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代发】【游戏城寨】【城寨茶馆 LV32】讨论征集——Wii,拓展游戏业

引用:
02年MP3市场逐渐兴起的时候,索尼对MP3的音质嗤之以鼻,可是今天,随身听市场就是MP3市场,CD的高音质已经被大众抛弃了(现在的部分MP3播放器已经可以播放无损压缩格式的音频),索尼发现大事不妙,开始拼命挽回市场份额,而Walkman这个经典品牌被乔布什的iPod拔得头筹,早已风光不再。
楼主对索尼的认识有误区。索尼不支持MP3有多重方面的考量。索尼失败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

“集团病”包袱。索尼旗下有Sony Music,而且索尼唱片向来是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中对于版权保护和防止非法拷贝(请注意这个用词,不是“盗版”,即便购买了正版唱片,如果随意备份CD的数字格式,也是“非法拷贝”范畴)一向是最为积极的。甚至索尼在自己的唱片中加入过防抓轨软件拷贝的锁定,结果后来因为消费者普遍反感,迫于压力而不得不放弃。

独家格式惯性。索尼自己推出过数字音乐格式,即ATRAC3 (官网资料)格式。压缩比率和音质都要比MP3更高。这是典型的改革前的索尼做法:一方面有唱片公司作为内容提供,一方面有雄厚的消费电子实力占领硬件终端。甚至在所有销售的VAIO电脑、后来的Net MD、支持刻录数字光盘播放的Discman上都安装、附送了SonicStage软件。其实这个模式,和苹果力推的 iPod+iTunes 是类似的。然而事实证明,数字多媒体格式越来越不为消费电子大厂所控制,而是PC领域的IT巨人把持。微软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的捆绑、对RealPlayer等的打压,成功地让WMA、WMV成为了市面上真正有竞争力的格式。索尼在这方面的无力,其实换了任何一个消费电子厂商,都是一样的。

高音质从未被抛弃。MP3说到底是为窄带而诞生的音频格式,从技术上说实际上是没有竞争力的。最大的竞争力就在于其并不支持DRM(数字版权保护)。CD也好,MD也好,和MP3比就是不方便,最不方便的就是网络共享和传输。欧美国家当年的Nepster(一个免费的P2P音乐共享软件)案件震动是很大的。不止是索尼看走眼,所有的消费电子大厂都没有意识到网络数字媒体的爆发来的这样快,这样猛。这就是为什么Apple这个既注重设计感又了解Geek文化的个人电脑硬件制造商会成为数字播放器市场的老大,而不是传统的日系、韩系、或其他美欧系消费电子大厂。今天iPod上最盛行的格式并不是MP3,网店卖的也不是MP3,而是音质更好的Apple Lossless

iPod从来就不便宜,iPod的成功不是低价的成功。相反,在MP3便携播放器效仿者铺天盖地兴起之后,iPod几乎成了数字音乐播放器的价格顶端。但为什么iPod还能占到最大的份额?根本靠的是技术创新。什么创新?比如Podcast,个人“播客”,迄今iTunes还是对Podcast支持最好的软件客户端(顺应Web2.0的内容制造创新)。比如Apple网络商店方便的购买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更不用说每次iPod家族产品的工业设计,都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其炫酷、铺天盖地的个性化广告更是让人无法抗拒。所以索尼不是输在价格上,而是输在创新能力上。

综上,个人觉得不能简单地认为降低价格,创造“卖点”,就能吸引到更多消费者,就能“拯救”某个行业。索尼输给苹果,关键还是输在创新能力上。

所以如果简单地套用这种思维去发出“Wii拯救游戏业”的论调,是很危险的。我更不认为区区500字能说出什么高明的理论,把问题的冰山一角说清楚。也不过就是骗骗小白,让大家觉得老任伟大罢了。

p.s. 鄙人是索饭。索尼虽然在数字时代的门槛上跌了个大跟头,但索尼并没有倒下,也从来没输过。索尼会回来的。你们就等着颤抖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