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索尼前职员分析索尼凋落的原因,矛头直指斯汀格以及平井一夫

我觉得顶楼这文章典型的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

一个组织,不管是企业或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组织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其制度、战略必须不停变化以迎合环境的变化才是合理的解决方案,没有一种制度或战略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是完美的合适的

盛田昭夫时代,为了把SONY从一个日本的企业变成一个全球化的企业,盛田的口号是“国际化、本土化”,SONY各地的分公司实行本土化战略,因地制宜,所以经过努力在各地都站住脚。这就是为什么SONY可以在欧洲、中东、南美这样的区域的渠道、市场能力和认可度远远超过一些美国企业的原因。但同样的,带来的问题就是全球的SONY各分公司难以以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以SCE为例,SCEJ、SCEA和SCEE的企业文化和办事方法差异之大都不是什么新闻,PS Store各服之间的差异就是明例,但是反过来,SCEE在欧洲大陆和中东地区的渠道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又远强于微软。

大贺典雄时代引入了“分公司制”,使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事业部的派系。但同样,分公司制也焕发了各事业部的活力,在高投资高负债下高速发展。到了出井伸之到斯汀格到平井一夫,这不如说是一个漫长的调整期。“SONY UNITED”和"ONE SONY"这样的口号不是说说的。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