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他是索饭我不管,是版主也跟我无关,但是说出这样的话就实在让人恶心了……

这好像跟游戏搭不上边吧?
怎么也应该发到这些个动物爱好者论坛去~~~~~~~~~~

http://sonic2000.com/forum/archiver/?tid-141238.html


TOP

台湾论坛哈日的最多,这个不是没有道理的



TOP

可能是那个论坛里面多数人对日本的文化或游戏比较痴迷,所以这个叫sg的人就把自己幻想成为是个日本人,让那些人对他产生崇拜之情以达到满足自己虚荣心为目的,如此这样的恶性循环可能就导致了这种极端的人格扭曲


TOP

《海豚湾》引发日本右翼反弹

  近日,由美国导演路易·西霍尤斯执导的影片《海豚湾》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导演在拍摄之初希望能通过《海豚湾》引起日本政府对动物保护的重视。
然而有消息传出,影片折桂奥斯卡后,遭到了日本渔民的群起激愤,指责该纪录片严重曲解事实,不配夺得小金人。海豚湾所在地太地町镇渔业合作社参事杉森宫人更是愤怒地表示:“奥斯卡奖是不是被反捕鲸运动的人给利用了。”并强调捕猎海豚是日本的传统,而且捕豚在日本属于合法行为。该片近日在东京电影节迫于好莱坞部分演员施压“被上映”,也遭到了日本右翼分子捣乱片场的警告,而导演路易·西霍尤斯也被威胁道,如果他入境日本,有可能被逮捕。尽管如此,但凡看过影片的人们,都会为这大自然最有灵性的动物遭受的灾难流下同情的眼泪,一幕幕震撼心灵的画面,惨不忍睹……

  在一般人看来,鲸是海洋中一种体积庞大、形态可爱的哺乳类动物,很难把它与餐桌上的美味联系起来。但是在日本,鲸却作为一种主要食物存在着。日本从很早就开始捕杀鲸获取食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困难时期,鲸肉大大缓解了日本的粮食危机,并为当时贫瘠的日本百姓提供了宝贵的蛋白质。而如今,日本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完全不需要捕杀鲸充饥,更不会看重鲸的油脂和骨骼所附带的经济价值。事实上,日本目前以科学研究为目的所进行的捕鲸活动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是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可以说,从经济角度来讲日本并不需要继续捕鲸,日本现在所进行的捕鲸活动也是无利可图的。既然如此,日本为何还执著要求恢复商业捕鲸呢。

  日本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人对于海产品的依赖是很强的,以致于不少外国人对于日本料理的认识就是将各种海鱼生吃或烤着吃。富裕起来的日本人很少再去吃鲸肉,日本民族也不再需要依靠鲸肉来获取蛋白质。实际上,多数日本国民也并不赞成恢复商业捕鲸。

  日本政府或者说一些积极推动恢复商业捕鲸的日本政治家在国民已经不再迫切需要、而欧美国家又极力批评日本捕鲸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要继续捕鲸,主要是出于日本人一种与身俱来的危机感。在他们看来,生活在大海中的鲸是日本人天然的粮仓,浑身是宝,营养较高,肉量丰富的鲸也确实帮日本度过难关。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粮食不能自给的岛国,日本需要保持本国先进娴熟的捕鲸技术,也需要国民不能只吃外国牛肉而忘了吃鲸肉的习惯。简而言之,捕鲸以及食用鲸鱼是与日本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等有朝一日国际形势紧张,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日本还将需要捕鲸来填饱肚子。

  真相:一场令人瞠目的杀戮

  在日本南部,拥有海豚路标和建筑的渔村太地町,并非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恰恰相反,在这三面环海的美丽海湾,却更像是一个海豚的“集中营”。每年9月至次年2月的捕鲸季,都会成为海豚的受难季。每天傍晚,太地町的渔民们驾着十几艘小船开往海豚聚集的海口,从船上将一根长杆置入海中,不断敲打并制造出一排声浪,目的是让海豚这种主要依靠敏锐听觉生存的动物受到惊吓。随后,渔民们会开船将海豚驱赶到用渔网封锁的礁湖之中。第二天清晨,来自全球各地的贸易商会前来挑选适合在水族馆进行表演的海豚。一头特别聪明的海豚可能会卖出10万英镑的高价。一旦这些贸易商挑选完毕,剩下的海豚就只能等待被屠杀的命运。渔民们会用长钩刀砍杀海豚,用削尖了的长枪将其刺伤,然后拉上小船,割断它们的喉咙,或者砍开它们的脊髓。更多的海豚则会被留在船上,任其自然死亡。日复一日的杀戮,会整整持续6个月,而在这期间,单就太地町每年会有两千多头海豚被屠杀……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呈现的真实一幕,震惊、愤怒、痛心、流泪、反思、质疑、行动,这些关键词都成为看过《海豚湾》的人们必不可少的描述。

