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讨论&乱弹] 漫画专题——[国内]金虹,不得不说的故事

金虹不是某个作家,而是一个创作集体的名称,就像Ghibli Studio一样。

●引子:一个故事的主角引出另一个主角的故事

  1996年7月底的一天,我接到一位读者洪虹小姐的电话,她说看了当期《深圳青年》上的文章《好男儿就是一条江》后,很想结识几度飘流长江的杨欣,还想为保护长江源环保活动出点力。几天后,我将洪虹和杨欣同时约到编辑部,杨欣大胡子的严肃和洪虹牛仔裙的活泼,有些反差,可当谈到长江和青藏高原时,不同性格、年龄、经历的两个人同样兴奋起来。此时,洪虹拿出一个装有1000元的信封,以她和伙伴们的名义捐给“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基金。我得悉她并不富裕,但她正投身于一项不全为挣钱和谋生的自选职业,一项内心热爱和社会需求相交融的事业。 我们的话题转了向,我隐隐觉得这女孩是另一类在生命大江上飘流探险的人。

●逃学的女孩去了南方

  1988年9月,温州女孩洪虹上了师范学院教育系。她的父母舒了口气:总算是船入河道,顺风顺水了。但谁都没想到,一年后洪虹逃了学。她不想让命运夹在两岸间被动地流淌。她要干一件很冒险又实在想干,不干不行的事。而这个时代给了她父辈不敢奢望的机会。广州一家油画室多了一位学画的女生。画画, 那是洪虹认为世上最美的行业。上中学时,老师在黑板前滔滔不绝,她常在课桌上以一本书掩着哗哗乱划:海、鸟、雪山、女孩、诗意而夸张,此外还模仿“一休”、“圣斗士”、“龙珠”的可爱漫画造型。而当时为维持生计,她去画商业油画。依然活得很写意。少女情怀,五彩四季。闲时,她开始摸索漫画创作,像是为远足准备行装和盘缠。卡通漫画是一个新画种,它与电视卡通片交相辉映。其画面动感极强,画幅连续,文字较少,或只有几个嘿、啊、咕咚、的象声词。照样能被电视机前坐大的一代青少年所理解钟爱。
有人认为卡通漫画是一种次文化,对少儿只会有负面的影响;另有人认为它不仅能够娱乐各年龄层读者,且能够开阔想象力、提供想象和熏陶。不管怎么说,卡通漫画难以阻挡地向人们涌来。而且,成功的卡通漫画还派生出一系列附带产品,影视片、玩具、文具、从精神到物质,在从物质转化到精神。曾有记者问一群孩子,能说出一部中国的卡通片名吗?孩子们想了想,摇摇头。其中有个孩子怯怯地说:能。记者眼睛一亮,却没想到这个孩子答的是《猫和老鼠》,美国片。目前动画片和漫画书90%以上是日本的。满街跑着机器猫、龙珠、蜡笔小新。有忧患亦是的教育专家发问:中国卡通在哪里藏着呢?

●瞄准“日本鬼子” 画个“抗日英雄”

  认定漫画的洪虹鼓动搞油画的同事阿恒与她一起出去看看。阿恒是个广东仔,沉稳内向,一直专攻油画,对漫画也有兴趣。而洪虹有心要把他策反过来。北京、上海、成都一圈转下来,他们快乐在中国的明山秀水里,却又在中国的大小书摊前难过。中国卡通漫画市场几乎变成了“日本料理”,且有许多是盗版冒牌菜。更有甚者,带有日本军国主义色彩的卡通画也暗流潜生。回广东后,他们很快和成都《科幻世界》取得了联系。谈好供稿合约后, 编辑部派了一名画家来参与编绘新型漫画,画家只来了一个多月就因为生活不习惯回去了,只懂油画不懂漫画的阿恒只好硬着头皮慢慢画。他临摹揣摩,直至被逼成一个新型漫画作家。渐渐地,他主笔的漫画专栏受到了读者欢迎。

  两年后,阿恒第一发重炮《返祖》出膛:它以揭露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恶为主线,跨越古今未来,构思描绘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民族大义的故事。阿恒及其漫画伙伴们被读者誉为“抗日英雄”。该作品连载数期后,阿恒想停下来,不料读者强烈反对,他只好在续集中让女主角重生。一年后的一天,他们突然接到领奖通知,才知道《返祖》获得台湾海峡漫画创作一等奖。雨后起晴。洪虹、阿恒和另一位同伴注册成立了艺术制作公司,取名“金虹”,选址在深圳。他们喜欢深圳安静整洁的环境,以及可买到最新国内漫画资料
的便捷。洪虹于阿恒也在自然中靠得更近了。几个没多少资金、经验和背景的青年,注册了第一家个人性质专门制作漫画的公司。金虹的旗帜悄然飘起在中国漫画的天空。

