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47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

迟来的影评------------------蜗居(原创)

转自我的qq空间,希望大家能看完,嘿嘿
圣诞的钟声还在回响,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武汉的09年是个暖冬,除了早早下了场大雪,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眼光明媚,照耀着这个号称东方芝加哥的城市。而我的心,确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这个月,每天晚上都在看一部名为蜗居的电视剧,一向有些鄙视国产电视剧的我,这部剧却让自己一发不可收拾,不得不承认,这部电视把我们80年代后的人在当今遇上的种种问题,或多或少的呈现在眼前,是那么现实,赤裸裸的,共鸣得让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剧集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是讲海萍和海藻两姐妹闯荡江州,最后各自不同命运下场的经历,其间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让人唏嘘不已啊。

        海萍作为姐姐,是一个强势的,独立性的女性,35集的电视里,她由一个姐姐,妻子,妈妈,到最后人生的淫家,其间的经历,作为故事的主线,反应了电视要表达的主题之一,自食其力,奋斗,然后实现。而这整个过程就是围绕房子这个压在不管戏里戏外大热门话题展开的,我是个有些理想化的人。老实说,剧集刚开始,我不喜欢这个角色,斤斤计较,妻管严,一天到晚为了能买个房子,恨不得跟老公离婚的女人。可是后来,从老公被抓进看守所那一集起,我的看法转变了,海萍之后的表现证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爱和幸福就是当彼此遇到困难,不离不弃,哪怕失去自己也要拉对方一把,平时的打打闹闹,哪怕她气着说要跟你离婚,那都是为了关键时刻能爆发的爱做积蓄,爱,是深沉的,它藏得很隐蔽,不要试图找它,它只会自己出来。。。

       而妹妹海藻,恰恰相反,对我来说,这个角色让我恨,她的种种做法,和我的许多原则相抵触,不要说我太入戏,这样的女孩子,不管在哪个时代,永远是悲剧的下场,永远是孤独的老去。。。。剧集里面海藻是作为一个刚入城的小姑娘奋斗开始的,人清纯,有份稳定的工作,还有个爱她的男友。。起初我是喜欢的不得了啊,也许是年纪相仿的缘故,以为剧情的走向会是超越姐姐,真正做到不蜗居。一切都是从碰到宋思明变了,过程就不说了。总之就是海藻“弃暗投明”,做了时下最时髦的“工作”,职业二奶。我并不鄙视二奶,也不鄙视见异思迁,人嘛,总要往高处走,但是,我不能容忍的是她那段在宋思明和小贝周旋的经历,那句什么“人情债,肉偿啊”,看着我恨不得把ipod砸了,一个女人可以不要脸,但是不能虚伪的不要脸,你可以不爱我,不能欺骗我,你可以现实,但不能把我当傻瓜,最终的结局自己私生子流产了,爱人寄托宋思明便当,美好的初恋小贝永远的消失。。。。。哎,曾经还笑话过姐姐的她,失败啊!!

        然后想说说宋思明和小贝,这两爷们演技都不错,宋是一个聪明稳健的人,可能是我没有他的人生阅历,总之不喜欢这个角色,没有完美的人,最后只能机关算尽自得其所:小贝那就是非常同情了,整个剧集也属他最惨,人长得帅,工作踏实勤奋,在这透不过气的社会,还坚持着乐观,与我的共鸣也是最大,而剧情让他的下场却让我失望,为什么这样一个我们80后值得学习的人,会被自己的至爱抛弃呢,编剧仿佛告诉我们努力没有回报,好人永远买单的现实,哎。。。。看得心都凉了,不过最后,海藻在街头回眸看见小贝和其他女生又开始新的生活,我释怀了,也许和小贝分手,是个正确的决定,从那时候他就解脱了。。。。

       写这片日志的时候,正听着片尾曲,借此真情推荐各位好友也看看,毕竟这也许会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也不一定。关于这部电视的评论,很多都是围绕房价房产展开的,而我,唯独想写写这些人,因为房子也好,金钱也好,对于一生来说不过也是实现自己的工具,要是你一开始就没有摆正使用这工具的态度,就算这工具非常顺手,你也会把自己伤者。

      所以,蜗不蜗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背负它,永远不要丢下。因为背负的不是房子,是人生


[ 本帖最后由 三无 于 2009-12-26 16:59 编辑 ]


TOP

饿 第一次插图,真丑啊  哈哈



TOP

鼓励一下
另外说说我的看法
海萍比你想的要自私和自我,不像一个姐姐,她是最理想化的,选择中也只有一个最好选择,就是姐妹情
海藻比你想的要宽容和报恩,更像一个姐姐,她是最现实性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包括对她姐姐比对自己还要好

小贝之所以得到你的共鸣是因为你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看别人,包括我也是,这是80年代这一批人的特点,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和你争,所以我们自我。

