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屋
點擊放大看原圖,表中藍色代表BD方面有利的重要事件,紅色代表HD DVD方面有利的重要事件,黃色代表雙方的次重要事件,白色則是普通的事件
左為BD與HD DVD的基本物理規格對比,右為BD與HD DVD的基本影音規格和應用對比(點擊放大)
HD DVD促進社團(左)與BD協會(右)的會員列表
點評:HD DVD/DVD混合光盤是福是禍?
HD DVD/DVD混合格式光盤一直是HD DVD陣營宣傳的重點,在HD DVD支持者的眼中,它是幫助用戶從DVD平滑過渡到HD DVD的利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就是價格,在北美的混合格式,主要以HD DVD-30/DVD-9的COMBO光盤為主,從其盤片結構來講,就是原來的DVD-18(雙面雙層),而DVD-18從來沒有大規模應用過,因此在良率方面也要比DVD9低一個檔次。據一些光盤複製商表示,HD DVD-30的良品率已經能達到90-95%,接近於DVD9的水平,但HD DVD-30/DVD-9混合光盤的良率最高也就85%左右,在初期複製量不大的情況下,這會明顯增加成本,因此也就出現了同一個標題的HD DVD/DVD混合版比BD版高出5美元的情況。
其次就是因價格而來的用戶群選擇的問題,如果你已經買了HD DVD影碟機,DVD版就是不需要的,但是有些HD DVD標題,尤其是新發行的,只有COMBO格式,比BD版貴出5美元,對於那些中立的AV玩家(他們同時擁有HD DVD和BD播放設備),如果沒有額外的附加功能,比如比BD更好的交互性內容,這5美元就基本決定了他們的選擇傾向。而如果是一個沒有HD DVD影碟機的用戶,會不會去購買比DVD版貴十幾美元的COMBO光盤,為以後購買HD DVD影碟機做準備呢?還真難說。
最後,只有那些忠誠的HD DVD消費者會購買這類標題,也因此影響了HD DVD總體發行量。華納兄弟是目前唯一一個中立且經常用COMBO格式發行HD DVD版新標題的片商,但在同一標題的發行中,BD總是比HD DVD版銷量更好,這當然與BD和HD DVD播放設備的裝機量有關,但也與COMBO格式的定位有關。
在筆者看來,混合格式光盤肯定是一個不錯的設計,但怎麼去使用它是個問題。最近美國最大的音像製品出租公司Blockbuster宣佈,未來將側重於BD格式,其新開的店面將只出租BD標題,但HD DVD陣營的相關高層表示,COMBO格式的HD DVD標題可能並不在限制之列,因為也可以把它看成是DVD標題,而不是HD DVD。這也許是可行的,只是現在還知道Blockbuster會怎麼考慮。
其實,COMBO格式最大的作用是在DVD與高清時代的臨界點的時候,而不是現在。那個時候,為了保證良好的過渡,片商可以只發行的COMBO格式的標題,而不再發行DVD版,從而幫助用戶來完成這種轉換,從這外角度講,BD方面一直沒有推出BD/DVD混合光盤格式,是有道理的,其實並不是做不到,只是時機還不成熟。
在現有的條件下,COMBO格式的地位尷尬的成分更多。環球就曾經把以前用COMBO格式發行的標題,又重新以單純的HD DVD版本發行,就說明了用戶的需求。至少片庫裡的老片,就用不著COMBO了。當然,如果環球鐵了心,以後只發行COMBO而不發行DVD,那麼HD DVD肯定會活得很舒服了……
HD DVD與BD的DTS音頻規格具體介紹(點擊放大)
HD DVD與BD的杜比(Dolby)音頻規格具體介紹,HD DVD方面強制規範顯然比BD更多
(點擊放大)截止至2007年5月27日,BD標題的總發行量為163萬7090張,HD DVD標題的總發行量為119萬2410張,從市占率曲線中可以看出雙方的交蜂替變化。從中可以發現2006年12月是雙方交換優劣勢的拐點,顯然這是2006年11月17日上市的PS3開始發揮威力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這張圖表中,不包括隨硬件(含PS3和影碟機)附送的和零售商自己促銷贈送的標題
截止到本文截稿前,DVD帝國網站的銷售綜合統計,從中可以看出雙方也是在2006年12月開始了位置互換,而總體的比例與VideoScan的曲線基本一致
截止至2007年5月27日,高清標題總體銷售排名(左)和2007年到目前為止的銷售排名(右),點擊放大,從中可以看出BD的優勢明顯,HD DVD獨佔片商環球的表現並不起眼,反倒是腳踩兩條船的華納兄弟獲得了豐收
截止至2007年5月27日,BD標題總體銷售排名(左)和2007年到目前為止的銷售排名(右),銷量最高的是《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但也不過8.36萬張
