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屋
原帖由 @sakerping 于 2017-6-5 08:47 发表 主要还是充电不方便,哪怕是污染转移也比都在城市里排放强。 ABB的研发真的说明不了多大问题的,电动机动力系统本身就更简单。以ABB的实力,真的要在消费市场转型不至于那么困难,转混动难度高还有可能。连马斯克这样没做过车的都可以做起来,ABB咋可能不会做? 市场的认可和接受是没准的,慢了10多年都不行,快了就几年的事情。08年的时候诺基亚还回光返照呢,没几年就死了。一开始iphone在国内还都用GPRS呢,3G一发力,满打满算不到5年的时间4G都铺满了。 与iphone不同,特斯拉的问题是除了电动就没别的亮点了,还卖那么贵,充电还不方便,电池本身的技术短板也多,真不具备iphone那样革命性的条件。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原帖由 @zhangyunsony 于 2017-9-4 17:55 发表 特斯拉自己建的电池厂就是生产另外一种电池 所以才会有modle3这种车型出现
原帖由 @waller 于 2017-9-4 15:47 发表 特斯拉的电池技术其实没想象或者宣传的那么牛逼。当初特斯拉为啥要选钴酸锂18650封装?因为没有自己的电池技术,而当时能大量稳定供货又靠谱的只有松下的18650。所以只能选择用18650自己来“攒机”。其实就重量和管理来说,几千节18650是灾难性的,好在管理软件方面是特斯拉这种科技企业的长处,这也是特斯拉所谓电池技术厉害的地方。但是抛开软件方面,只看硬件,其实特斯拉的电池真的没啥先进的东西,拆开看下散热,没有泵,只有被动散热的冷却液带穿行于每个18650之间,看上去挺“山寨”的解决方案。对比下通用的电池技术,使用软包方案,每片电池之间都设计了冷却液管路,呈「三明治」结构,电池单体和冷却液管路之间贴合更紧密,热传递效率更高,而且冷却液的流动是可以控制的,在夏天温度过高时,冷却液能用空调系统降温。按照官方的说法可适应30~60 摄氏度的环境。看图片是不是就觉得这种设计“技术含量”更高?其实我觉得奇怪的是,特斯拉经过了原始积累期,有了市场有了资金,为啥还抱着18650不放。至于你说的20W公里损耗5%,如果数据没猫腻的话,我只能猜想是当初在电芯数量上做了冗余,因为钴酸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几百次撑死了,20W公里/400公里=500次循环,500次循环对于一般的三元锂电来说已经快寿终正寝了,松下的居然只有5%的损耗,只能解释为做了冗余,比如实际满电是100,但是每次只充到70就充满了。 949288 949289 949290
原帖由 @waller 于 2017-9-4 22:55 发表 当年由于技术问题,选择18650封装,现在大单体软包封装的一致性应该比当年成熟多了吧,日产的确是没有温控,但是通用的温控貌似从原理上来说更先进?直接在2片软包电池之间布置水道,散热更好,电池数量也大幅度下降,控制难度也大幅度降低了。新的21700貌似还是松下供应电芯,超级工厂只是攒机吧。以特斯拉目前的实力,完全可以走订制路线啊,为啥非要抱着金属圆柱体不放?自己或者合作研发大单体软包,能量密度不是更大? 本帖最后由 waller 于 201794 23:06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speedghoul 于 2017-9-5 00:57 发表 锂电池低温容量大减这一关还没过去呢……哪辆汽油车会告诉你加满油之后不同温度行程不同的。
原帖由 @waller 于 2017-9-5 10:50 发表 看下通用方案,http://www.elecfans.com/dianyuan/487641.html?1487932628 不是说通用的就一定更好,只是比起特斯拉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案,明显通用的更合理先进些。
原帖由 @alleni3 于 2017-9-6 02:31 发表 家用充电时10.5个小时 之前老客户超充免费但充电桩很少,好像北京也就十几个 今年之后再买的充电要收费
原帖由 @waller 于 2017-9-6 07:55 发表 大电芯失效>免费换>容量效率不损失 n个小电芯失效>电脑处理>容量缩水,耗电变快(内阻变大 一致性下降)关键的是你还啥都不知道的蒙在鼓里 你愿意选择哪个? 这种鸡贼的做法省的是厂家的成本,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原帖由 waller 于 2017-9-7 07:5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VIVO Xplay3S 放心吧,买的没有卖的精,只有问题大到一定程度才会显示的,厂家肯定设了阈值的,而且本来就有冗余,低于阈值前先用冗余顶上,用寿命换容量,你能发现?用屁股想想吧,好几千 ...
原帖由 kilam 于 2017-9-7 09:27 发表 续航、充电问题不解决,纯电瓶车永远无法替代燃油汽车 要经济节能又要方便易用,传统混动显然更好 比电动车更SB的是插电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