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SE财报:销量数据更新,明年新作请期待E3公布,对Switch的“中等游戏”概念非常感兴趣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说实话八方旅人这种游戏30刀可以考虑,60就有多远滚多远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引用:
原帖由 @超越神的牛肉人  于 2017-11-9 17:40 发表
SE欧美部分的画面都算第一梯队了
出给NS也是够呛
日本方面睾清主机和掌机都半天憋不出来个屁
想想就是一大堆冷饭妇科?
生煎2卖好估计就这引擎给你来一堆妇科估计……
强化版PS2
画面完全不是问题,ns在我看来足够好了。
能不能有足够的逻辑运算能力实现相同的玩法才是关键。
然而日本游戏基本上用不着。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取暖的刺猬  于 2017-11-9 17:41 发表
没有吧...崩值崩的他妈都不认识了
崩是崩了,不过崩前卖了五万吧,马赛克合集。应该是赚翻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现在游戏出的少又烂,小品作玩一下整个满满的低成本敷衍。身段放不下来,也没啥作品给更多的新人练手,最后的走向就是股票型公司了……满满的enix社风

TOP

虽然中等游戏的解释权在他们手里,但在我看来小品和中等还是有差别的,我认为中等已经是可能做出马银这种水平作品的开发费用了。
实际上我也偏好20~50人规模的开发团队,每个人都点对点的相识,可以点对点的交流。
而且我认为随着机器学习对美工的取代,游戏最佳的团队规模会再次来到20~50人。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9 16:48 发表
善意的揣测是“中等游戏”=“SE把低成本的主机游戏跨到掌机上”
恶意的揣测是“中等游戏”=“SE把标准的低成本掌机游戏跨到主机上”
后者其实就像日厂以前搞的PSV+PS3/PS4双平台,其中PS3/PS4版本只是PSV提升了分辨率,这种情况下,掌机画面反而是没什么缩水的

看你们自己怎么想了
掌机游戏不见得就是低成本,像Switch的狂吹和奥德赛,这俩成本都不低,当然你说他们的内容是主机游戏级别也没错
但我显然是不会指望SE这么用心的……

“中等游戏”夹在“超大作”和“小品作”之间
“超大作”是什么没有争议,争议就在于什么是“小品作”
如果把“独立游戏”那些玩意视为“小品作”,那“中等游戏”的规格就要比“独立游戏”高一些
但如果把手游和页游视为“小品作”,那“中等游戏”就可以直接和“独立游戏”划等号了……
旷野之息和奥德赛怎么可能是掌机游戏,定价就一点都不掌机,前者还带个季票。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引用:
原帖由 @u571  于 2017-11-9 17:09 发表
现在游戏市场真的越来越像电影,大片有大片的活法,小成本和独立制作也可以健康的活下去

这大概是今后游戏业界最好的未来了吧
3A大作算不得健康,60美刀+DLC+内购,下个世代还不知道有什么幺蛾子,关键还是定价上不去,只能用切割内容来赚钱。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级瓦里奥 于 2017-11-9 19:5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3A大作算不得健康,60美刀+DLC+内购,下个世代还不知道有什么幺蛾子,关键还是定价上不去,只能用切割内容来赚钱。
健康不健康不光要看收益,还要看成本
UBI那种千人开发大锅饭就是卖一千万本体销量也算不上多健康
类似的还有2013版古墓丽影,初期销量其实算比较高的了,然而一堆人磨蹭半天又推倒重来好几次,堆高了成本,被SE判定为不算太赚钱

顶尖游戏依然是中小团队的时代基本停留在2004——2006这个时间点
那时候你找30人折腾两三年依然能做出一款顶尖大作,高清时代初期的成本相比PS2大作没有明显飙升
战争机器1的开发成本只有1000万美元,团队30人
然后就飙上去了

不过高清游戏成本飙升主要原因是画面素材,这个,前面有人说过,可以通过AI的进步提升工具自动化来解决,在未来不是没有希望的
但是精雕细琢的关卡,这种只能手工设计的东西,是一定要花人工时才能完成的,不可能指望自动生成,除非你玩的是Minecraft那种乐高游戏

