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你好李焕英票房破30亿

这个回复可能有剧透。
因为一张兑换券快过期了,我才去看的<李焕英>。本来这张券是准备看<小说家>的,结果到券快过期了,这家常去的电影院也没给<小说家>排个大点的场子(实际上在那之前,整个城市的电影院差不多都是这个情况)。那天正好其他电影院有大场子的<小说家>,我看完之后顺便才看了<李焕英>。
我看<李焕英>的时候哭了,但是仍然不觉得这是个好电影,打分的话只能给不及格。个人觉得这就是个winner拍给loser看的片,算计的意味太浓了。
贾玲对她母亲的感情绝对是真的,所以这片看起来有种“真诚”的感觉,就是这种“真诚”能让这么多人共情。为啥我又觉得它算计呢?有人说这片是贾玲怀念母亲的作品,所以一定得本人出演。我不知道这是营销手段还是本人就这么说过,因为来源不确定姑且列出来。按说你都这么“真诚”了,不可能打动不了人的,而且还兼具怀念母亲的功能,那能不能不考虑戏剧张力之类的问题,按照贾玲本人的经历来。实际情况是,现实中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人,电影里被不入流艺术院校录取了。没办法,北影精英感太强了,观众可能没法代入。另外,她本人出演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电影里是刚高考完的年纪,穿越回去以后总让人感觉这是个“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loser。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为了让人有代入感的一个设计,而且这种错位感的出现其实已经可以算是电影的硬伤了。
那个让很多人落泪的桥段设计(此处设计不含贬义)得挺厉害的,当时我都觉得有这么一手,前面那些缺乏打磨的情节好像都能圆回来了。出了电影院一想,能想出这么牛逼的转折,那如果用心的话,前面的情节其实也不是非得表现得这么缺乏打磨,也是可以有精妙设计(此处设计也不含贬义)在里头的。除非是先有的这个转折,然后觉得这个转折已经够催泪了,其他部分对付对付也就得了。
电影里贾玲可以表现得很“我们”,现实中她可以说比绝大部分人都成功,能比常人多的缺憾可能也就“母亲早逝”了,也是她能拿出来的为数不多的能让常人共情到这个地步的“真诚”了。她选择以这段感情的一个投射来市场上换钱,现在看来成绩非常好,但是我觉得这是不可持续的,她不可能时时事事都表现得这么“真”。其他人复制起来也没有这么容易,因为常人也不是真的SB。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Guycc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21-2-23 22:02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