其实蜗居故事的展开源头就是一件事——海萍买房——也是本剧蜗居的主题,两口子买房居然使得全家人都背上沉重的负担,乃至老公差点进监狱、自己狭隘、女儿疏远、妹妹永远无法生育也失去了平淡幸福的一生。
连首付都没有,就妄想买房,逼得老公借高利贷,为了还高利贷,客观上逼迫海藻向小贝要钱,小贝不给海藻钱,海藻向宋借钱,才引出那么多人间悲剧。有人想骂社会不公平才造成这个悲剧,事实上任何社会都不可能绝对公平,你只有驾驭自己的欲望、清楚自己的能力、最后接受自己选择造成的后果——这样的确很难达到。当周边的人都在谈论房子,都在买房,背上蜗居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无法独善其身。这也是蜗居前十集使我产生共鸣的原因,我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海萍夫妇的焦虑,乃至海藻也在憧憬房子的时候——原来她和小贝说一辈子租房就满足了——我从心里感慨,人真到了自己做选择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助、难以超脱。
海藻本来是很超脱的一个人,至少在当初还没有被欲望污浊,如果靠她和小贝的积蓄,能够付首付(8万),买房,结婚,生子,褪去纯真,减去年华,平淡而幸福一生,可是她选择了超出自己能力的道路(帮助姐姐),自己无法驽驾的道路,激发了不应该属于自己的欲望。
可以说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大城市定居)造成了这些人间悲剧。
如果海萍夫妇回老家,会是另外一种人生,至少她的妹妹是另外一种人生。

看完这个电视剧,不是让我们痛恨高房价,这是你无法左右的,只会让你更极端,做什么都不顺心,而是变通人生,这是你能把握的,大城市不是不能来,一定要定居么?一定要永远生活下去么?你能狠下心来抛开你无福无时间无金钱享受的大城市的繁华而回老家找平淡的一生么?

[ 本帖最后由 龙樱 于 2009-12-26 18:58 编辑 ]


TOP

谢谢ls鼓励,但是有点值得探讨,你的意思好像再说海藻自己孤注一掷的买房让整个家庭陷入一连串的泥沼,但是故事的结尾却是以海萍中文学校建立而收尾,我认为编剧还是鼓励这种自力更生,奋斗得到未来的过程的。另外就算海萍当初没有接受宋的恩惠,我相信她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在这个城市奋斗着,也许学校办不起来,但是房子估计是一定会买的。
   而海藻,作为一个成年人,跟着宋思明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后面竟然还要把孩子生下来,这一错再错的决定,从然有姐姐的不阻止,可是她这种笑贫不笑娼的思想,不正是剧集要讽刺的嘛,不知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海藻多次说自己是二奶,还是调侃的说的,我觉得她是打心里承认自己的状况,而在姐姐那边先说一定会分手,跟小贝的磨合期也没有表现完全悔过的态度,这是我完全不能忍受的,海藻就是披着无知和清楚,骗了一圈人。
   另外小贝嘛,真的觉得他无辜啊,前前后后想想真不知道哪里错了。非要说的话,可能有点愚笨,早点发现海藻的出轨就好了:D

TOP

海萍和苏淳 ,非常恶心的一对夫妻

TOP

引用:
原帖由 霜·拈朵微笑 于 2009-12-26 18:37 发表


她的自力更生是建立在妹妹的血泪痛苦上的,若不是她硬要超出实际能力去买房,苏去借高利贷,她妹妹未必会陷进宋思明的温柔陷井里,至少在之前海藻就曾经坚定的还了宋的两万块钱,并远离宋。

到片子结尾她大义 ...
关于海萍的说法,能接受,毕竟买房子是整件事的导火索,妹妹拒绝了一次诱惑没有拒绝第二次,在那个困境中,情有可原,但是说小贝自私自利,这就过了。爱是什么?爱只需要对彼此负责就够了,为什么还要管你姐姐啊,小贝也说清楚了,救济不久就穷,当初给了钱就不悲剧么,海藻会养成只要姐姐有困难就找小贝的习惯。其实说白了海藻的20几年就是不停的找靠山,姐姐供她读书,出来工作靠男友,有了宋就靠宋,自己有过原则,却还是底不过诱惑,我恰恰见不得的就是这种依赖性,女人总是说要独立,确又不能拿出实际行动独立,这不是虚伪是什么。
   另外,就算按你说得,那你说小贝改怎么办?自己的妹子被人抢了,然后哭哭啼啼回来我连脾气都不能发了?要是我是小贝,在那个雨夜,捅了他们两个都不一定,两条人命换一条,还赚了,而且宋思明死了会扯出一串丑闻,这样还悲壮些:D (有些极端了,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三无 于 2009-12-26 17:48 发表
谢谢ls鼓励,但是有点值得探讨,你的意思好像再说海藻自己孤注一掷的买房让整个家庭陷入一连串的泥沼,但是故事的结尾却是以海萍中文学校建立而收尾,我认为编剧还是鼓励这种自力更生,奋斗得到未来的过程的。另外就 ...
人是变化的,这是毋庸置疑。海萍总的来说是从不切实际走向了面对一些现实,海藻是从现实性走向了她自身无法驾驭的理想化。
这个转变的原因就是因为海萍买房这个他们全家人无法驽驾的事情。
而且到最后,海萍的成熟(理性、牺牲自我)也没有超过海藻。

当然,这是电视剧,将人物戏剧化、典型化了
如果这是现实的事,我有一万个理由认为是海萍利用了她妹妹,走向了有房、有业,是她的欲望将海藻推向宋,从而为她谋得机会

TOP

其实海藻找宋思明和海萍买房子没有直接关系。

苏淳借了6万,利息一年6000,合着出轨就为了省这6000元的利息?

