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持了“报告”中“彩电产品与人眼视觉感官变化课题”的研究过程,该课题考察了各年龄层的多人样本,在极为专业和标准的测试条件下进行,从彩电产品物理指标性状、人眼客观数据变化以及消费者主观感受三个方面,研究PDP与LCD人眼长时间(3个小时)观看后,人眼疲劳程度的对比状况。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课题是在“双盲”的情况下展开的,无论作为主测方的医师、还是参与测试的志愿者事先都不知道具体指对的受测产品,直到最后一刻,研究人员才知道两种产品对视觉的影响效果究竟何如。因此,可以说,该“报告”是在完全没有任何偏见影响或主观臆断的前提下展开的,其真实性和可信度都极为值得信赖。
此次研究的测试指标为观看两种不同视频显示器的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其中主观感觉为视频图像清晰和画面舒适度的评价;观看后身体的自我感受;观看后的眼部症状:眼胀,眼痛,干涩,畏光,视物模糊。客观检查为观察观看前后瞬目频率变化(记录测试前后次/分钟瞬目次数比较,瞬目册数较前增加为眼干表现,数值差距越大、表现越显著);观察观看前后泪液分泌变化的滤纸试验(滤纸被浸湿的长度较前减少为眼干表现,数值差距越大,表现越显著);观察观看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变化(记录测试前后泪膜破裂时间长短比较,泪膜破裂时间较前缩短为眼干表现,数值差距越大,表现越显著)。
最后的测试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受测者对PDP屏的主观感觉明显比LCD好[见图一]:
| 图像清晰度和画面色彩
| 自我感受
| 眼部症状
|
好
| 一般
| 差
| 舒服
| 一般
| 差
| 一般较轻
| 较严重
|
PDP
| 65.6%
| 34.4%
| --
| 43.8%
| 53.1%
| 3.1%
| 87.5%
| 12.5%
|
LCD
| 40.6%
| 37.5%
| 21.9%
| 28.1%
| 50.0%
| 21.9%
| 53.1%
| 46.9%
|
[图一:测试者观看PDP与LCD的主观感觉对比]
而在客观检查方面,PDP更具绝对优势:瞬目频率增加方面,LCD为59.3%,高于PDP46.9%的数值;滤纸试验二者虽无明显差异,但在样本单体前后变化显著性方面,LCD也高于PDP[见图二、图三];泪膜破裂时间缩短LCD占68.7%比PDP87.55%要少,在样本单体前后变化显著性方面,LCD仍高于PDP(见图四、图五)。

图二
DP滤纸试验样本单体数据变化 图三
CD滤纸试验样本单体数据变化
[标注圆圈样本测试前后变化显著(前后数值差距大于5),PDP滤纸试验样本有3人(前后数值反差个例不计)测试前后变化显著。LCD滤纸试验样本有10人(前后数值反差个例不计)测试前后变化显著。]


图四PDP泪膜破裂时间样本单体数据变化 图五PCD泪膜破裂时间样本单体数据变化
[标注圆圈样本测试前后变化显著(前后数值差距大于5),PDP泪膜破裂时间样本有4人(前后数值反差个例不计)测试前后变化显著。LCD泪膜破裂时间样本有8人(前后数值反差个例不计)测试前后变化显著。]
从以上结论不难看出,瞬目的频率越高,泪膜破裂的时间就越长,而滤纸试验二者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观看不同视频的显示器,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眼部视疲劳和眼表的干燥,而不影响泪液的分泌。总之,测试研究最终表明:“PDP比LCD视频显示器引发的眼部视疲劳轻,观看者视觉感受相对比较舒服,更有利于保护眼部的健康。”
如果说,PDP更利于视力健康的话,那么相信正是由这一产品在多方面的先进之处共同促成的。对此,此次“报告”的研究单位根据测试数据的总结,分析对比了PDP及LCD的特性性能[见图六]。从清晰度来看:随着高清标准的颁布,等离子厂家开始对PDP显示屏进行了大幅改进,增大了武力分辨率,使得42英寸PDP显示器得以达到高清要求;在平均亮度方面,LCD较PDP显示器原理不同,造成亮度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过分追求高亮度是不合适的,亮度过高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对比度方面:LCD和PDP的对比度增加的眼里不同,LCD主要是通过增加白场的亮度,而不能控制黑场的亮度;而PDP主要通过其较低的黑场电平来提高对比度,虽然对比度是表征显示器重显图像灰度的能力(对比度越高,重显图像的层次越多,图像质量越高),但是过高的对比度并不能明显改善图像质量;从色域覆盖率来看:这项性能标志了产品色彩的还原能力,由显示屏或显像管的色域覆盖率决定,标准中对各类型显示器的色域覆盖率要求均为大于等于32%,在对各类显示器的测试中发现,PDP的色域覆盖率较高,能够容易达到标准要求。
测试项目
| 液晶显示器
| 等离子显示器
|
清晰度(电视线)
| 水平
| 720~1080
| 水平
| 600~850
|
垂直
| 720~1080
| 垂直
| 600~1080
|
亮度(cd/m2)
| 350~550
| 40~90
|
对比度
| 200~450
| 150~400
|
色域覆盖率
| 32~38%
| 34~38%
|
拖尾时间(ms)
| 12~20
| 12~20
|
[图六:PDP与LCD参数对比]
针对“报告”结果,信息产业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张素兵还进行了解释:在平板电视的各项技术指标中,对人眼感受产生影响的主要有清晰度、有用平均亮度、对比度、色域覆盖范围和运动图像拖尾时间,液晶电视亮度较高,同时在运动图像拖尾时间上高于等离子电视,这是造成人眼主观和客观感受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实际产品使用角度看,亮度高主观感受清晰度会好,但过分追求高亮度是不合理的,一方面能耗会比较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护人眼健康。张素兵强调说,观看环境亮度对平板电视性能表现很重要,在卖场高亮度环境下,液晶电视的画面表现一般较好,此次测试模拟实际家庭环境亮度,得出的结果是消费者主观感受等离子电视画面表现较好,所以消费者在卖场挑选平板电视时还需谨慎。
从此次“报告”可以看出,PDP各方面的优势都非常显著,相信这也是近几年等离子在欧美市场销售增长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的根本原因。不过,目前中国的等离子市场占有率却始终不如液晶。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全球成规模的等离子面板生产厂商目前只有五家,而主要给中国彩电厂商供货的仅有两三家,相比而言,液晶面板的货源就充足得多。尽管如此,在欧美市场等离子市场占据最大市场分额的松下公司仍坚信: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推进高清广播,中国的等离子电视潮流亦将到来。
事实上,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逐渐认清等离子的种种特点。有消费者在对比了等离子与液晶画面(同时播放相同影像资料的状态下)后说:“等离子画面透亮多了”。这是句再普通不过的大白话,但相信正是这种源于普通消费者自身的感受,才最能够体现出产品的特性。
虽然画面的直观感可在瞬间体会到,但是例如“视力健康”这类指标却只能在经年累月之后才能突现。此次“报告”的发布,不仅使消费者了解到PDP与LCD在影响视力健康程度方面的区别,更可使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明白:要健康拥有炫丽影像,就要观看等离子电视。
3、买电视的时候建议大家叫商场的销售员关掉几盏灯,看下环境光强度与家庭开灯看电视的时候差不多的时候,等离子和液晶到底哪个更刺眼。看下演示的液晶电视的背光亮度是否都是开到最大的。在商场的高光环境下,把液晶背光亮度开最大,以取得更鲜艳的色彩效果,同时尽量演示水果和静态图片,很少严实天空、白云等背景,防止你们发现刺眼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