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7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听妈妈的话(《家用电脑与游戏》2006年11期)

听妈妈的话


——两代人之间的游戏战争

(《家用电脑与游戏》2006年11期)

(谢绝转载)


  
  《听妈妈的话》是周杰伦最新专辑《依然范特西》中一首轻松而充满温情的歌,歌词的大意是劝告孩子应该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多听听妈妈的教诲。大人的管教,虽然常常违背了孩子的意愿,却总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只有在步入社会后才会慢慢体会到,父母以往的那些做法正是为着保护自己。
  每个人都经历过叛逆的青春期,从叛逆到理解,总会有一段难捱的过程,这也是我们此次采访的初衷。然而在对最初选定的几个家庭作了初步采访后,我们却发现,这些家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远比《听妈妈的话》中所表达的那种轻松和温情要沉重得多,复杂得多。我们最后选择了丁鼎和谢蓉这两个家庭,因为这两个家庭如此不同,又如此相同。丁鼎的父母不舍得打骂丁鼎,谢蓉小时候却常被父母“修理”;丁鼎的父母不知道该怎样去管孩子,谢蓉的父母却给孩子制定了一大堆规矩;丁鼎可以在家当着父母的面玩十几个小时的游戏,谢蓉却只能东躲西藏找机会偷偷地玩……两个家庭又有一些明显的共同之处,例如父母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和孩子沟通,父母都认为成绩是考察孩子的最重要的标准。
  以往的许多采访进行一个多小时后,被采访者就会露出倦意,而父母在谈起自己的孩子时,却仿佛讲上几天几夜也不会累。采访最后往往会成为被采访家庭的成员之间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这也让我们有些意想不到。当子女谈起他们的一些往事时,父母常会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们显然并不知道孩子竟然还有这么多自己的想法。
  在交谈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父母所用的主语大多是“我们”,而孩子用的主语则是“我”。在“我们”面前,“我”仿佛永远是被孤立的、不被理解的。

  
一、丁鼎

  
  “我爸爸当初告诉我要想有出息就得好好学习拿出好成绩可是我曾经不太相信这个我现在还是不太相信这个我说人活着要痛快加独立才算是有意义所以我学校还没毕业就开始找了个工作我要干我最喜欢干的不管挣钱多少”——把崔健这段《蓝色骨头》的歌词中的“爸爸”换成“妈妈”,就成了丁鼎的一段自白。
  三岁开始玩游戏,小学常常半夜爬起来玩,初中放学后每天在外面玩到八九点钟才回家,初二重读一年后被分流进职校,上职校后逃课、打架,大专预备班读了一学期就退学在家……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坏孩子,因游戏而堕落的坏孩子。可你要是和丁鼎接触后,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个诚实懂事的人,性格内向,话不多,也不会主动去找人聊天,但只要打开话匣,他就会很坦诚地和你交谈。
  
你走你的阳关道
  按照“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传统教育流水线,今年21岁的丁鼎应该是在读大学。而事实上,六年前他就已经远离了传统教育的那条“阳关大道”。现在的他在一家手机游戏公司做美术,每月工资2500元。他对这份收入已经很满意,因为除了可以养活自己外,他终于也有闲钱可以买游戏了。前不久他刚买了一台PSP,接下来还准备攒钱入手Xbox 360。
  丁鼎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公交转地铁后还要步行20分钟,就算路上不塞车也要将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家,所以他平常半个月才回家一趟。那天晚上七点多,我跟着丁鼎一起去了他家,丁鼎的奶奶给我们开了门。父亲上班去了,丁妈妈匆忙地和我们打了声招呼后,也一头扎进了厨房。
  丁鼎一家人住的还是上海几十年前造的那种三层楼的老房子,在周边大厦的包围下显得格外矮小。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屋子还算宽敞,两室一厅,其中一间是丁鼎和奶奶住的。因为电脑在客厅,为了玩电脑方便,大多数时候丁鼎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屋子的装修是十几年前丁鼎刚上小学那会儿弄的,现在各处都已斑驳。地板是上海老居民熟悉的那种红漆木头地板,红色的漆已经剥落殆尽。这一带就快要拆迁了,丁鼎的父母准备用拆迁费给他买一套大点的房子,为他今后谈朋友结婚做准备。
  没多久,丁妈妈给饥肠辘辘的我们端上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四个荷包蛋。在旁边看着我们吃完,把碗筷收拾掉后,她才和我们一起坐了下来。
  