TOP

引用:
原帖由 三无 于 2009-12-26 18:59 发表

关于海萍的说法,能接受,毕竟买房子是整件事的导火索,妹妹拒绝了一次诱惑没有拒绝第二次,在那个困境中,情有可原,但是说小贝自私自利,这就过了。爱是什么?爱只需要对彼此负责就够了,为什么还要管你姐姐啊, ...
小贝从自身考虑当然没错,错在认识不到自己的这种选择会将海藻推开。
形容一下海藻
她是一个纯粹的女人,不是单纯是纯粹,像盛开后凋谢的花,像二战后的一些日本女人一样,可以为了亲人活下去而卖B,她们的身体污浊了,可心没有完全污浊,动机更没有污浊。更何况,海藻卖B得来的不光是亲人的危机解除,还有依靠和情感。她不是不劳而获,她出卖的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初衷不是贪图享乐,而仅仅是为了摆脱亲人的困境。我要是小贝,也会愤怒,也会失去理智,离开她就好了,这是每一个人的第一反应,可是世间有果就有因,海藻背叛自己是果,因是啥?是因为她贱,还是像不劳而获,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甚至是因为自己的一个选择?

TOP

引用:
原帖由 秘密警察 于 2009-12-26 19:26 发表
其实海藻找宋思明和海萍买房子没有直接关系。

苏淳借了6万,利息一年6000,合着出轨就为了省这6000元的利息?
当然有直接关系。只不过完全可以避免。

是海藻的选择错了,她完全可以不用向宋借钱,然后让她姐和姐夫慢慢还钱。本来年息10%就不高。
剧中的她没有任何办法解决她姐姐的这个问题,而又傻呵呵的想马上自己帮忙解决,她男朋友不帮忙,就找能解决的人呗.你说那时候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TOP

ls我只想问一句,放到现实里这种情况,男方有必要去挽回女方么,面对比自己强这么多的对手,再说海藻还不一定愿意回头呢

TOP

看来是一部争议很大的剧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同情小贝呢?勤奋等优点可以给他,但是盲目乐观,逃避,无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看不清事物本质等都是他身上乃至一部分80后的缩影

ls有人说的好,80后比较自我,这从小贝一开始登场就表现出来,只要海萍家出问题,海藻进行帮助的时候,小贝的立场就很坚定,“我不想因为你姐影响我们俩”。事实上,小贝是无法理解海藻和她姐姐的感情的,所以在海藻极度失望的时候,会投入另一个给于他希望的男人的怀抱,这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你可以从道德角度上批判海藻,但是无法回避现实的残酷。
这个话题展开讲,可以写很多。

记得开始的某集,有个场景,海萍为了一块钱,和苏淳吵个不停。这个片段,好像有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海萍不可理喻,暴躁无赖等等,可是我看到的却是,如果海藻去过“能够付首付(8万),买房,结婚,生子,褪去纯真,减去年华,平淡而幸福一生”的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她也会为了一块钱,而与小贝上演这同样一幕戏。

至于“原来她和小贝说一辈子租房就满足了”这句话,一听就是很可笑的结论,女人在容易被骗的年龄的时候 可能很多都这么认为,但是当一个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了更多的社会更多的人,还会有多少有这个结论?
仔细看看身边的人,有几个能够做到“一辈子租房”的?

不要再去幻想找个“可以一辈子租房”的女人结婚了,即是找到了,我不认为这个女人会和这个没本事的男人过一辈子。

话很残忍,但很现实

TOP

那么小贝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呢,他没有钱是他的错么,没有钱就能让自己的妹子去傍大款?
而这一点,不正是编剧要我们观众思考的嘛,我们80后的错,很多是社会客观造成的,不祈求社会给我们多少宽容,可是连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妹子都娶不到,不是悲哀是啥。50年底60年代的女人,有找大款的么,为什么80 90就多了起来?难道因为80年代的男生没有那些老男人有魅力?我就是不服这点,海藻是为了海萍这点也罢,终究还是为了物质达到这个年龄女孩不可能达到的高度。。
  再问的直白点,真的到了笑贫不笑娼理所当然的时代?如果是的,那我无话可说,如果不是,那这两姐妹值得批判的还有很多,比小贝多得多

TOP

能不计较钱和你平淡过完一生的人,现在很少了

TOP

好吧 谢谢女神的建议 ,我有空去补充小说
但是假如当时小贝借钱给海藻,以后会不会有新的问题呢,这点不好说,海藻深爱姐姐,会不会把困难都转嫁给小贝呢,这对小贝同样不公平,当然这不是剧本要表现的主题

TOP

 47 1234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