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究竟哪些因素影响对一部电影的主观评价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近距离观察泥潭的一些发现,比如“只有我一个人觉得XXX不好看吗?”  “重看YYY,觉得是神作” “夸ZZZ的肯定是水军” 等等在影视作品评价上两极划?甚至自身判断的前后横跳,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 用“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来解释固然没问题,但这个口味偏好究竟由哪些因素影响?想尝试分析是否有一些更具体的纬度来归因:


1、设置锚点。 对于一部电影低于/超越预期,是最为主观且最影响评价的围度。这个预期就是一个锚,也就是自身设置的标准,但你内心设施的这个锚是否公允,则是可以更可能客观的。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需要对于该作品/该导演历史作品、风格、表达作为评价标准。 比如“奥本海默的CG很烂,原子弹爆炸效果垃圾” 就属于无效锚点,因为你可能连诺兰的风格和拍摄习惯都不了解,那你的评价则没有价值,诸如此类


2、预期管理。前面讲预期的设置,这里是讲预期的管理。你带着多高的预期走进影院,决定了你走出影院的心情。 比如:“沙丘2的故事垃圾,二不如一”和“二代的场景和构图超越一代,故事本来就老套,不在乎” 这两种预期就没有办法相容了。 比如流浪地球2,有人说故事讲不好,有人说叙事节奏不行,但如果你走进影院前基于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已经做足预期管理,主动放松某些方面的标准,那可能观影的心情会好一点


3、自身积累。自身阅历、观影数量、类型宽度、背景知识的丰富等等,都会影响对同一部电影的判断。非专业观众和专业观众的评价维度和洞察自然不一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于学院评出来的优秀影片也是一个质疑理解成为的过程。

(当然我不是暗示具备老头审美就是对的,无法欣赏大鹏的年会不能停或许是我的损失)

4、偏好差异。比如公路片先加5分,作者性电影先加5分等等


其他还有啥大家补充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