“可惜”
  丁鼎家的家况很一般,1998年,他初一那年,父亲所在的企业被收购,父亲被买断工龄后就下岗了。同一年,母亲所在的国营厂倒闭,她去了重组后的一家小公司,每天在流水线上操作,工作强度颇大。2003年,母亲从厂里内退后,每月领750元的最低工资,又找了份电器焊接的工作。再过一年,丁妈妈年满50岁就可以退休了,她说退休后还是要找些事情做,一来可以打发时间,二来多赚点钱,让丁鼎今后可以过得舒服点。“不管他要不要,大人终归要给他存着。别人存得多一点,我们家能力有限,就存得少一点。现在赚钱比以前辛苦多了,老来苦老来苦。”丁妈妈摇了摇头。
  父母对丁鼎的期望其实也不算很高,丁妈妈说她就希望他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从小学读到大学,再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可没想到他连初中都不愿意读完。“如果真的是脑子不好使,我也就不去逼他了。其实只要稍微用点功,他的成绩就能上去。”说着,她起身走进自己的房间,过了一会儿,手里拿着两张纸片走了出来,递给我看。这是丁鼎在初二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结束后班主任对他的评语,丁妈妈小心翼翼地剪下来一直保存到现在。班主任在初二第一学期给丁鼎的评语是:“你是同学公认的脾气最好的男生,从不为小事斤斤计较。可老师却为你的作业伤透了脑筋。你的惰性也是老师公认的。如果认真对待每次作业,那你将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第二学期的评语是:“老师一直以为你的脾气是班上最好的,怎知你还是会无事生非。学习一直是你的大难题。其实你脑子不错的,只是浪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第二张纸片的右下角,老师用涂改液涂了后又加上了两个字“可惜!”
  
从讨厌老师到讨厌学习
  丁妈妈一直认为丁鼎之所以讨厌学习完全是迷恋游戏造成的。小学时丁鼎的成绩不错,四年级还因为名列前茅而被奖励了一台MD。之后他在游戏上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放学后父母不让他玩,他就半夜三四点钟爬起来玩。父母不给买游戏卡,他就把每月交给学校的90多块钱午餐费扣下来。上了初中后他对游戏更是痴迷,每天一放学就钻进包机房或网吧。天黑后还不回家,丁妈妈就去附近那些玩游戏的地方一间一间地找。丁鼎也不会特意躲着,被找到后就跟着妈妈一起回去,找不到就一直玩到9点多才回家。
  丁鼎并不认为迷恋游戏是造成他厌学的真正原因。初一时他数学经常不及格,数学老师对他态度很好,找他谈了几次话,每次下课后都会给他单独指导。于是丁鼎也就很用心地去学,数学成绩很快就上去了,初二上半学期还当了数学课代表。初二下半学期,这位数学老师被调走,新来的老师或许是对丁鼎有偏见,或许认为作为课代表应该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总之对丁鼎的态度很差,经常吹胡子瞪眼或是拍他的脑袋。丁鼎对这个老师非常反感,遇到他的课就逃课去打篮球,平时的数学测验也都是闭上眼睛乱填一气,最后连期末考试都没去参加。这也是为什么班主任对他的评语从第一学期的“惰性”变为第二学期的“无事生非”,最后又加上“可惜”二字的原因。丁鼎说他学习很看老师,态度好的老师他就会很努力。丁鼎也和父母谈起过老师的问题,但父母始终认为那只不过是他不想学习的借口,丁鼎只好沉默不语。
  这时的丁鼎已经不愿意再在这所学校呆下去,他听说有分流到职校去学计算机的机会,就想逃出这个让他倍感压抑的环境。父母在和老师商量后,觉得让孩子读职校太可惜,还是决定让他重读一年初二,争取把他拉回“正道”上来。丁鼎虽然不情愿,却也不想违背父母的意愿,就同意了。可没想到开学后一看,自己最讨厌的那个数学老师竟然成为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看到他那张脸,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完了,又落到这个人手里了。”从此他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把逃课玩游戏当作了一种消极反抗的武器,反抗老师,也反抗父母。
  
