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少年派里,第二个故事道理上似乎说不通啊……

转帖:

  《少年派》的最后五分钟,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但由于李安前面一百多分钟的童话造得太美,所以不少观众直接选择相信童话而非现实。

  可李安这个大叔,这个表面温文尔雅的大叔,是个多么现实与残酷的家伙啊。如果这个故事只有第一个童话,他才不可能选择拍呢。他要拍的,就是第二个故事的真相与童话的反差感。他选择相信的,也是第二个故事。

  李安的重口味,从《色戒》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王力宏杀人那场戏已经够残忍了,可最变态的是,他把梁朝伟整个给逼疯了。自从拍过《色戒》之后,再看梁朝伟,绝逼老了十岁的感觉。虽然拍王家卫的戏也很苦,但那是“磨”人,消耗更多的是时间与精力;可拍李安的戏,是“逼”人,消耗的是灵魂,是特么与魔鬼做交易——谁让你给他这个机会呢?拒绝不了这种诱惑吧。

  是的,李安是艺术创作里的魔鬼,平常再是老好人,你进到他的电影里,运气好的脱一层皮,运气不好,嘿嘿嘿。

  有人问我怎么知道的,从作品里看出来的,镜头不会撒谎,导演的本性全在电影里。

  当然李安也有温文、浪漫、节制的一面,但保不齐他在八年时间里包饺子的时候,练就了什么心态。他首先对自己狠,然后才对别人狠。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人,有复杂的面,所以才能掌握那么多不同题材的电影。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他的电影并没有那么残酷,甚至还过于温情。好了这是表像,有题材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给他一个机会,他会狠给你看的。

  《老无所依》也很写实、残酷的电影,但科恩兄弟是那种“给你讲故事”的旁述者感觉,残酷的只是这个世界与现实。

  而《少年派》,是用残酷打破前面想当然的做梦场景,而且是很阴险的方式,让你还报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梦幻还可能是真实的。这是创作者的高明之处,把话题性与故事性开放。但有很多细节明明都证实了那已经发生的现实,本质并没改变。越是这样,就越是阴暗。大多数残酷的电影是残酷在面上,这个是残酷在里子。

  像我们朴赞郁的电影,看上去又暴力又血腥,可从片子里就看得出,这家伙本质上,就是个纯真浪漫的家伙。

  李安和老朴,都有着温文的外表,可如果这两个人狭路相逢,生死相搏只能活一个的时候,活下来的那个肯定是李安。

  而且他还会把老朴给吃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Lucifer6E 于 2012-12-7 17:57 发表
转帖:

  《少年派》的最后五分钟,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但由于李安前面一百多分钟的童话造得太美,所以不少观众直接选择相信童话而非现实。

  可李安这个大叔,这个表面温文尔雅的大叔,是个多么现 ...
少年派的主题其实是温柔的,虽然那次经历是很痛苦的,但最终少年还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



TOP

引用:
原帖由 Guycc 于 2012-12-5 12:19 发表
我依然不是很理解,原著也不是那种超神奇事件、然后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才写出来的,就是一个纯虚构的故事吧……
为啥到了电影这里,讨论事件真相本身发生了什么,反倒成了这么大的一个热点……
本区里依然就这么一位明白人系列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爬行动物  于 2012-12-7 21:58 发表
本区里依然就这么一位明白人系列
应为他没搞明白为啥这贴会争论这么多所以成了明白人?

本帖最后由 ablution 于 2012-12-7 22:13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故事1影射故事2,就是一个故事的不同说法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爬行动物  于 2012-12-7 21:58 发表
本区里依然就这么一位明白人系列
这么说你也不是明白人,既然你也不明白,你怎么知道就他一个明白人?

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无知论

TOP

这肯定是一个关于吃人的故事

我google了下Richard Parker这个名字

以下内容来自wiki
Richard Parker is the name of several people in real life and fiction who became shipwrecked, with some of them subsequently being cannibalised by their fellow seamen:

In Edgar Allan Poe's only novel 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 published in 1838, Richard Parker is a mutinous sailor on the whaling ship Grampus. After the ship capsizes in a storm, he and three other survivors draw lots upon Parker's suggestion to kill one of them to sustain the others. Parker then gets cannibalized.
In 1846, the Francis Spaight foundered at sea. Apprentice Richard Parker was among the twenty-one drowning victims of that incident, though there were no cases of cannibalism.[1][2]
In 1884, the yacht Mignonette sank. Four people survived and drifted in a life boat before one of them, the cabin boy Richard Parker, was killed by the others for food. This led to the R v Dudley and Stephens criminal case.[3][4]
Another Richard Parker was involved in the Spithead and Nore mutinies in 1797 and subsequently hanged, but not eaten.[5]

Writer Yann Martel in his 2001 novel Life of Pi picked up on these occurrences, surmising "So many Richard Parkers had to mean something",[6] and included a shipwrecked Bengal tiger by the name of "Richard Parker" in the book.[7]

Playwright Owen Thomas wrote a play called "Richard Parker". The play was a dark comedy exploring the notion of coincidence.

"Mr Parker's Bones, or The Strange, Lamentable, Bloody, and mostly true History of Parker of Pear Tree Green and of his Captain, the Dastardly Cannibal Tom" was a site specific play produced by the Nuffield Theatre in the Old Magistrates Courts in Southampton. The play was an interactive reconstruction in a gothic style of the events and trial surrounding the fate of Richard Parker. The play was written by Russ Tunney and directed by Fran Morley.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XiaoMi (MI-ONE Plus)

喷了,自己愿意相信哪个就相信哪个,非要死气掰咧说一通大道理让别人也相信是什么情况?

TOP

很简单,就是两个故事,一真一假,真的是事实,但李安选择假的,而对观众则提问“你有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你选择怎么做,选择相信什么;有信仰的你选择怎么做,选择相信什么”

TOP

看了这么多页,发现真的都没人注意
我觉得电影里变非常重要的一句台词就是最后两个故事讲完,PI问另外一个人:“你喜欢哪个故事?”
这个“喜欢”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讨论了七页该相信哪个故事实在是太SB了,这就是你喜欢哪个故事的问题,和相信无关

TOP

文革揍过爹,揍过自己老师,有几个会认账?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OS
引用:
原帖由 @下雨了  于 2012-12-9 13:59 发表
看了这么多页,发现真的都没人注意
我觉得电影里变非常重要的一句台词就是最后两个故事讲完,PI问另外一个人:“你喜欢哪个故事?”
这个“喜欢”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讨论了七页该相信哪个故事实在是太SB了,这就是 ...
同意这个观点,电影就故意留下来的东西你愿意相信什么是自己的事情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OS

第二个故事也不是全部真的,派把自己也骗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下雨了 于 2012-12-9 13:59 发表
看了这么多页,发现真的都没人注意
我觉得电影里变非常重要的一句台词就是最后两个故事讲完,PI问另外一个人:“你喜欢哪个故事?”
这个“喜欢”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讨论了七页该相信哪个故事实在是太SB了,这就是 ...
您太聪明了,看了7页也没发现到底在讨论啥,您可真聪明~~

TOP

这帖子讨论者正表达了电影的主题。
你信仰什么,这个世界就是怎样的,即使现实是那么的残酷。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