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0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地心引力同类型的电影----《火星救援》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Dmitry_dd  于 2015-12-1 16:13 发表
别瞎脑补,根本不存在这种震撼的可能,除非在此之前影片基本是默片。这片和地心引力在音乐和歌曲上的使用就说明了2者着眼点的不同,1是孤独无助,1是面对逆境的乐观态度和人们放下性别,种族,国籍的成见为了一个目标通力合作。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喜好不同,我听着桑德拉布洛克的大喘气就觉得烦。
确实是脑补,因为我觉得相比较地心引力这种地球轨道上的危机,火星危机应该更加险象环生一点才好。还有对本片不太满意的一点在于把人类探索未知的主题都直白的让马特达蒙说出来了,缺乏一种用电影讲故事,用画面让情节升华的力度。相比而言,都到了地球的桑德拉布洛克,还要冲过脱掉宇航服同时避免被降落伞缠住的最后一关,爬到岸边,脚踏实地的站起来的那一幕。。。。本片的差距实在是有点大。但还是高分,毕竟要饭的不能嫌饭馊。


TOP

引用:
原帖由 ttk 于 2015-12-1 16:1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相比而言,都到了地球的桑德拉布洛克,还要冲过脱掉宇航服同时避免被降落伞缠住的最后一关,爬到岸边,脚踏实地的站起来的那一幕。。。。
还是个人口味的不同,我觉得这是做作到不行的一幕,和影片含蓄的风格完全是两个极端,基本属于按着你头对你大喊“快看快看,这个镜头有着重要意义,集中体现了女主内心的成长”。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Dmitry_dd  于 2015-12-1 16:30 发表
还是个人口味的不同,我觉得这是做作到不行的一幕,和影片含蓄的风格完全是两个极端,基本属于按着你头对你大喊“快看快看,这个镜头有着重要意义,集中体现了女主内心的成长”。
我对最后这一幕的理解不同。首先对于太空的探索,普遍的视角都会涉及到海洋和水面,因为探索太空其实和人类当初探索海洋的情况有很多相似的情怀,同时生命都出自海洋也会回归海洋去拓展存在。地心引力把最后一幕涉及到水面,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就是人类经历了苦难后重生,回归地球和回归水面都有回归母体的含义,但是依然要走出去,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母体,就不可能再回去,这是生命的必然,另一个意思就是对太空的探索和对海洋(水域)的探索其实是一个性质的。这点对于开创了大航海时代的西方人来说感触可能更多一些。

同理,火星救援在最后死气白列的要引用一下海洋法之类的梗,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更直白也更无力。

还是那句话,要饭的不能嫌饭馊。这片子还是赞赞赞的。

本帖最后由 ttk 于 2015-12-1 17:04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Xperia Z3
引用:
原帖由 @ttk  于 2015-12-1 17:02 发表
我对最后这一幕的理解不同。首先对于太空的探索,普遍的视角都会涉及到海洋和水面,因为探索太空其实和人类当初探索海洋的情况有很多相似的情怀,同时生命都出自海洋也会回归海洋去拓展存在。地心引力把最后一幕涉及到水面,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就是人类经历了苦难后重生,回归地球和回归水面都有回归母体的含义,但是依然要走出去,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母体,就不可能再回去,这是生命的必然,另一个意思就是对太空的探索和对海洋(水域)的探索其实是一个性质的。这点对于开创了大航海时代的西方人来说感触可能更多一些。

同理,火星救援在最后死气白列的要引用一下海洋法之类的梗,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更直白也更无力。

还是那句话,要饭的不能嫌饭馊。这片子还是赞赞赞的。

本帖最后由 ttk 于 2015121 17:04 通过手机版编辑
电影好就好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在我看来这最后一幕的重点不是水,而是女主的站立。
________
发送自TGFC Android Beta客户端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你们喷nasa戏份的都应该看看阿波罗13号,表现全人类群策群力营救一个人本身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TOP

 20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