混乱的日子
  让丁鼎重读初二,成了丁妈妈最后悔的一件事。那段日子丁鼎和父母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回家后从不和父母打招呼,也不会多说一句话,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肚子火。丁鼎这时对学习已经了无兴趣,父母想请家教帮他补补课,他一口回绝说:“你们再把钱花在让我读书上,就是把钱往水里扔。”最后,无奈的父母只好同意他分流去了职校。
  职校的第一学期,丁鼎把初三的学业读完,拿到了初中文凭,还入了团,之后又进了大专预备班。本来他可以继续上到大专,可事情又起了变化。首先还是老师,大专预备班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训话,丁鼎觉得这个班主任对学生的骄横态度让他无法忍受,第二天他就没去上课,躲在家里玩游戏,还把电话线拔了,免得班主任打电话到家里告状。那一学期他常和班主任对着干,班主任要求学生不能留长发,必须穿校服、皮鞋,他从不遵守。
  第一学期结束后,丁鼎发现自己被学校骗了,原先说好可以选择计算机专业,读了半年后却被告知没有这个专业,只有酒店管理,而这压根不是丁鼎感兴趣的。丁鼎提出退学,学校坚决不同意,直到下半学期的1万多块钱学费交掉后,才告诉他可以退学了,所以他现在很看不起学校,认为学校的目的也无非就是为了赚钱。
  丁妈妈默许了儿子退学的要求,那时她最担心的不是丁鼎逃课玩游戏,而是他和职校里那些她看来是“小混混”的人玩在了一起,和人家打架把胳膊打折了,眼镜也被砸了,自行车也被偷了。一次丁妈妈下班回家,路过丁鼎就读的那所职校的门口,看见几个男孩在打架,五六个人围着一个人,被打的孩子已经躺在了地上,其他人还是在用脚踹,用助力车撞。丁妈妈赶紧过去把他们拉开,叫他们不要打了。“我自己孩子给别人打了我心疼,别的孩子给人打了我看着也心疼。”
  丁妈妈想,书今后总是有机会读的,但孩子一旦学坏就没有退路可以走了,所以就同意丁鼎退学。退学后在家呆了一段时间,丁鼎被同学拉着去徐家汇的电脑卖场里给别人装电脑、修电脑,每个月收入500多块,车费和饭钱自己承担。那一年工作得很辛苦,装机器、送货,卖出去的电脑出了问题还要上门去修,路途远的话半夜才能到家。不过丁鼎觉得能赚钱养活自己,总好过呆在家里。
  其实除了怕孩子学坏外,丁妈妈还有一点最担心的,那就是丁鼎会恨自己。“初二第一年没让他分流,后来有机会考外面的中专也没给他去,报了大专预备班又没有计算机专业。他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恨死我们了。”所以后来丁鼎说要参加游戏培训的时候,丁妈妈二话没说就让他去了,两个班的学费加在一起总共是一万五千元。丁妈妈倒不是想着参加培训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而是为了让丁鼎今后不会怪自己。“如果能找到工作最好,找不到工作,就当这个钱扔到河里算了。至少他不会再怨我们,我们已经尽力了。”
  
