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事故理赔] 沪渝高速鄂西段.

沪渝高速公路(G50)是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主干线之一,承担着华中地区连接川渝及西南地区的重要使命,自2009年12月全程通车以来,我省境内的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半年时间共发生交通事故695起,其中死亡事故23起,造成40人死亡,163人受伤,特别是宜昌市长阳段,半年时间共发生交通事故425起,其中死亡事故13起,造成30人死亡,110人受伤,其中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事故4起,一次性死亡6人以上事故1起,平均每天发生2.3起交通事故,每周因交通事故导致1.25人死亡,5人受伤,交通事故发生率、事故致死率居高不下。咎其原因,除驾驶人主观的交通违法行为外,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自身存在的长下坡、长隧道、连续急弯、高架桥、临水、临崖等安全隐患路段也是重要诱因,客观上造成了此路段的事故频发。综合各方面情况,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已成为我省高速公路重特大事故发生率最高,社会反响最强烈的路段之一。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基本情况
(一)桥隧比高,路面情况复杂
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全长331公里,东起湖北宜昌长江大桥南岸,途经宜都、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六县市,西止于利川鱼泉口,与重庆市石柱县相接。该路主线桥梁342座,全长177.9公里,最长的桥梁为5.1公里的贺家坪7号桥,离地最高的桥梁是距地面540米的四渡河大桥。主线隧道44座全长155.7公里,其中中短隧道20座长25.9公里,长隧道14座长37.5公里,特长隧道10座长92.1公里,最长隧道是长阳段的8.9公里长的金龙隧道。主线桥隧比为51.62%。互通式立交14处,通道165个,天桥31座,服务区4个,停车区5个。
(二)海拔高,弯道、坡道多
湖北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平均海拔1100米。整个路段连续长下坡及急弯多,长28、25、22、15公里的连续下坡各1处,7公里长下坡2处,5公里长下坡6处,3公里的长下坡6处,坡度大于5%(一般高速公路坡度设计应不大于4%)的路段5处,半径小于500米的连续急弯18处。
上述中所提到的长度在15公里以上的连续长下坡全部在宜昌市长阳段,其中连续长下坡有53公里,长下坡隧道20余公里,且全部在野三关至高家堰80公里恩施至宜昌方向。
二、交通安全管理中的难点
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作为全省路面条件最复杂,管理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其特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下坡落差极大。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纵线长度331公里,横断面则从平均海拔40余米的长江流域中段迅速抬升到平均海拔1443余米的鄂西高原,平均行驶220米海拔上升1米,平均坡度为0.5%,其中以长阳段落差最大,平均坡度为1.1%。连续长下坡造成极大安全隐患,车辆几乎全部是行驶在上下坡、隧道、桥梁之间,且长下坡集中路段路途无一处服务区、休息区给车辆休整,致使很多车辆刹车发生“热衰减”,失控导致事故。以沪渝1235公里处避险车道为例,今年以来就已经有40多台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冲入避险车道,造成了9人死亡。据统计,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事故95%发生在下坡路段,下坡路段的事故90%涉及大货车,涉及大货车的交通事故无一例外都与长下坡刹车失灵有关。发生在沪渝长阳段1235公里处的 “6.19”特大事故,造成6人死亡,71人受伤,7车碰撞受损,事故直接原因就是长下坡刹车失灵。
