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41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电脑] 浏览器之战火再起

在w3counter网站上,采用Fisher统计算法,通过在4000多个网站的1500多万访问者使用浏览器进行技术推断,从而得出一组数据, 每隔十天公布一次,相当准确.我们看看最近的一组数据, Internet Explorer 6.0和7.0版本分别占据43.33%和19.22%的份额,Firefox一举达到了27%的占有率,而Opera占有1.39%,苹果的 Safari占有1.95%的份额.从中我们不难发现,IE的市场份额不断缩水, Firefox已经迎头赶上,Opera、Sarfari等浏览器也在不断吞噬着原本属于IE的市场份额,Web浏览器再次形成了两强相争的格局,而 Sarfari在Mac OS,Opera在移动终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优势,IE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浏览器的过去

十年前,比尔.盖茨40岁,是当时全球最富有的人,而他创办的微软公司20岁,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当时的微软可谓是意气风发,不仅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独霸天下,还推出Windows NT进军网络操作系统领域。

然而,危险的来临并不是毫无征兆的。1993年,伊利诺斯州大学的马克·安德森就开发了第一个Web浏览器Mosaic。1994年他和Jim Clark成立了网景公司,10月发布了Netscape Navigator 0.9版本。

1995年网景公司的股票上市,Netscape浏览器几乎拿下了整个浏览器市场,这个时候微软才警觉到自己战略上的失误,最后采用与操作系统捆绑销售的策略,微软成功击败了网景,从此几乎霸占了全球的Web浏览器市场。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能清晰地发现IE是通过与Windows的捆绑销售才有了今天的市场份额的。对于这样的做法,有人认为这忽略了用户的选择,是不可取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商业竞争的必然,看看现在IE的流行程度,就发现微软当初的策略是正确的。Opera中国子公司欧普拉软件公司总经理阮哲伟说:“对于微软当初这样的做法,很多人士认为这样是不道德的,微软完全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了用户,而并不是让用户自由的去进行选择,也剥夺了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利。虽然微软凭借这一策略占据了Web浏览器市场,但也为IE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口碑。”

历史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对于这段经典的浏览器之战并没有一个盖棺定论的说辞,因为微软浏览器的竞争并没有因为Netscape的衰败而终结,新一轮的浏览器之战一直在酝酿之中。

火狐的崛起

十年后的今天,比尔.盖茨50岁了,依然是全球最富有的人。微软公司也已经迈入了而立之年,但仍旧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不同的是,人们基本上已经将微软的 IE与Web浏览器之间划上了等号。然而,风平浪静的湖底其实已经暗流汹涌。各路英雄好汉虽然还没有正式打出“打倒IE”的大旗,但早已经蠢蠢欲动了。在这些挑战者中,不乏名声响当当的人物,如拥有Firefox的开源组织Mozilla基金会、以Opera浏览器而闻名的挪威Opera公司,以及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这其中,Firefox被推上了前台,成为了再次与IE抗争的急先锋。

在最近一年时间里,微软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网络调查机构发布数据称,目前Firefox浏览器在全球拥有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保守的估计也认为,2006年Firefox浏览器的市场份额提升了已经达到17.4%,微软的IE同比下滑了9.6%,市场分额为63.9%。

如果说这些数据可能存在误差的话,Firefox的全球下载量或许更能说明问题。根据最新的下载统计,Firefox浏览器的扩展速度达到了指数级增长,自从2004年Mozilla基金会发布开源Firefox浏览器之后,Firefox下载量从刚开始的1亿次攀升到2亿次,目前已经达到4亿次。而下载量暴增的原因普遍认为Firefox为用户提供了更好、更快、更个性化的网络体验。无论是微软发布IE 7.0版本还是关于Firefox不断出现的安全漏洞,这些都无法减弱人们对Firefox的热情,“跳槽”到Firefox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选择。

