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时间将证明让子弹飞是一部CULT片

拜托想好了再来喷。
利益集团、革命者和老百姓的关系,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很到位了。
就像寓言,故事本身很弱智,但包含的道理很深刻。你要贬本片的剧情,写得再多也说明不了什么,只能证明你还停留在看动作片和搞笑片的水平。
我的观点正好跟你相反,时间将证明这是一部神片。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steven3301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0-12-28 23:20
  • 刃风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0-12-27 15:09
  • 洛克狼 激骚 +1 这片的剧情不重要+1 2010-12-27 15:03
  • 林知行 激骚 +1 2010-12-26 23:50
  • sisiwaka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0-12-26 16:47

TOP

引用:
原帖由 油炸松鼠 于 2010-12-25 22:30 发表
我说你们真蛋疼, 自己不喜欢就不喜欢, 自己特喜欢就特喜欢.

何必都要摆开了架势往死里喷呢?
既然发贴来喷,就说明他自己也期待着享受那种被喷的快感。



TOP

这是比喻!比喻!比喻!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TOP

我觉得你既然认为本片“包含的道理一点都不深刻”,那就是说纯把它当作搞笑片来看,那就完全没必要专门撰文去喷。电影院里不断爆发出的笑声足以说明这是部具有足够娱乐性的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点,不一定非要扯到什么高深的内涵。

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片,你去喷架构、剧情、台词,本身就已经败了。

TOP

posted by wap

只能说狗版不太习惯看黑色片.没有了讽刺, 影射, 暗示, 象征这些手法, 黑色片就什么都不是. 看看黑色片的一些特征吧:
“反英雄”式的人物: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象征形式表现扑朔迷离的情节。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加速节奏的跳跃,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笔法富有反讽意味,语言经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和固有的词语搭配习惯,具有寓意性。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ashley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0-12-31 22:33

TOP

引用:
原帖由 上海狗狗 于 2010-12-26 13:0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花姐这角色干嘛使的这问题似乎没人能回答,再问个问题,葛优的老婆孩子是干嘛使的?!葛优的死是否铺垫不足,显得唐突而扯淡?
之所以安排花姐、葛优的孩子老婆这些人物,是为了反映不同的人对革命的态度。孩子老婆压根不想参加革命,给钱就跑了。花姐则完全没有目的性,纯粹凭着一腔热情盲从。

按我说电影里应该安排更多的人,带路的投毒的关门的入伍的都得有。不过考虑到结构的紧凑,不太可能实现了。

至于葛优死得突然没有铺垫什么的,懒得反驳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fhrrr 于 2010-12-26 22:0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Firefox

   ...
  现在回想起来,花姐作为女主角,从最开始的那个段子,到现在电影成品,她是个起化学反应的人物。她让观众既觉得有快乐的地方,也有哀伤的地方。她是张牧之带着土匪在鹅城时的一块奇妙的镜子,这镜子有时是完全复原的,有时是哈哈镜,她时时刻刻在映照这帮匪徒的内心世界。

  花姐其实是这帮土匪对鹅城的第一印象,他们进鹅城城门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花姐,他们离开的时候,张牧之看鹅城的最后一眼也是落在花姐身上。这个城你可以说完全凝练成了一个女人的印象,但这个女人本身又不属于鹅城。这也是我觉得姜文导演在这个片子做的一些更自由更柔软的一些设置。姜导开始有弹性了,或者说他开始玩儿弹性了。这个弹性在《让子弹飞》里就让人觉得非常赏心悦目,它给你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又带着你跑。 ...
这位副导演的春秋笔法真够可以的,最后这两段每个字都能看懂,但就是不明白意思。

TOP

posted by wap

结构台词什么的, 你根本还没喷出内容来呢, 让别人怎么反驳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上海狗狗 于 2010-12-27 11:28 发表

1:武状元的表演和前后转变    武状元从开始的横,到堂上的态度转化,到最后性格的一百八十度转变,过于戏剧化,缺乏铺垫。

5:葛优的老婆孩子, 毫无来由; 葛优的死, 铺垫不足;

6: 邵兵的死,铺垫不足
...
我觉得“死”根本不需要铺垫,突然的死亡本身就是一种制造小高潮的手段,能将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抓回来。对于黑色片来说更是如此,昆丁和科恩兄弟的片子,毫无征兆突然死亡的多了去了。你老是纠结于死亡需要铺垫,是不是主旋律革命影片看太多了?对于这种类型的影片,只怕“不够戏剧性”,永远不嫌“太过戏剧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