怎么管
  以同意孩子放弃学业来交换他不要走入歧途,这恐怕是最无奈的方法了。丁妈妈说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去管丁鼎。丁鼎小时候患有哮喘,所以父母从小就不舍得打他或骂他,对他的要求也很宽。小学时丁鼎半夜爬起来玩游戏,妈妈发现后只是让他回去睡觉,不会责骂他。初中时丁鼎在游戏房玩到很晚,妈妈找到后也不会骂他,只是把他领回家。“其实一看到他玩游戏,我就恨死了,可又不能说,只能闷在心里。”
  不打也不骂,好好说又不听,唠叨多了自己累,孩子也烦,究竟该怎么管呢?为了不让丁鼎在家玩游戏,丁妈妈把电脑的键盘拔下藏起来,藏了两次后发现键盘的插头坏了,之后就再也不敢去碰电脑了。何况家里管住了,外面也管不住,在家不玩游戏,到外面还是一样可以玩。最让丁妈妈生气的是,丁鼎的父亲也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两个人盯着一台电脑玩。为了这事夫妻俩经常吵架,丁妈妈现在想想还是会生气:“他自己也贪玩,连自己都管不住,怎么管小孩?如果他不玩的话,两个人一起管可能还好一点。只有我一个人,叫了也没用。”
  丁妈妈也想坐下来和丁鼎好好谈谈,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谈。“我觉得自己不太像妈妈的样子,孩子有什么话都不愿意和我们说。他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丁妈妈愣了愣神,像是想起了什么。
  “你今天不来,我还是不会和她坐在一起。”丁鼎接过话头说,“从小就这样,总是父母和我谈什么,而不是我和父母谈什么。大人总是无视孩子的想法,觉得没必要和孩子交流,自己说什么孩子照着做就行了。包括和爸爸在一起,我们之间也只是谈游戏,不会谈其它的。”丁鼎说家里平时就很少说话,有什么事情大家都是各自闷在肚子里,不讲出来。缺少沟通让丁鼎觉得他和父母是在朝两个方向努力,“我往这个方向用力,他们往另一个方向用力,其实两条路可能都能走通,但相互抵消后,都走不动了。”
  丁妈妈唯一能想到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就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榜样,说给丁鼎听。丁鼎回忆说:“她总在我面前说,别的同事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我就和她说,你老是觉得别人的孩子才是最好的,自己的孩子是最差的。听到后来我也就习以为常了,无所谓了。”丁妈妈说现在再听到旁边有人谈论他们的孩子读什么读什么的时候,她就会走走开。她说自己已经学会了“阿Q精神”,想想人家大学生也有犯罪的、发神经的、自杀的,自己的孩子只要平平安安、不学坏就好了。
  
家庭氛围
  不知不觉聊到了11点多,我提醒丁妈妈该早些休息了,她摇了摇头说:“没关系,丁鼎每次回来,我总是很晚睡的,他不睡我就睡不着。”丁鼎从小到大,丁妈妈一定要等他睡着之后自己才能休息。
  夜已经深了,丁鼎的父亲开车从单位赶来送我们回去。丁鼎的父亲现在在电信开抢修车,每周上三天班,每天工作24小时,早上9点走,第二天早上9点才能回家。父亲也是一位狂热的游戏迷,从FC一直玩到网游。丁鼎3岁的时候就开始和父亲并肩作战,《魂斗罗》跳不过去的地方,就得靠父亲帮忙。从1999年的《网络三国》开始,他和丁鼎都迷上了网络游戏,在很多网游中他俩都是一对很有名的父子兵,两人轮流玩一个角色,父亲负责练级打装备,丁鼎负责聊天。
  父亲说因为他也很喜欢玩游戏,所以对孩子玩游戏管得比较松:“我一直认为该玩的时候就玩,玩游戏不一定学习不好。我小时候那个年代,没有游戏,不照样有读书好的,也有读书不好的。我们那时候天天到黄浦江游泳,拿弹弓到草地里打蛇,小孩子总会找到一样玩的东西。如果现在的孩子天天去黄浦江游泳,或者拿着弹弓到处闯祸,那还不如让他在家玩玩游戏。”
  “你觉得父母对你是不是有点溺爱?”我事后问丁鼎。
  他想了想,回答说:“有点。”
  “你觉得哪些东西是你想要但他们没有给你的?”
  “交流,家庭的氛围。其实打我骂我都无所谓,最让我难受的是家没有家的氛围。”父亲一回家就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母亲除了叫自己别玩游戏和用功学习外也少有话说,自己也觉得没什么事情可对父母讲的,这样的家庭氛围难免让人觉得压抑。“一个缺乏交流的家庭肯定是死气沉沉的,孩子在里面也没法培养自己的家庭观念。家庭观念比对父母的单方面孝敬重要得多,因为孩子总要长大,作为家庭的一员,他今后也要面对他的妻子和孩子。”
  工作后的丁鼎慢慢也开始理解到以前母亲的辛苦,他对我说:“那几年感觉妈妈老了很多,可能是为我操心得太多吧。不过安慰的话和好话我从不会当面说,对于父母该尽的责任,我会尽到的。”

