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老游杂谈] 冤死的后备方案——世嘉的32位光盘机原本有机会和PS同一架构?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塔尔斯  于 2014-8-17 19:30 发表
谁说过用销量判断一个产品好不好了?更从来没有过失败产品看不到优秀之处的说法。从哪得出来的这些结论?小时代电影那类货色之肤浅道理还用得着举出来啊?
那贴明明只是对比的主要硬件构成,你感情加成非说长远,我列出来产品生存周期客观数据。哪扯出来什么看不到优秀啊、销量论英雄啊这些
这帖子讨论的是dc,98年拿出这样的设计算是很有亮点的了。你拿事后的眼光来看有多大意思?


TOP

引用:
原帖由 塔尔斯 于 2014-8-17 14:13 发表


扯不扯的看用事实说话:
DC生于1998年底,(停产)猝于2001年初——DC真得是太有远见了。。。
GB生于1989年初,(停产)于2003年-GB真是全银河系最有远见的设计啊。。。什么每秒7500万多边形,8个浮点的缩泥神鸡都是浮云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yang_yii 于 2014-8-17 21: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帖子讨论的是dc,98年拿出这样的设计算是很有亮点的了。你拿事后的眼光来看有多大意思?
DC设计再有远见,也被小画仙专用机发布会上的牛皮给吹死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恺撒降临 于 2014-8-17 21:50 发表

GB生于1989年初,(停产)于2003年-GB真是全银河系最有远见的设计啊。。。什么每秒7500万多边形,8个浮点的缩泥神鸡都是浮云啊
切,你还真别说,那些在gb面前还真就是浮云!GB掌机产品线之于任天堂足够媲美walkman之于索尼,ipod之于苹果。何止帮助任天堂巩固半壁江山,更是靠口袋妖怪和俄罗斯方块就能独步掌机领域十载。不可谓没有远见呢。在gb面前摆多边形和3d?不是浮云又是什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yang_yii 于 2014-8-17 21: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帖子讨论的是dc,98年拿出这样的设计算是很有亮点的了。你拿事后的眼光来看有多大意思?
其实吧,这帖子早就歪楼了 =。=
lz原本说ss的,说dc、ps2当然也是各自热闹一下
dc是98年,ps2也不过99年,接下来就看产品生命周期足够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恺撒降临  于 2014-8-17 21:50 发表
GB生于1989年初,(停产)于2003年GB真是全银河系最有远见的设计啊。。。什么每秒7500万多边形,8个浮点的缩泥神鸡都是浮云啊
你事假确实没有这样的硬件产品

TOP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8-16 14:39 发表

GT4那1080i是拉上去的,实际还是480P不到,有人数过毛
而且GT4打通了PS2总线里的某个隐藏的妊娠二脉,这比一般的PS2大作开发更困难,整个PS2历史上打通过这个的只有GT4、战神12屈指可数的游戏,几乎一只手就能数出 ...
你指的这个妊娠二脉是什么?是不是借显存的高带宽来实现“缓存”的目的?之前看过一个讲解GT4制作的文章,貌似就是用了这种手段,不过代价也高,需要重写整个开发工具的底层代码,考虑到制作成本、实际收益、制作周期,性价价比很低,除非是用在超大作上。另外以前的网络文章还提到过GT4还用到了记忆卡来做缓存,也就是游戏存档数据其实没有管理界面里看到的那么大,只是那个占用空间有一部分用作了游戏的缓存,之前也听说过玩GT4的时候不能拔记忆卡,否则会死机等等。

TOP

引用:
原帖由 werety 于 2014-8-18 00:18 发表

你指的这个妊娠二脉是什么?是不是借显存的高带宽来实现“缓存”的目的?之前看过一个讲解GT4制作的文章,貌似就是用了这种手段,不过代价也高,需要重写整个开发工具的底层代码,考虑到制作成本、实际收益、制作周 ...
记忆卡塞满了玩GT4咋办?!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厦新 N828
引用:
原帖由 @asdqwe  于 2014-8-15 21:20 发表
ss本来想用摩托68020的···
020效率不比000强多少 强的是040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厦新 N828
引用:
原帖由 @werety  于 2014-8-15 22:00 发表
日本否定了米国的方案,是不是因为日本觉得当时还未到“家用机3D时代”?可能日本认为家用机耍3D,起码要再等一个世代,土星的架构是为2D准备的,VDP12,活动块背景 分开处理,明显2D思路。
有一点我不太明白,土星的光驱部分为何设计的那么复杂,光驱还带一个底座,整个底座与主板连接;反观ps就非常简单,光驱托架上直接甩根排线插在主板上,这应该也能省下很多成本。
有可能ss最初是卡带机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ZTE
引用:
原帖由 @werety  于 2014-8-18 00:18 发表
你指的这个妊娠二脉是什么?是不是借显存的高带宽来实现“缓存”的目的?之前看过一个讲解GT4制作的文章,貌似就是用了这种手段,不过代价也高,需要重写整个开发工具的底层代码,考虑到制作成本、实际收益、制作周期,性价价比很低,除非是用在超大作上。另外以前的网络文章还提到过GT4还用到了记忆卡来做缓存,也就是游戏存档数据其实没有管理界面里看到的那么大,只是那个占用空间有一部分用作了游戏的缓存,之前也听说过玩GT4的时候不能拔记忆卡,否则会死机等等。
gt4拼了老命还是做不到真正480p。

TOP

2天没来,这帖子都盖了这么多楼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14-8-18 07:38 AM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ZTE
gt4拼了老命还是做不到真正480p。
人家是512P

TOP

引用:
原帖由 k62163 于 2014-8-16 00:31 发表
我也觉得DC应该是SEGA最没硬伤的机器了。只是SEGA太弱,没争取到更多的第三方。
同时期的PS2 对比下 就是硬伤最大的机器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ang_yii 于 2014-8-17 21: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帖子讨论的是dc,98年拿出这样的设计算是很有亮点的了。你拿事后的眼光来看有多大意思?
亮点就是被第二年出的PS2直接压死  这个也算亮点吗   2001直接死亡 果然是亮点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