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仔细想想,好像日厂的技术水平从来就不如欧美吧。

偶尔看见这贴,发现很多人思维停留在10年前。


TOP

这些技术最初就是欧美人搞出来的,但就应用而言,10年前日本人比欧美人投入的早、投入的多。当然,技术开发者和使用者是两回事,最后出来的商品表现如何也是另外一回事。
前面比VF3和古墓丽影画面的,其实么,一样不是一个平台,硬件平台的成本不一样,开发的目的和投入的级别也有很大区别。
这些事情都有环境因素,当时日美游戏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不一样的外部环境显然造成了技术应用方面的区别,10年前日本游戏有优势和10年后日本人在技术上的落后都是时代造成的。环境造就了欧美厂商当年更多的利用PC平台,当时的硬件环境(包括价格、市场上主流配置等因素)等等,确实做出来的游戏币比不过街机,比不过同年发售的游戏机。但是欧美市场重视PC游戏,这个环境也适合迅速掌握新技术的应用,相比之下日本的家用机平台技术更新缓慢、街机平台技术更新至在少数厂商手里,10年后这个结局十分正常。
但是,10年之后又是什么样子那是又一回事了。这谁技术好跟论坛里这些跟开发毫无关系的人压根就没关系,看着谁好玩谁的游戏就是了,何必呢……

其实我想说的是,不知道VR赛车在你们眼里算不算真3D游戏,那也是实实在在用多边形搞出来的,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992年的游戏。引用英文维基第一句话证明我的记忆力……
Virtua Racing or V.R. for short, is a Formula 1 racing arcade game, developed by Sega-AM2 and released in October 1992. It is one of the first driving games to use fully polygonal characters and environments (the first was Hard Drivin'), on the new 3DCG board "Model 1".

这样看的话,VF其实是第一个3D格斗游戏,没有之一。:D
另外,已经模糊了的记忆,不保证完全正确。好似第一个真3D游戏是NAMCO老师搞出来的,名字和类型都记不得了,当时世嘉在速度和技术上都输了,但因为成本很高不成功,没能广泛流传。PC上第一个真3D游戏应该是QUAKE,那个是真用多边形砸出来的游戏,不是DUKE 3D什么的。

[ 本帖最后由 5158 于 2008-12-25 11:06 编辑 ]



TOP

欧美的3D技术是一向领先吧。至于在游戏上的运用,微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将所有的规格都几乎统一了,面对画面越来越精细的要求,统一规格有助于缩短开发周期。所以现在XO/PS3/PC跨平台游戏开发都变得比以前简单很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5158 于 2008-12-25 11:00 发表
这些技术最初就是欧美人搞出来的,但就应用而言,10年前日本人比欧美人投入的早、投入的多。当然,技术开发者和使用者是两回事,最后出来的商品表现如何也是另外一回事。
前面比VF3和古墓丽影画面的,其实么,一样不 ...
这段话可以为这个帖做很好的总结了,说得很好

TOP

客观的说,顶尖技术是欧美好,但平均水平是日本高,又或者说,在高端机上欧美游戏占上风,低端机上日本游戏强,想想在DS,GBA上基本没有欧美游戏是给人玩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loudian 于 2008-12-25 13:59 发表


这段话可以为这个帖做很好的总结了,说得很好
您老这水潜的也够深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dogsoldier 于 2008-12-24 23:41 发表

sfc时代id有DOOM,PS后期Quake 3/UT99都出来了,日本软件厂商洗洗睡吧

至于PS2时代,midway出了一个全平台的二流游戏area 51,但是PS2版的效果日本厂商已经实现不了了
99年MODEL3上的一大票游戏都出来三年了,欧美厂商是不是早该洗洗睡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野兽派 于 2008-12-23 17:28 发表
任天堂这个日本老大,在技术上留下的值得一书的东西也不多,

冲这句话,基本可以无视这贴了。
反正SFC时代天堂精品是RARE超级大金刚


火星技术的游戏都是欧美人搞出来的,那个矢量图AVG只能用神奇来形容

[ 本帖最后由 md2 于 2008-12-25 15:22 编辑 ]

TOP

以前不知道
现在的确如此就是了

TOP

这贴上电软了

TOP

[posted by wap]


96年肯定没有vf3,看dr的同学回忆下就知道了,96典藏和97格斗天书都没有vf3。
但96年底有quake2了啊!真正3维建模复杂贴图游戏,靠cpu软件渲染就