  
二、谢蓉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别人在玩游戏,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如果谢蓉听了《听妈妈的话》中的这段歌词,一定会很有感触。
  谢蓉的父母都是军人,从小对女儿就管教甚严,不允许女儿看漫画、玩游戏。同学和同事眼中的谢蓉是一个真诚热心、性格直率的女孩,父母眼中的谢蓉却是个不服管的孩子。小学的时候她说想当班长,妈妈问为什么,她说当班长就不会被别人管了。
  
挨打的日子
  军人家庭的父母对于下一代的要求往往是绝对服从命令,谢蓉直到现在还无法忘记小时候父母对她的惩罚。她记得父亲打得最厉害的一次,差点把她用皮带吊在门框上打。让她最难堪的是,有亲戚去她家玩,父亲也会不留情面地当着亲戚的面打她。而对她伤害最大的一次是,初中一天玩游戏回家晚了,父母把她藏在家里的漫画书翻出来,让她跪在洗衣板上,把这些漫画书全部撕掉。亲手毁掉自己心爱的东西,她觉得这样的惩罚太残忍了。爸爸打她的时候,妈妈不会过来劝,反而会帮他,所以她印象中妈妈就是帮凶。谢蓉说自己倔强的脾气也是被父母打出来的,父母打她,她从不会求饶,只是哭着喊“打死我好了”。
  对于打孩子的事,妈妈的解释是那并非因为孩子玩游戏,而是因为孩子撒谎,这是他们最不能容忍的。例如明明玩游戏回来晚了,却说学校放学放得迟。爸爸打得最厉害的那次,也是因为谢蓉拿了补课的钱去玩游戏,回家后又不承认。小学考初中前夕,父母给谢蓉找了一位辅导老师,让她每个周末去老师家补课,有一回谢蓉拿了钱却没去,而是溜到外面玩游戏,父母得知后盘问女儿,女儿始终不承认,于是就狠狠地打了她,“那是为了让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谢蓉显然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说那次自己做得虽然不对,但到现在也没有后悔过。
  如果说因为撒谎而挨打还有情可缘的话,因为做不出题目而挨打就让人难以接受了。谢蓉有时候题目做不出来去问爸爸,也会被打,到后来再有什么问题她只好自己想,想不出来就去问其他同学。
  妈妈也承认那时候他们对待孩子缺乏冷静和耐心,这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没有时间,只好选择最简单的教育方式。“这边你要急着上班,马上要迟到了,或者累了一天刚回到家,还要忙着做饭洗衣服这一大堆家务;那边看到孩子不做作业在那儿看电视,或是哪里哪里做得不好,你肯定会生气。觉得我都那么累了,你还这么调皮。心里一着急,耳光就上去了。”
  
