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GT再次做假?《彩虹6号:维加斯2》PS3 VS 360高清对比视频与截图

取消高亮
引用:
原帖由 Lee 于 2008-3-23 23:16 发表


定制双CELL的话, PS3死定了。还是那句话, Sony的R&D不会做那么傻的事情, 真相他们最清楚。结果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CELL做渲染, 性能大概和RSX相差一个数量级, 而做Raytrace虽然很快, 却又远远不够快。

现在我 ...
SPE处理完的东西以matrix form再丟給RSX的VS,就不会遇到所谓性能瓶颈的问题,几乎只剩下理论瓶颈。


TOP

引用:
原帖由 村上春樹 于 2008-3-23 23:21 发表


GDDR 3 256MB那塊還是難以當作主內存使用嗎?
PS3的主内存就是256M XDR,多不了,所以当初我回归LU发的第一个帖子就说,反SF可以抓这点来说,虽然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

[ 本帖最后由 zhangjingy 于 2008-3-24 11:1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zhangjingy 于 2008-3-24 10:49 发表


C1的PS不如RSX,不过VS确实比较强劲。
RSX为了保障良率做了28个shader,重点是他有完整的24可用,7800GT是20、7800GTX是24,但是时脉都输RSX一大截,所以RSX比7800快多了,7900GT也还是比RSX少,作为CONSOLE的显 ...
不知何种原因,12管线的1950完胜24管线的7950GT.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liang 于 2008-3-24 11:21 发表

不知何种原因,12管线的1950完胜24管线的7950GT.  
又一个把ATI的12管,和N卡的24 PS混淆的小白。
ps:C1虽然VS较强,不过实作中的PS水平大概是7600GT级别。

[ 本帖最后由 zhangjingy 于 2008-3-24 11: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zhangjingy 于 2008-3-24 11:24 发表


又一个把ATI的12管,和N卡的24 PS混淆的小白。
不管怎么样,千元级中端1950完胜3K级别G7X顶级核心7950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liang 于 2008-3-24 11:26 发表

不管怎么样,千元级中端1950完胜3K级别G7X顶级核心7950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
不好意思,对PRO-A和PRO-N之间的战争不敢兴趣,不过提醒一句,想证明完胜,你的证据太少。

TOP

不知道是时运不济还是老天不爽,SCE刚好摊上了NV近年来最失败的一块图形核心,回想他前面的6800跟后面的8800,那是由始至终的光环围绕,打遍天下无敌手,不过这块G7X核心在SCE买掉之前还是十分意气风发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zhangjingy 于 2008-3-24 11:32 发表


不好意思,对PRO-A和PRO-N之间的战争不敢兴趣,不过提醒一句,想证明完胜,你的证据太少。
1950在新游戏里把7900系列虐得多惨,我觉得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证明了,当然,如果你一定要厚着脸皮要求我把测试结果找出来那也不是不可以.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liang 于 2008-3-24 11:36 发表

1950在新游戏里把7900系列虐得多惨,我觉得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证明了,当然,如果你一定要厚着脸皮要求我把测试结果找出来那也不是不可以.
你说的是没错, 不过有两点注意一下:
1: 1950的shader unit比7950多很多。
2: 1950和C1在架构上几乎毫无关联。

TOP

引用:
原帖由 Lee 于 2008-3-24 11:43 发表
你说的是没错, 不过有两点注意一下:
1: 1950的shader unit比7950多很多。
2: 1950和C1在架构上几乎毫无关联。
关于第一点,事实上那个mini-ALU的作用极有限,从GPUBench中就可以看到。基本大部分时间还是做modifier的工作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zhuliang 于 2008-3-24 11:34 发表
不知道是时运不济还是老天不爽,SCE刚好摊上了NV近年来最失败的一块图形核心,回想他前面的6800跟后面的8800,那是由始至终的光环围绕,打遍天下无敌手,不过这块G7X核心在SCE买掉之前还是十分意气风发的.
如果这么说的话,从GF时代开始,3、5、7奇数产品都不怎么地,包括这9系改进版也和G92核心的8系无太大差别,反倒是功耗飙升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Lee 于 2008-3-24 11:43 发表


你说的是没错, 不过有两点注意一下:
1: 1950的shader unit比7950多很多。
2: 1950和C1在架构上几乎毫无关联。
1、那人还以为12:24呢。
2、由于C1和ATI的关系,当然一部分人就转化为PRO-A了。

[ 本帖最后由 zhangjingy 于 2008-3-24 12: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ourousha 于 2008-3-24 11:55 发表

关于第一点,事实上那个mini-ALU的作用极有限,从GPUBench中就可以看到。基本大部分时间还是做modifier的工作罢了。
1: Mini-ALU的作用是比较有限, 不过考虑到R580系列本身ALU数量就已经很庞大, 所以胜出很多是可能的
2: ALU与TEX的独立性比G70好
3: 单纯的ALU组合指令, G70的单个shader的dual-issue能力还是相当强

至于C1, 则是另外一个东西了。

TOP

1950PRO不是R580
RV570的SHADER數量只有36

RSX的PS性能受到ROP砍半影響性能有所減損

[ 本帖最后由 allensakura 于 2008-3-24 14:2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zhangjingy 于 2008-3-24 11:15 发表


SPE处理完的东西以matrix form再丟給RSX的VS,就不会遇到所谓性能瓶颈的问题,几乎只剩下理论瓶颈。
你說的那個理論瓶頸RSX撐到最大VS性能還是打不贏C1
RSX一次處理的量就只有這麼多,SPE做再多工作也沒用

[ 本帖最后由 allensakura 于 2008-3-24 14:31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