截止至2007年5月27日,HD DVD標題總體銷售排名(左)和2007年到目前為止的銷售排名(右),銷量最高的是《蝙蝠俠前傳》(Batman Begins),為5.35萬張,《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則為3.78萬張,占高清版《無間道風雲》總銷量的37%,這與BD和HD DVD的市占率表現基本一致
一段時間前,BD陣營表示,由於PS3的幫助,BD在歐洲市場取得了80%的份額,標題銷售量是HD DVD的兩倍,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拿到準確的歐洲與日本市場上的高清標題銷售數據(來自類似於VideoScan這樣的權威機構的統計),不過通過Amazon的統計,我們還是能看出個大概,可能並不準確,謹供參考 。
德國
日本
英國
Amazon網站德國、日本、英國的高清標題銷售排名(截止至2007年6月26日,點擊放大)
美國和歐洲地區兩種光盤格式的片商支持情況
(點擊放大)紅色代表銷量最高的月份/年份
美國光盤複製商ProAction Media給出BD與HD DVD-ROM光盤複製生產成本比較,BD-ROM SL的複製成本比HD DVD-ROM SL貴,而比HD DVD-ROM DL便宜,但請注意「Additional Setup Fees Apply」(額外的裝置費用申請)的字樣,說明這並不是最終的實際成本
美國另一個光盤複製生產商PacificDisc給出的複製數據,這是筆者在半年前收集的,可以看出BD-ROM在成本上也HD DVD-ROM之間的差距
在6月份的一次數據整理中,筆者發現PacificDisc給出的數據進行了調整,我們可以看,BD-25GB光盤的複製成本得到了明顯下降,幅度在0.3至0.4美元之間,但仍然要比HD DVD-30GB光盤稍高,也就是說在複製成本上,BD的確並不佔優勢
我們再來看看PacificDisc給出的DVD光盤的祼複製生產價格,以10萬張為例,DVD-9是0.59美元,而HD DVD雙層是1.45美元,BD-25GB是1.59美元,基本上是DVD-9的2.5倍
2007年6月7日,日本秋葉原市場的採集信息(點擊放大)
2006年6月
2006年7月
2006年11月
2006年3個月的BD-R與HD DVD-R報價情況(點擊放大)
對於PS3來說,似乎肩負了太多的責任,如果真能完成捍衛PS家族榮譽與完勝HD DVD的任務,PS3完全的可以有資格稱為「神機」——索尼的神風
查看详细资料
TOP
BD與HD DVD的基本組成架構,在內容保護系統(CPS)方面,BD比HD DVD多了兩樣東西
BD的內容安全保護架構
ROM Mark在物理層面上限制了大規模盜版的可能
BD+的工作流程
BD方面對版權保護的具體要求
微軟為HD DVD做的廣告,從其所突出宣傳的地方,可以看到微軟對HDi是多麼的偏愛有加(點擊放大)
BCM7440整合方案,在硬件上節省了大量成本
微軟的加入,讓BCM7440的硬件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為HD DVD提供優秀的廉價解決方案(點擊放大)
2007年截止至6月17日的DVD發行排名,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它們的HD DVD或BD版的發行量,就可以知道現在的高清標題發行市場是多麼的小了,如果高清標題的發行量與DVD同級,那麼複製成本絕對將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好萊塢主流片商2006年全年和2007年第一季度美國DVD發行/出租市場佔有率
BD與HD DVD獨佔片商各自的頂極影片的票房排名(上,點擊放大),顏色部分是指已經發行了HD DVD或BD版,從中可以看出環球對HD DVD的支持力度之大,但面對三大BD獨佔片商,環球的能量不知還能支持多久,從2007年上半年的電影票房收入來看,環球的處境也不並妙
歐洲片商發行的部分BD獨佔片商的HD DVD版標題,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大作
國際HD DVD標準與中國HD DVD標準的基本對比(基於筆者的推測,謹供參考)
中國香港的Alco(VENTURER)展出的SHD7000 HD DVD影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