注册了)也没说过进不进
我说了这可不是比喻,我随随便便就能举出例子
类似的还有命运,年四退出了XGP暂时保留PGP,但是年五目前不进微软的任何一个订阅

说订阅制和服务型游戏的运营模式相匹配就是这么回事,放长线钓大鱼,订阅可以把线放的更长钓的更大
肝帝氪皇网游讲究的就是一个沉没成本,服务型游戏预垫一部分沉没成本,然后让你花的更多

最成功确实是堡垒,但可以把“以及手游”去了
因为堡垒最成功的还是手机平台,主机占小头,主机的统治正在被动摇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2-1-6 13:4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杨小杨123 于 2022-1-6 13:4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所以你说的订阅加服务匹配的例子是什么?
命运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再看不懂我就懒得浪费口水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杨小杨123 于 2022-1-6 13:4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命运类似gta 5,都不是在初期上订阅,只是在订阅里留存了较短时间,有没有订阅都不会对用户量有多少影响
Bungie的传统艺能就是不断出卖老玩家换取新玩家获得生存空间
对于他们的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该明白这一点,这是从马拉松时代贯彻至今的,那时候光环都还只是液体
年四的出卖老玩家是武器装备退环境,换取新玩家就是XGP
所以说是跟你浪费口水啊,你连退环境都不知道还唠叨什么“不是初期进订阅”,是又怎么样?不怎么样,一样是白买白肝

TOP

引用:
原帖由 杨小杨123 于 2022-1-6 13:5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那就是gta 5进xgp 又出库,短期内给订阅用户打个广告罢了,你不会因此说gta5 和订阅匹配吧
年四退环境进XGP,老玩家退坑,新玩家入坑
过了一年,年四退出XGP,沉没成本已经形成,新玩家不退坑就得买年四DLC,甚至继续买年五DLC

别的服务型游戏不会像命运2这样搞这么无脑的退环境,一刀切直接种族灭绝
但是网游类型出新资料片砍老版本也是常态

甚至日厂那些严格意义上不算服务型游戏,只是出了很多DLC的作品,都能从订阅中获得DLC利益,比如皇牌空战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DarthVadar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22-1-6 14:00

TOP

 38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