虽然Firefox在全球能达到20%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中国,Firefox的处境却不容乐观,保守估计,Firefox在中国本地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如何提高Firefox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成为Mozilla的当务之急。

作为Mozilla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谋智网络CEO宫力博士表示:“中国市场份额过低,宣传和用户习惯成为主要问题。如果中国使用量超过5%~10%,那很多人就要考虑Firefox的存在,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考虑的是增加用户量。Firefox的全球目标是从20%突破30%,该目标有望在2008年达到。对于中国,我们首要目的就是赶上目前全球的份额。”

2005年还在微软 Windows Live中国担任总经理的宫力,如今却来到了微软的竞争对手开源组织,他认为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Firefox在中国的推广,宫力介绍到:“我们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扩大Firefox在中国的影响,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首先我们会进行多层面多方位的市场推广,提高Firefox在中国用户中的认知度,比如将很快在北大、清华、北航、南开等四所高校开展“校园大使”活动,让更多大学生使用Firefox。而且我们还大力发展合作伙伴,目前Mozilla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是Google,2006年Mozilla总收入6900万美元的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与 Google的合作。最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加强产品的本土化,在插件、定制等方面更适合中国用户的需求,目前Firefox共有3000多个插件,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非常少,我们将引导加强这方面开发。”

移动新平台

随着互联网和手持设备的流行,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通过手持设备随时随地的访问网络,传统PC平台的浏览器之争也随之蔓延到了移动平台,在新兴的移动平台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无疑会占据Web浏览器竞争的制高点。

在PC 平台上只有1%份额的Opera浏览器,在移动平台上确处于领先地位。据国外媒体报道,Opera的移动Web浏览器Opera Mini在推出几个月之后,共吸引了全球200万用户。虽然不是所有的用户每天都浏览网页,但是每天通过Opera Mini浏览器访问的网页数量达到400万页。这表明Opera已经在移动用户中变得非常流行。网页在OperaMini的压缩下,通常大小为 10~20Kbit,以现在的使用量计算,大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为38~76Gbit,这意味着OperaMini可以为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自从2005年T-Mobile在他们的手机上加载了OperaMini浏览器后,移动浏览器的经济效用得到证实。在使用OperaMini的第一个月,平均每个用户每月访问网页的数量为330页,这也使得移动数据传输增长了489%。

阮哲伟向记者介绍到,“Opera其实在各个平台上都有自己的平台,在PC平台上甚至是跨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在Windows、Linux和Mac OS操作系统上,我们都有不少的客户,只是Opera在移动终端更加出色,让不少用户以为我们只针对移动终端了。其实浏览器的使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当用户习惯了一种浏览器的操作习惯后很难再去选择另外的浏览器,这让我们也看到了机会,因为我们在移动终端拥有的用户数是非常大的,并且保持了一个高速的增长。而这些用户在移动平台上习惯了Opera浏览器,无疑也会将Opera的浏览器带到PC平台上,扩大我们在PC平台的市场份额。”

同 时,包括芯片制造商Marvell、SAMSUNG、Texas Instruments在内的企业公布了一项基于ARM处理器的Linux手机新平台合作计划,将与Mozilla等软件合作厂商共同开发开源Linux +GNOME移动用户平台的产品。Firefox将成为未来移动平台在互联网和媒体应用上的先头部队,并计划在短期内讨论出基本的标准,于2008年早期完成平台的基础开发,2009年提供第一波产品。

标准成为障碍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里面的规矩也就是一些规则,在现代商业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规则,但规则到了一定规模,并达到潜移默化的水准时,就成为了标准。IT领域,厂商、技术、产品种类繁多,需要各种各样的标准加以约束、规范。在Web浏览器领域,标准更显得格外重要,如果缺乏一个开放的标准,那将存在浏览器间互不兼容,网站遵从于不同浏览器进行开发,最终导致用户为了浏览整个互联网的网站,不得不在多种浏览器之间进行切换。

