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从一个computer vision从业者角度看微软的“火星科技”

嗯,matrix也是划时代的。我很看好。
-----你不要以为这很科幻,实际上这个成果是来源于微软研究院在自然人机界面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也说明了ms并不是把这玩意只当成游戏外设来研究的。计算机出现这么多,人机交互基本还是只局限于鼠标和键盘,要做到真正的革命,自然人机界面无疑是很好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出现划时代的革命那一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TOP

TG的讨论明显比A9高几个档次



TOP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9-6-4 07:46 发表

按理说你这样经常码字的人没理由会存在 ...
你懂Mocap吗?还游戏从业者?
我问你一点,动作捕捉里reconstructure的过程是什么意思?


TOP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9-6-4 07:46 发表

233max,你有开始不懂装懂自以为事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初作为非游戏开发从业者就敢过来发贴说Triple-A项目开发需要2000人,现在糊弄些概念自然更加容易不过了。

按理说你这样经常码字的人没理由会存在理解障碍啊,我所有的发帖从来没有把Natal贬的一文不值,Natal再次也要比Eyetoy强上一个级别。也从未说过微软发布的Natal视频中的内容都是扯淡,肯定全都做不出来。但是不是说技术强了,就可以无限制的强下去。看到新的技术要知道新技术立足点在哪里,能做到什么程度。不是说任何一种技术突破都能够直接推动技术进步一个世代。当然和你这样根本无技术常识的人谈Technical Constrains,希望你能理解确实难了一些。

BTW,Johnny Chung Lee最出名的视频不是什么the $14 steadycam,而是Head Tracking for Desktop VR Displays using the Wii Remote,一年多前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看过了。真好意思整天到处发贴说什么“相信又会有人问我Johnny Chung Lee是谁”。当别人都是** 么?如果单说Johnny Chung Lee的Head Tracking来说,一年前看到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除了惊奇,不会有任何的质疑,因为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技术。而如果你拿$14 steadycam作为判断Natal成本和价格的依据,我只能说你YY的水平实在太高了。难道就因为Johnny Chung Lee曾经做了the $14 steadycam,就可以说明Natal价格也是十几美刀的水平?

你这种只能靠收集有限信息YY,闭门造车的人,真好意思也敢在这里开口什么技术,闭口什么科技。如果你还是理解不了的话,我简单给你举两个例子,就从你做的微软官方截图上取。

这个图中的游戏内容,实现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这个所谓Full Body Motion Capture还能识别出关节和肢体基本上属于扯淡,踢球并不是不能做,但是想要真的能够控制踢出真实点球中的变化,纯属扯淡。

科普到此技术,再见!
原来说来说去,你是维护Natal的啊。对不起,BD,我错怪你了。当初你的话,只是为了扰乱索饭的视线而已,相信你是真心爱微软的!

TOP

拿著PR的新聞稿當圣經啊

TOP

BD刻意模糊MOTION CAPTURE與NATAL的差別,然後加諸一項「常識上」兩百美金的東西不可能與兩萬美金的東西一樣好而否定前景

eyetoy+ 按摩棒最高.

NATAL不需要做到抓取MOTION CAPTURE那樣層級的資料量,它只需提供應用程式足夠回應的資訊

[ 本帖最后由 村上春樹 于 2009-6-4 12:36 编辑 ]

TOP

不需要mark的mocap 2008年就有很成熟的技术,他们为什么没法推广下去,很大原因是mocap在近十年来一直被两家公司所垄断。
至于是哪两家公司,我估计这位自称索饭的BD先生根本就没听说过。
http://gadgets.boingboing.net/20 ... c-motion-motio.html

TOP

引用:
原帖由 村上春樹 于 2009-6-4 12:32 发表
BD刻意模糊MOTION CAPTURE與NATAL的差別,然後加諸一項「常識上」兩百美金的東西不可能與二十萬美金的東西一樣好而否定前景

eyetoy+ 按摩棒最高.