偷偷摸摸玩游戏
  和丁鼎毫无顾忌地玩游戏截然相反,谢蓉从小到大的游戏生涯都是在躲躲藏藏中度过的。小学三年级,同学家买了台“小霸王”,谢蓉便开始喜欢上了游戏。那时因为学校离家很近,妈妈对放学的路线和时间了如指掌,所以谢蓉平时放学后也不敢弯到同学家去玩,只能在周末的时候溜去过一把瘾。五年级考初中时发生了前面提到的“补课事件”,父亲发现后狠狠地揍了一顿。上初中后,父母给谢蓉买了台486电脑和一套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软件,一方面让她用电脑辅助学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她拴在家里。不过她在电脑上玩游戏的时间还是很有限,每星期只有周末能小小地玩上两三次。
  初二学校组织学生到外面上劳作课,谢蓉就利用中间的空闲时间和同学一起去街机厅玩游戏。初中快毕业时,同学带着她去包机房玩了土星,之后的每个周末,包机房老板都会看到她的身影夹在一大堆男孩中间。很快她就和那里的人混熟了,女孩在包机房属于“稀有动物”,所以只去了一次大家就记住她了。那段时期她把家里给的每个月的饭钱和零用钱都省下来,用来玩游戏和买漫画书。中午没饭吃,就在小店里买包方便面,把面饼捏碎,调料洒进去,摇一摇,边翻看漫画书,边津津有味地嚼着。
  初中毕业后,谢蓉考进了一所重点高中,学校就在她常去的那间包机房的对面,之后就发生了“晚归事件”,有几次她玩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家,和家里人说是放学晚了,结果又是一顿好打。高二分科后谢蓉选择了艺术方向,虽然她从小就学国画,但对素描和色彩并无基础,为了把专业课补上去,她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练习画画上,高考前是她游戏玩得最少的一段时间。
  上了大学后,学校规定宿舍不允许放电脑,附近又没网吧,谢蓉只能每个周末回家玩。虽然已经算是成年人了,可在家玩游戏还是没有太多的自由,她只好故伎重演,借口去同学家做作业,溜到同学家去玩。
  谢蓉的父母对游戏其实也没什么偏见。父亲自己也爱玩即时策略游戏,从《命令与征服》到《魔兽争霸》,母亲认为游戏如果能和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件好事。她说现在的孩子没有不喜欢游戏的,与其堵不如疏,把游戏作为引导孩子的工具。那为什么他们要禁止女儿玩游戏?妈妈解释说主要是担心游戏挤占了孩子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孩子的自制力差,不会安排时间,玩起来就没个头了。不仅仅是游戏,中学时代的谢蓉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可言,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被允许看上半个小时的电视,也常常是限于新闻联播或是本地新闻。
  和其他大部分家长一样,谢蓉的父母相信分数才是硬道理,认为上学的时候多吃点苦,今后就会过得比别人舒服一些。“应试教育就是这样,你达不到分数线就是不行,差一分也不行。考不上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现在学习的渠道多了,可还是一样。你看我们单位招人,只招浙大、北大、清大、哈工大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人品好有什么用,如果连单位的门槛都进不去,谁还能知道你的人品好不好。”
  