高成本大作的最大问题不是高成本高收益
而是如果中间出了么蛾子,比如古墓丽影那种项目管理差多次推倒重来,这些都算在成本里的,导致成本和收益不一定成线性正比
如果高成本一定有高收益,那大作反而没风险了,只要砸钱就能赚到,显然不是这么回事
本世代出现开发事故的老牌工作室有一大把,比例远高于之前几个世代

现在褒义上最接近中等游戏的就是Steam那些40刀的欧洲货,像影子武士2之类的,画面不是很过时,内容也说的过去,就是细节欠一点打磨
再往上就不是中等游戏了
比如德军总部2:新巨人,核心工作室不到100人,比那些动不动两三百人的团队要小,但是把引擎和动捕外包给了其他工作室,这是3A,已经不算中等游戏了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9 20:2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级瓦里奥 于 2017-11-9 19:5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3A大作算不得健康,60美刀+DLC+内购,下个世代还不知道有什么幺蛾子,关键还是定价上不去,只能用切割内容来赚钱。
前段时间看到诸葛EX的推特分析,说现在的3A大作,没有收费DLC很难盈利

TOP

所以说现在已经到了电子游戏一个转折点了,到下一代主机,4K乃至8K成为标配

那成本如果在AI技术上没有突飞猛进,成本必然又是大大增加,到时候一部3A游戏成本直逼一部好莱坞中等成本电影,这他妈的谁还能玩的起?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u571  于 2017-11-9 20:31 发表
所以说现在已经到了电子游戏一个转折点了,到下一代主机,4K乃至8K成为标配

那成本如果在AI技术上没有突飞猛进,成本必然又是大大增加,到时候一部3A游戏成本直逼一部好莱坞中等成本电影,这他妈的谁还能玩的起?
营收也是,没啥玩不起,就是游戏变少了


看看第三方财报,都还不错

TOP

引用:
原帖由 u571 于 2017-11-9 20:31 发表
所以说现在已经到了电子游戏一个转折点了,到下一代主机,4K乃至8K成为标配

那成本如果在AI技术上没有突飞猛进,成本必然又是大大增加,到时候一部3A游戏成本直逼一部好莱坞中等成本电影,这他妈的谁还能玩的起?
这几年普及度最高的就是Photoscan了,把做关键物件变成电影拍摄的步骤,道具组做完了直接扫描导入
AI技术这块还是比较乐观的,主要原因是不光游戏界要用这个,电影也要用,二者很多东西是共同的,只是电影可以用更多昂贵试验性技术,游戏需要更成熟的版本
实际上现在电影一堆绿屏到处塞CGI的作风本质上和做游戏也没什么区别了,两个行业会互相帮助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酷派 大神F1
引用:
原帖由 @u571  于 2017-11-9 20:31 发表
所以说现在已经到了电子游戏一个转折点了,到下一代主机,4K乃至8K成为标配

那成本如果在AI技术上没有突飞猛进,成本必然又是大大增加,到时候一部3A游戏成本直逼一部好莱坞中等成本电影,这他妈的谁还能玩的起?
好莱坞对中等成本电影的定义大概是4千万到7千万左右,8千万以上算大成本电影了
就目前的3a游戏的投资早就是中等电影成本的规模了

本帖最后由 超越怪的猫肉人 于 2017-11-9 20:37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越怪的猫肉人 于 2017-11-9 20:3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酷派 大神F1
好莱坞对中等成本电影的定义大概是4千万到7千万左右,8千万以上算大成本电影了
就目前的3a游戏的投资早就是中等电影成本的规模了

本帖最后由 超越怪的猫肉人 于 2017-11-9  ...
那个是对于所有电影的估价范畴
对于和游戏风格最接近的爆米花动作片,1亿刀算成本比较低的,2亿才是敞开了烧钱

TOP

SE,日本混子游戏公司代表。
大作做不好,只知道吃老本,各种妇科。还他妈心大。
手游也做得垃圾,全靠数量往上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