在IE统治浏览器市场的年月里,IE成为了浏览器的事实标准,网站几乎都基于IE进行开发。然而标准是需要具有开放性的,厂商私有的标准因为缺乏开放性,使得 Web开发商很难进行第三方的定制开发。为解决Web应用中不同平台、技术和开发者带来的不兼容问题,保障Web信息的顺利和完整流通,万维网联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并督促Web应用开发者和内容提供者遵循这些标准。但是,W3C制定的Web标准似乎并非强制而只是推荐标准。

目前,很多网站仍然基于IE开发,造成Firefox、Opera等浏览器无法正常浏览,对于这样的现象,宫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Firefox是基于国际的开放标准开发,然而国内很多网站以前是基于IE开发,这造成了Firefox浏览这类网站出现问题。其实这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因为我国信息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对标准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造成了网站开发滞后于国际标准。相信随着Firefox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发者会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从而改变这一现状。”

阮哲伟对于这种观点也表示认同,并指出网站开发者从基于IE的标准过度到国际标准是很轻松的,只需要对前端页面进行修改,同时他指出了另外一种现象:“比如微软有个ActiveX控件,过去的网站都是基于这个控件进行开发,现在发现,很多安全问题都来自于这个不安全的控件,目前就连微软也表示不再支持ActiveX了。然而国内银行的网络银行,很多仍然基于ActiveX,这造成了Opera的用户无法登陆网上银行,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会去支持这个不安全的控件,我们寄希望于银行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提高网络银行的安全性。”

除了不同浏览器之间的不兼容,IE浏览器与Web标准的不一致性也广 招非议。当IE 7.0无法通过Web标准项目(WaSP)的标准测试后,这一消息也引起了Web开发商和客户的广泛注意。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争论,甚至有人呼吁联合抵制 IE。开发人员和标准组织声称,如果微软能够更好地遵循Web标准,企业和Web密切相关的组织能节约很多资源,Web能够以更低的代价,获得更迅速的增长。


TOP

习惯了一种就好
我用马桶2挺好的



TOP

现在移动终端上领先的浏览器核心应该是Webkit,iphone 的safari,nokia的 S60浏览器,还有Google手机内建的浏览器都是基于Webkit构建的。
opera这种东西在移动终端上迟早会向当年PC上的Netscape一样灭亡。


TOP

FF满塞!

TOP

opera的速度优势无以企及啊

TOP

firefox的确赞

TOP

世界之窗挺好用

TOP

deepfish
还有那个什么手机版的firefox,
都无疾而终了吧

TOP

目前看好safari
不过opera也不错,速度远高于ff

TOP

引用:
原帖由 lvcha 于 2007-12-12 21:59 发表
deepfish
还有那个什么手机版的firefox,
都无疾而终了吧
deepfish应该还在开发中。
手机版firefox正在开发中,并且很多大公司都在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
目前nokia实现了一个基于mozilla Gecko引擎的移动浏览器microB,效果尚可,不过速度和内存消耗仍需要改进。同样基于Gecko的手机版firefox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Webkit的优势就是速度比Gecko快,典型内存消耗2MB,而Gecko的典型内存消耗要10MB。
Gecko的优势就是支持标准最快,最全面。

TOP

FF手机版快点出来.

TOP

opera速度是无敌的,用熟了很顺手

TOP

好吧。。马桶2,世界之窗不就是IE的马甲么。。

TOP

一直马桶

TOP

接触到的鬼佬,基本清一色都是用Firefox,连不懂电脑的mm家里也在用Firefox
甚至我的邮箱里有很多email,都是Mac用户发给我,要求修正Foxdie这个主题在Leopard下标题栏的那条白线的

抛弃IE系后觉得IE系真渣!为那些因为这个习惯而不愿尝试更强大的Firefox的朋友感到惋惜。。。

Opera对Firefox来说,在现在不断提升的刷刷刷网速下基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TOP

 41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