捉迷藏猜心思
  隐私问题是中学时代的谢蓉与父母之间的另一个矛盾。在爸妈面前,谢蓉毫无隐私可言,信件和日记如果不藏起来的话,就会被爸妈翻出来看。他们经常对谢蓉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你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让别人看?”
  抽屉的锁被父母拆掉,谢蓉就自己动手装了一个搭扣锁,可没过多久又被拆掉了。她只好和父母打起了游击战和地道战,不断寻找新的地方把信件和日记藏来藏去,她最得意的藏匿之处是抽屉拉开后,抽屉与下面挡板之间的那一小块空间。父母不允许她看漫画,她买的那些漫画书也得藏起来,可抽屉底部和衣橱底部的空间毕竟有限,藏不下的漫画书只好统统寄存在了同学家。谢蓉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友,俩人都生长在军人家庭,父母管教都很严,所以平时就互相打掩护,你的东西藏在我这儿,我的东西放在你那里。
  谈到翻看女儿日记的事,妈妈有些尴尬,她说她的本意并不是想偷窥孩子的隐私,而是想通过日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觉得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和好奇心都很强,女儿平时又不大和自己交流,担心她会出什么事,误入歧途。而且,他们也想了解孩子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有一次他们在谢蓉的日记里看到她说她恨爸妈,因为爸妈不理解自己,对自己管得太严。他们觉得应该和女儿好好谈谈,以免产生更深的隔阂,于是把她叫来,假装随便聊天,想慢慢引出她的真实想法,结果谢蓉一下子就猜到他们偷看了自己的日记。“她可不认为大人是爱护她,而是认为你侵犯了她的隐私,反过来更恨我们,更不和我们说话了。”
  妈妈到现在还觉得翻看女儿的日记没什么不对:“其实大部分家长都会想要这么做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孩子不和自己沟通。”
  
有话好好说
  “孩子不会把家长当成朋友看待,如果她能坐下来和我们沟通,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妈妈觉得谢蓉从小到大都对自己有一种抵触情绪,“就算我们主动去和她沟通,可她不相信你,还是会和你隐瞒。”
  妈妈认为时间是阻碍自己和女儿交流的最大问题。谢蓉10岁之前父亲常驻外地部队,她是妈妈一个人带大的。谢蓉眼里的妈妈是一个工作责任心很强的人,她在医院工作,下班回家还是会常常想着白天处理的那些病人的病情,有时候晚上还要值班,就算不值班,只要病房需要,她也会立刻赶过去。谢蓉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被爸爸妈妈接回家了,只有她一个人被留在幼儿园里,妈妈总是在路过幼儿园的时候和阿姨打声招呼,看看她,然后又匆匆忙忙地去上班了。后来父亲虽然调回了上海,却也没有多少时间顾家,每天早晨6点半他就要赶到单位,晚上吃完饭再回来,而且经常出差,有时候一星期只有周末才能见到家人。谢蓉初中毕业后父亲转业,这才有了更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但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要四个小时,所以家里的大部分事情还是落在了妈妈一个人身上。
  “我觉得那时候要我坐下来和孩子好好交流,我的确没那个精力。”妈妈说,“现在很多家庭都请保姆,把做饭打扫的时间省下来,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现在再让我去教育孩子,我肯定也不会选择以前的那种方式。”
  谢蓉很体谅妈妈的种种辛苦,但她不认为时间是最主要的障碍,她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父母从没有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去看待。“为什么国外的很多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朋友?因为他们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和孩子谈话,是在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灌输或是教训。”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信任父母。谢蓉说不管自己做什么事情之前,妈妈总要指手画脚地唠叨一番,本来很多事情她不用说自己也会那样做而且做得很好,可被妈妈抢在前头说了之后,就变成了自己是在遵照她的意愿去做,这让谢蓉很反感,有时就偏不按照妈妈说的去做。直到现在,谢蓉还是会条件反射地认为妈妈说的话总是错的,不愿意也不想去听。
  谢蓉觉得父母敢于当着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于双方的沟通也很重要,但中国父母很少会这么做,可能是觉得拉不下这个面子,或是觉得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就失去了威信,今后更不好管。不过在这次采访中,谢蓉的父母却当着女儿的面主动承认了他们以往教育中的一些错误,例如对她管得太严。父亲说:“那时候我们说服得比较多,规定她应该怎么怎么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这样的管教实际上是把她本来可以自由发展的个性和本来很好的点子给束缚起来,扼杀掉了。”
  