NATAL不需要做到抓取MOTION CAPTURE那樣層級的資料量,它只需提供應用程式足夠針對回應的資訊即可
一個是要完全重建角色的動作而需高度精確與龐大資料量輸入裝置,一個則是作為觸發意義的裝置
因为他自认摸过Motion Capture设备,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让他认为众软匪(尤其是我)没摸过,怎么可能知道真相呢。

其实BD老师一向很关心大家的常识普及度,所以一直用粗壮诚实的态度,朴实无华的语言,全都正确却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常识”试图建立起一个常识帝国

笑笑就是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甲007号 于 2009-6-4 12:30 发表
拿著PR的新聞稿當圣經啊
SF 不也都是這樣嗎

想起以前龍b新聞稿說ps3多麼強大、sce 光頭又說著ps3什麼東西別機無法實現、ps3裝機量又多少、成長率與前途又是一片光明....

TOP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4 12:07 发表


摇杆一定比十字键有趣、以至于现代手柄都带摇杆?

本来为了放松,手柄却要振动,不是很恼人么?

哪种方式有趣,问问看身边不玩游戏的人,大众娱乐是游戏未来发展的方向,游戏产业的未来希望也在不带偏见、 ...
摇杆在许多格斗游戏中都要比十字键容易控制, 而且十字键用久了手指痛。
振动就不放松了? 振动增加真实的反馈, 是巨大的进步, 你以为像微软这样对着空气自摸?

TOP

引用:
原帖由 村上春樹 于 2009-6-4 12:32 发表
BD刻意模糊MOTION CAPTURE與NATAL的差別,然後加諸一項「常識上」兩百美金的東西不可能與兩萬美金的東西一樣好而否定前景

eyetoy+ 按摩棒最高.

NATAL不需要做到抓取MOTION CAPTURE那樣層級的資料量,它只 ...
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一般mocap的使用红外来追踪Mark点,要判断人关节很简单,只需要放两个点在关节上,便立即会知道是属于手臂,因为游戏指定要用手臂来玩,当然玩家也可以放到腿上,胸口上,但是从游戏操作来说,就会比较怪。
mocap至所以需要这么多camera,关键原因还是需要知道mark点到底属于哪个部分,当身体把一个方向camera射线挡住时,在另外几个方向的cam还是能追踪到,通过配套的软件进行运算,便能知道捕捉时消失的点在哪个位置上。
mocap和motion tracking是两个概念,mocap是把人身体的所有动作捕捉出来,需要完全能还原actor本身的动作特性,60~120帧的捕捉频率,因为身体遮蔽和多人的关系,需要更多的camera来追踪不停消失的mark并把数据还原出来,和motion tracking是追踪某一时段的特殊动作,比如挥剑,或两手抖动,只要有算法识别,便能做出反应。
两者需要的设备和精度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mocap需要的是完全还原动作本质,和tracking只需要知道近似值即可。
BD先生连这些基本概念都不懂,就出来瞎说一通,是不是会误人子弟?哈哈哈

TOP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6-4 12:53 发表


摇杆在许多格斗游戏中都要比十字键容易控制, 而且十字键用久了手指痛。
振动就不放松了? 振动增加真实的反馈, 是巨大的进步, 你以为像微软这样对着空气自摸?
SCE 光頭曾說震動是過時技術,六軸才是未來.

沒過幾個月,震動手把就來了

TOP

我就搞不懂, 一个一天到晚收集信息码字的文科生, 跑来谈什么技术。你当真搞技术的人是白痴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村上春樹 于 2009-6-4 12:55 发表


SCE 光頭曾說震動是過時技術,六軸才是未來.

沒過幾個月,震動手把就來了
过时的技术并不代表该技术在当初不是巨大的进步。这么简单的逻辑你不懂?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6-4 12:42 发表

因为他自认摸过Motion Capture设备,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让他认为众软匪(尤其是我)没摸过,怎么可能知道真相呢。

其实BD老师一向很关心大家的常识普及度,所以一直用粗壮诚实的态度,朴实无华的语言,全都正确却 ...
我还摸过sony老家的mocap设备呢,哈哈。
我敢和你打赌BD先生肯定不知道sony老窝里的到底配了多少玩意,虽然他自称是个索饭。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