  日本政府和捕鲸行业在解释日本为什么要捕鲸时,首先都会强调这是日本的传统和文化。据日本捕鲸协会介绍,早在十二世纪日本就出现了捕鲸活动,十七世纪初日本开始团体捕鲸,随着技术的提高,捕鲸也在日本逐渐普及。日本捕鲸协会在其英特网主页上宣称,在日本历史中,人们通过捕鲸产生了信仰。民谣、舞蹈、传统工艺等众多的捕鲸文化得到了传承,这是日本人与鲸共同走过的历史见证。如今,日本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自豪的捕鲸传统和饮食文化。而在日本捕鲸协会主页上,你也看到哪些餐馆是以专门吃鲸肉而出名的,你还会学到如何烹饪鲸肉,如生鱼片、炸、烤、涮等各种吃法。但将大规模、残忍地捕杀鲸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似乎有些缺乏说服力。

  在一些日本的政治家和学者看来,西方国家批评日本捕鲸并设定商业捕鲸禁令,并不是简单地出于环保或动物保护主义的想法,而是包含着政治意图甚至是遏制日本的战略考虑。一位有名的日本国际政治记者在他的文章中介绍说,设立于1946年的国际捕鲸委员会原本是一些捕鲸国家的组织,它之所以在1982年通过了禁止商业捕鲸的决议,其背景是美国的尼克松政权在1971年为转移国民对于越南战争的不满,提出了保护鲸和海豚等海洋哺乳类动物的政策。英国对美国的这一“环保政策”也积极配合,并鼓动英联邦的成员国相继加入国际捕鲸委员会,其中甚至包括瑞士等内陆国家。到二十世纪80年代,国际捕鲸委员会中反对捕鲸的成员逐渐占据了多数,并最终通过了禁止商业捕鲸的决议。而美国之所以要在二十世纪80年代批评日本捕鲸的残忍,是为了将其作为煽动反日感情的道具。因为当时日本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日本制造的汽车和家电在美国市场大行其道,使美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在美国国内出现了敌视日本的论调,批评日本捕鲸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声音。

  此外,更有日本学者指出,美国批评和阻止日本自由捕杀大海里的鲸,是为了让日本在粮食安全上对美国形成依赖,并大量进口美国产的牛肉。这位学者对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养成了早上吃面包的西洋式习惯表示担忧,认为日本人应该保持本民族吃大米以及包括鲸在内的所有海洋鱼类的传统,这样日本才能够保证自己的粮食安全不受别国的控制。

  一直以来,导演路易·西霍尤斯都非常关心动物权益方面的话题,而他第一次制作纪录片,就以保护海豚为纪实主题,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宿命,西霍尤斯说:“我已经当了20多年的素食主义者了,其实严格的说是‘半素食主义’,因为我吃鱼,但是任何会走路的动物都不吃。可自从我制作了《海豚湾》之后,就不再吃任何鱼类了,这一次经历实在是教会了我太多的东西,我发现很多鱼的种类,其实也是位于食物链的顶端的。非常负责任地说,打从我开始拍摄这部影片起,我对动物的态度就持续地在改变着,从最初的半素食主义者,发展到现在连皮带都不扎。我对所有生物的情感,都上升到一种想象不到的程度,因为你一旦意识到它们所处的困境,肯定就会像我一样,心疼得再也没办法把眼睛移开。有科学证据显示,海豚拥有着比人类更大的脑容量,神经细胞的折叠和排列,也要更多一些,而且它们具备着额外的感觉,即对声波的超常的感应能力。与此同时,它们也是惟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知野生动物。海豚的同情心拥有的是漫长且传奇的历史,打从人类能够用文字或图像记录开始,就已经有这方面的记载了。它们总是自觉地加入拯救人类的行列,我想,现在也是时候该我们尝试营救它们了。要知道‘太地’可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处海豚屠宰场。”

  路易·西霍尤斯在“太地”的时候,还发现当地政府对于杀害海豚并没有进行有效地制止,他说:“日本人仍然受到政府和舆论的至深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政体深信不疑,但是政府却不想让他们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有关健康的信息,比如说海豚肉要比其他动物的肉制品多含几倍的毒素……这是一个受到了整个政体去掩盖的事实真相,日本似乎对海豚的猎杀行为采取的是不闻不问的漠视态度,而这种行业之所以在日本拥有着如此高额利润的收入,也证明了其政府内部的腐败堕落是多么地猖獗。”

  不过,在路易·西霍尤斯离开了“太地”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日本对捕杀海豚的态度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西霍尤斯继续说:“海豚肉曾经是日本学校的午餐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已经废除了,基本上算是停止了在学校午餐加进海豚肉的行为,很多水产业也不再接受海豚肉的配额和任务。可即使如此,那里对海豚的捕杀并没有停止,我们都希望通过这部《海豚湾》,让人类意识到他们正在做的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彻底地杜绝类似的杀戮行为再次发生。”

[ 本帖最后由 愤怒的双翼 于 2010-8-15 17:03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