激将法
  从小学到大学,谢蓉的成绩一直很优秀,老师说她聪明好学,同学说她乐于助人,可回到家,父母却从来不夸她。
  谈到对女儿的教育时,妈妈几次提到了“激将法”这个词,比如谢蓉中考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母亲就冷冷地对她说:“你继续看你的电视好了,考不上高中别来怪我们。”谢蓉印象中妈妈从小到大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行”,直到现在还是这样,这让她心里很难受。“我读大学的时候每个学期都拿奖学金,当了班长和团支书,还入了党,毕业的时候又拿了上海优秀毕业生证书。可她从没表扬过我。我总觉得自己只有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面,他们才会满意。”
  妈妈对谢蓉真的有很多不满吗?我问她对谢蓉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她想了很久,笑了笑说:“长这么大,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很不满意的地方。”那为什么从来没有表扬过谢蓉呢?“可能是怕表扬后会让孩子骄傲吧。”她说那时候自己都是以表扬别人的孩子为主,“我一般会对她说,你看张家的孩子多乖哦,作业做好了才出来玩。我们觉得这也是一种激励的方法,给她树立一个榜样,让她多看到自己的不足,督促她向好的看齐。”她从未想过这么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次听到妈妈夸奖别人家的孩子,谢蓉就会对她说:“你喜欢人家的孩子,就把人家的孩子领进来好了。”
  现在谢蓉的父母也意识到了表扬孩子的重要性,妈妈说:“如果再有机会教育孩子,我们会更多地表扬和鼓励。有些事情就算孩子没做好,从其它角度看其实也有可取之处。”
  谢蓉对父母最感激的是,对于自己的学习,父母总是全力支持。小学她喜欢画画,母亲就牺牲周末休息的时间带她去学画画;初中家里花了一万两千多元给她买了台电脑;高中她选择艺术方向,一直想让她学医的母亲并没有反对;大学毕业后她打算出国留学,父母四处帮她打听学校;现在她选择以游戏为职业,一向反对她玩游戏的父母也出人意料地认可了。
  谢蓉说现在她既然已经工作了,今后肯定会更多地为父母着想,承担起自己应该对家庭承担的责任。妈妈听见后开心地笑了笑,但马上又严肃地对她说:“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你应该考虑的,对吧?”■


TOP

大狗越来越倪萍了



TOP

好长,顶一下,码字不容易


TOP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TOP

怎么说呢,中国的教育~~~

TOP

想想也是,从小很少和父母交流。
不过还好,家里人都知道我喜欢看漫画玩游戏,看漫画从来不管我,玩游戏只要时间不长就好,高三的时候还经常给我零用钱去街机厅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叶 于 2007-1-15 13:44 发表
大狗越来越倪萍了
不知道大狗看到这句会做何感想?
我觉得挺好的阿,大狗总是能从游戏这个单纯的东西看出去,帮助我看到不同的游戏人的生活,品位到游戏这个东西对我们社会、人的影响,思考对中国人对游戏看法的深层原因。有这样一个人能来写这样的的文章,对中国的游戏圈,游戏人都是好事。

TOP

如果没有大狗来为我们的游戏生涯做出这些记录,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年仿佛是一片空白,甚至无从寻起那时的人,那时的事。

TOP

沟通是个大问题

TOP

还是要多沟通啊,不晓得将来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会怎么样

TOP

很稳馨,,,,这首歌...

TOP

引用:
原帖由 伊肯 于 2007-1-15 15:16 发表

不知道大狗看到这句会做何感想?
我觉得挺好的阿,大狗总是能从游戏这个单纯的东西看出去,帮助我看到不同的游戏人的生活,品位到游戏这个东西对我们社会、人的影响,思考对中国人对游戏看法的深层原因。有这 ...
dagou兄确实是这个圈子里少数有能力且真正在做实事的人,在下非常佩服其才华并妒忌其人脉!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的两篇的水准确实处于低潮期,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叶 于 2007-1-15 13:44 发表
大狗越来越倪萍了
视角和心境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叶 于 2007-1-15 13:44 发表
大狗越来越倪萍了
不赞同。

这篇的感觉弱点,不过第二个人的家庭背景和一些经历却和我出奇相似

TOP

人物传记......:D

TOP

 37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