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就说多了,回到东亚杯,国足到底展现出了什么?或者说我们未来能依仗的是什么?首先不再谈精神层面的东西了,一个国家队层面的球员,这是一个基本的素质要求。1:5到底怎么回事,你现在也没法追究了,是为了做掉卡马乔也好,是如恒大球员所说有所顾虑也好,总之不是一个真实水平的体现。
对日本和韩国,前面已经说了,从场上队员的配置上可以看出教练的想法,就是依靠郜林作为支点,为于大宝、曲波、孙可的前插做支撑,同时想靠王永珀做一定的组织。但事实证明很不理想。刘越,娄一晨包括地方台的一些体育评论员在0:0逼平韩国之后对前两场总结时也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基本论调都是值得肯定,但是运气不错,足喜不可大喜。喜的是国家队终于像是国家队的素养了,不可大喜是由于在技战术上,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东西。面对日本队的时候,我们凭借身体和速度,可以制造出混乱的局面,创造出一些机会,甚至拼出得分机会,但在面对9个二队的替补组成的韩国队时,我们也只能依靠50米外的远射来破处了。即使日本队,我现在也还是保留意见,运气成分可能更多些吧。
为什么是这样的局面?我认为答案很简单,就是郜林和王永珀两个人能力不足,即使这两人已经是这个位置上国内的顶尖球员,但是到了国际比赛上,甚至是这种快成国际邀请赛的比赛上,这套打法都不能保证稳定的进攻效率,对手盯紧一点,对抗强一点,就形成了郜林拿不到球,王永珀传不出去球的局面。你说这两个对手放亚洲是什么档次的队伍呢?我觉得撑死也就2档1流。拉出去跟伊拉克、卡塔尔正经踢10场,估计这两只队伍胜少负多。换句话说,靠这样的思路,在未来的亚洲可能不太行吧?
那么我们再看第三场,可以说国足放弃了之前两场想要控制的思路,不再追求中场的控制出球以及锋线上的靠身拿球做球能力,而是以简单的传递为基础,快速通过中场,我们的边路也能传好几脚球的,打防反打身后打内切打脚下。事实证明,这样是有效的,当然你可以说后两个球澳洲后卫已经没有体力了,但是我们在80分钟里就已经创造出了不少机会。比起撞大运那是本质的区别。何况西亚东南亚的球队也无法保证跟我们比赛的时候体能就会比澳大利亚的球员强多少。
另外说一点,国足在这几年的比赛里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面对西亚和日本这样的球队时,我们总是要强调依靠身体和身高的优势来占据主动,但实际上我们发现,由于球员对于落点预判能力差,传球质量差等原因,我们一直在头球上占不到什么便宜。反倒是换一个球队换一个打法的思路摧毁了国家队层面技战术的延续。中国球员能打好一套战术就不容易了,你让他在小组预选赛里变好几套打法,确实难为他们了。所以身体好,速度快很大程度上是要在有球对抗中体现的,球都在空中,你落点判断又糟糕,你怎么对抗?只能顶到一个算一个,顶不到撞人算犯规,效率低下。
赛后对国足主教练的采访中也能看出来,主教练更倾向于第三场的人员配置与打法。顺带说说武球王吧,个人能力比较突出,赶紧出去,哪怕是欧洲二流级别的联赛。
说完进攻,再说防守吧,跟进攻比起来,我觉得防守实在不太能让人放心,而且目前也没有看到好的解决办法。起码这只中国队在防空能力,落点判断,球路拦截上都做得不太好。能见到的基本只有傻跑,靠拼抢。三场比赛愣是让每一个后腰都能吃牌,有的还吃上看台了,后腰的防守能力实在是有待提高,铲球不可谓不凶狠,拼抢不可谓不积极,但在意识上还是差那么一点。郑智毫无疑问,还是不可或缺,即使已经33了,但组成的中卫表现也只能用勉强支撑来形容了。至于张琳芃,是一员猛将,其他的?没了。
所以国足三场比赛下来,我觉得一直以来疲软的得分能力问题,也许能够解决掉,起码在一段时间的波动后,最终我认为会以第三场的阵容为主来解决进攻问题。但后防线的问题却可能要继续困扰我们一段时间,而我们也不能指望每个对手都把球往曾诚怀里踢。
林林总总,啰啰嗦嗦写了点东西,算抛砖引玉吧,欢迎批判 论球这种事儿已经是10多年前上大学的事情了。看球越来越是图个乐,阿森纳被爆8个,第二天也就觉得那么回事了,哪个球员谁更强之类的比较,更是提不起兴趣,回想暑假天天一身RIYOBI,现在国安的球员我都快认不全了,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