(二)气候环境复杂。在海拔迅速抬升的半高山地区,气候变化呈典型的阶梯型分布,同时高速公路穿越在群山之间,很多路段受到周围高山阻隔,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气候环境,经常出现雨、雪、雾、冰、晴交替的景象,即使在同一地点,不同时段的天气也会迅速变化,“雾随风走”的现象十分普遍。据气象部门统计,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每年雾天有90天左右,多数路段至少有90天夜间路面温度在0℃以下,天气的急剧变化给交通安全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三)隧道行车危险性大。鄂西段的隧道大多依地形打穿山体建造而成,特长隧道路面均为水泥地面,夹活岩、金龙隧道等多处隧道为溶洞和地下河地质结构,山体丰富的淅沥水和洞内外温差的作用,隧道内总是处于湿滑状态,湿滑的水泥路面给车辆行车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车辆追尾、冲撞隧道边壁、侧翻等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另外由于缺乏专门的隧道管理机构,隧道的安全设置保障也明显不足,隧道照明设施断电、消防设施无水源供应、隧道无手机信号覆盖等现象普遍存在。隧道内照明设置不合理,光线明显弱于隧道外,驾驶员驾车高速进入隧道时,会产生视觉晕蕨,极易发生事故。4月11日,一辆大货车冲进朱家岩隧道,因视觉晕蕨,将正在隧道口施工的3名养护员撞死。事故发生后,道路养护部门聘用的职工纷纷辞职,隧道保洁人员为避免危险发生,也都集体辞职,出现了无人敢干的局面。
(四)道路附属安全设施不完善。一是停车区、服务区少。《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JD80-2006)要求“服务区之间的间距最长不得大于60公里”,而鄂西段平均88公里才有一处服务区,比平原高速还少,由于沿线没有可供停车检修的服务区、停车区,4月11日,一台刹车失效的大货车只能沿下坡滑行,最后在1230公里处先后撞上大货车和小轿车,导致3人死亡。二是避险车道少。全路段仅有4条避险车道。前例事故中,如果沿途有紧急避险车道,车辆就会借助车道停车,不会发生事故。三是交通标志标线少。一些急弯、隧道口、长下坡路段未设置必要的提示和诱导标志。1月4日,一辆大货车行至榔坪匝道弯道处,由于路面缺少指示标志和连续诱导标志,驾驶员处置不及,导致车辆驶出路面,坠到80米的桥下。
(五)交通管制难度大。为确保安全,隧道、长下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一般都需要采取分流交通管制措施,但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大型车辆无法进行分流。目前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大部分收费站存在出口匝道弯道过急、弯道半径过小现象,很多收费站都不具备分流条件,分流时经常出现大型车辆被卡在匝道中间进退不能的现象。加之沿线的318国道路况差,大型车辆根本就无法通行,极易造成堵塞。二是交通管制难度大。山区高速主线管制一般采用在上坡直线路段实施的方法,但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上坡直线路段较少,距离短,直线路面又多以大型桥梁为主,一旦大量车辆停在桥面又可能会危及桥梁的自身安全。
(六)应急救援难度大。一是专业救援队伍到达时间长。全长331公里的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仅经过三个县市(长阳、恩施、利川),其余均为小乡镇,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专业的救援队伍从远在百公里外的县城赶到现场至少要2小时以上,长的需要3小时。二是隧道内救援难度极大。吊车等大型作业车辆在洞内根本就正常作业,事故现场救援处置难度极大,应急救援消耗的时间是平原高速的3倍以上。


这段路异常养心,心旷神怡!


TOP

这段路走过一次,动不动就是十几公里的长下坡,下坡完了弯度往往还很急,小车也就算了,大货车出事多真的不奇怪



TOP

引用:
原帖由 sfexpress 于 2012-9-16 15:38 发表
这段路走过一次,动不动就是十几公里的长下坡,下坡完了弯度往往还很急,小车也就算了,大货车出事多真的不奇怪
哇 握手
上坡的货车像停在路上一样,走近一看,原来在龟速爬坡
货车一路上后车轮烟雾缭绕,一定是刹车用多了...真担心.紧急避险处好牛逼,不知道冲上去是什么感觉
一路上可以看见更高的铁路,真是太豪华了!

[ 本帖最后由 allspace 于 2012-9-16 15:45 编辑 ]


TOP

先收了,以备不时之需,这段路听一个跑长途的朋友说起过,糟糕的很,那边的管制也很乱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