TOP

引用:
原帖由 kony 于 2008-12-25 12:09 发表
欧美的3D技术是一向领先吧。至于在游戏上的运用,微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将所有的规格都几乎统一了,面对画面越来越精细的要求,统一规格有助于缩短开发周期。所以现在XO/PS3/PC跨平台游戏开发都变得比以前简单很多。 ...
应该说,真正3D游戏的诞生可能像5158同学考据的,不是VF就是namco,但是3D空间的概念,欧美游戏很早就用破2D实践着。古老的第一人称rpg,doom,都是这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5158 于 2008-12-25 11:00 发表
这些事情都有环境因素,当时日美游戏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不一样的外部环境显然造成了技术应用方面的区别,10年前日本游戏有优势和10年后日本人在技术上的落后都是时代造成的。环境造就了欧美厂商当年更多的利用PC平台,当时的硬件环境(包括价格、市场上主流配置等因素)等等,确实做出来的游戏币比不过街机,比不过同年发售的游戏机。但是欧美市场重视PC游戏,这个环境也适合迅速掌握新技术的应用,相比之下日本的家用机平台技术更新缓慢、街机平台技术更新至在少数厂商手里,10年后这个结局十分正常。
这个环境,其实是体制,具体说就是开发模式。以pc为主要开发平台的后果就是技术共享,重视开发社群文化的建设,重视软硬件通用的标准的建立。日本人在玩主机大战你死我活的时候,那边厢是欧美显卡厂商大战,图形API标准大战。很多人提起微软,就是“垄断”,其实微软是一种“开放性的垄断”——相对于出过硬件的日本厂商在历代主机上倨傲、封闭、保守的做法,如今整个欧美游戏产业的生态链(广泛大量的中间件),可以说都是开放带来的结果。

昨天正好在群里和牛肉讨论AQI,就是那个“中山复兴集团”的故事。AQI基本就是个SEGA、Square和Capcom元老出走之后抱团搅基的所在。中山老头子对日本业界的式微看的很清楚,而且正着手去改变,从产业体制上,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追赶”。AQI旗下,除了比较出名的cavia,还有和微软搅基成立的Artoon(blinx猫、蓝龙),Feel Plus(失落的奥德赛,蓝龙plus),以及专门把日本游戏推广引荐到海外的市场营销公司XSeed。
引用:
  中山隼雄表示,他之所以东山再起成立新公司AQI,是不忍看到日本游戏界的沦落。在十几年前日本游戏市场占全球的50%以上,如今却下跌到连20%都不到,而日本流失的市场都被欧美游戏势力所取代,包括美商艺电、TAKE-TWO。。。等欧美游戏势力的崛起,看在他这位日本游戏界老前辈的眼中十分痛心。他还记得10年前EA的总裁拜访SEGA时,曾表示EA一直以学习效仿SEGA为目标,如今日本市场原地踏步,而欧美势力却全力前冲,让中山隼雄虽然已经迈入退休年龄,却愿意跳下来继续成立新公司,带领一波日本游戏势力崛起,这就是AQI公司成立的目的。

……

  另外中山隼雄也提到,因为目前游戏开发成本大增,动辄10亿~20亿日币的成本,已经有朝向好来坞电影的大规模、高度资本密度的倾向发展,这对资本欠缺的中小型厂商而言很不利,所以有必要针对目前游戏产业的高度资本密集现象做调整,采用预算审核制度成立共同基金,有钱的出钱(由AQI出钱提供厂商开发游戏)、有力的出力(游戏厂商开发并委托AQI发行),这种相互依靠互取所需的模式才能因应目前游戏界高涨的成本。
其实各大日厂其实也知道问题在哪里,尤其是第三方感受到的冲击和压力,应该比SCEJ来的大。Capcom是次时代脑子和步子走的最快的。拍肩膀的和田洋一在TGS 08上作为CESA老大的调子也很明确……不过整体大环境要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1-11 04:51 发表

其实各大日厂其实也知道问题在哪里,尤其是第三方感受到的冲击和压力,应该比SCEJ来的大。Capcom是次时代脑子和步子走的最快的。拍肩膀的和田洋一在TGS 08上作为CESA老大的调子也很明确……不过整体大环境要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和田洋一虽然拍肩膀了,但我觉着他还是想让SEX去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想靠自家的力量去平衡三家公司,两条战线,五台主机的势力均衡。

TOP

看到这帖里面的人简直就是傻,原来只会制作打枪FPS游戏的欧美叫做技术很高。
拜托,自己先去搞清楚才来吹这个吧,如果欧美真的强,10年前就不会被PS1这种垃圾性能的主机秒掉了。战到烂掉的话题何必在战,参考以下看完为止:http://bbs.a9vg.com/read.php?tid ... mp;uid=&page=17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