  为了乐业先得安居。在深圳南山区登良花园一楼的两个四室一厅大套间,以月租金五千元的价码,“金虹”安营扎寨。聚才幽灵盆底,漫画发烧友如溪如河涌来,很快就汇集了一二十人,有大中专、中学毕业生和社会青年,身份、籍贯、资历已被淡化,剩下的便是足以扭成绳的共同追求。英雄不论出处,只看去处。没有长者,没有条框,二十多岁的洪虹是大家的管家,阿恒是艺术总监。人员并不固定,但来去者都痴着漫画。他们每天自愿十多个小时伏案。试用期内“金虹”发给300 元零用,之后有了稿费大家一起分红。伙食简单但不随便,每天按时供应份饭。大家最具共性的是人手一个小收音机,耳机里各选一个频道,在声音的节奏下淌出线条和色彩。现实生活被一张白纸压住,幻想和理想演化为各具形态的千万帧画幅。什么都挡不住个“喜欢”,它能让两个情侣跨千山万水千难万苦相聚,也可以让一群人在做同一件事时,身心俱陷,从此淡了窗外的日月春秋,芜思杂念。他们以一种冷静的狂热、纤细的纵横,淡然的惊喜画着画着。如同最渴的人,只需面对白开水。像拍片一样,大家各管作画,绘画,实景,气氛等几个大程序。这类视觉冲击力大的新漫画已不同于传统的漫画,更融着现代工业分工协作的理念和电视卡通片的影子。来者各展其才。洪虹随着摊子大了,渐松了画笔,专一策划统筹。阿恒醉心香港漫画格局,尤以科幻打斗题材出色。大学装潢专业毕业的李宁平偏重传统的国画法,题材也多取自历史;家住深圳刚参加高考的杨斌拿手的是校园系列;高智杰对现代武器情有独钟,千奇百怪的造型能让兵器专家赞叹;在校中学生“熊猫”编绘的是像她一样可爱的卡通少女故事;刘伟则擅长幽默搞笑题材……而重点作品,还是各施所长,机体创作。直面优胜劣汰,周期速进的市场,“金虹”已小荷才露尖尖角,在观念与实践上迈向卡通漫画创作的潮头。

  “金虹”人钦佩香港漫画大师黄玉郎。黄玉郎在20 年前研究了日本漫画的优劣和中华文明的精髓,奋然挥笔,以两年时间收复了香港漫画市场的失地,创立了风靡市场的本土漫画。当阿恒带着“金虹”画集拜会这位前辈时,黄玉郎先生连连点头:我原以为大陆没有卡通漫画,没想到还很不错。 “金虹”之家里,共同纯真的爱好,消弥了距离,浓缩了岁月,个性的爱好跃然纸上,理想的虹腾跃空中。

●每天两百封信

  支撑一个信念深圳单位人口中每天收信率最高的是哪家?可能要属“金虹”。邮递员早晚要送来二百多封。幸好邮递员也在新漫画上“发烧”。每封信都复,就是说来的几乎和去的对等。回信中常常还塞上精美的卡通宣传片。有三人专司此职。每年信纸邮费人工等支出十多万元。 “……这是我们最大的支撑,可以说是我们的信念。几乎每一封信都有让人感动,有投稿的,有鼓劲的,也有对某幅画的细节提出批评的。

  作品发表两个月内就有读者的回应。每发完大稿我们都悬着心等待发响。”洪虹在一大堆信几大摞登记册旁对我说。每年寒暑假都是“金虹”的节日,全国各地会有些超级发烧友赶来,或带上画稿切磋讨教,或只为看看倾慕的偶像。最多时两套房里住了三十多位青少年,有男有女,有中学生有大学生。1995年夏天,天津一帮孩子摸过来,接着有又是一群不放心的家长追过来。也有年龄虽小但素质和决心很强的硬留下来,15岁的初中生辉碧立志于此,边学边干,母亲担心他不能自己料理也只好过来相陪,就此当上了“金虹”的厨娘。

  “金虹”的东西共用,可精美贵重的进口版漫画书籍丢了不少。怎么办?既然是家总不能落锁吧,于是各个书架旁都贴了一张字条:“虽说窃书不算偷,但对我们是割肉之痛。” 随着“金虹”创作日丰,影响渐大,“金虹之友”很快发展到二万之众,成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漫画发烧友园地,其宗旨是推广中国的漫画事业,提供交流漫画信息、切磋画技的机会。每人一个省份编号,就此牵肠挂心。阿恒说:“ 金虹之友并不是一个组织,只是一个漫画梦园。 为了中国的漫画市场上有一天漫出许多漫画家,让读者在购买外国货时,也有选择国产精品的权利。这也算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观地看,“金虹”的漫画因缺少好的故事脚本和鲜明生动的主打人物, “100%纯中国新型漫画”的境界还在摸索中。他们也清楚:只有对国外尤其日本漫画兼容并蓄、加以扬弃,对民族文化深入吸纳、广为采*,才有龙之高飞。在“金虹”的厅里,挂着一幅别致的布幅, 上面有一行鲜艳的字:为发展中国漫画贡献一份力量。落款是天津实用美术专职动画系职一、三班的几十位同学的签名,字迹不一,共透激情。
●漫画集的出版故事

  比画中人更揪人心 “金虹”一直在为不景气的中国漫画市场拼命地画。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给了“金虹”深刻的警醒。几年前西南某城有个发行大王开的大书店,看准了中国潜在的庞大漫画市场,办起了一份画刊,内容上4/5为日本漫画。几期下来,火爆了大江南北。办刊人打出扶持中国新漫画的旗号,并约“金虹”稿件。洪虹和阿恒将作品源源投去发表,其栏目受到读者好评。为支持这本很有生机的新杂志,“金虹”退回了三期稿酬 6000元,请他们建立漫画基金,扶植新作者。

  然而,画刊的事业急转直下,先是市场上冒出了几家冒牌的或相似的刊物,再加上其本身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所登作品良*不齐,并刊登了日本的某些暴力和色情作品,在发行量达80万册时,终致停刊命运,而“金虹”的6000元和一批画稿,也被发行者卷席而去。真诚受到了一次打击。从此,也坚定了“金虹”走健康漫画之路并自办漫画书刊发行的念头。而此前他们只在一些特定刊物上有专栏或不定期作品。 1995
年,洪虹拿着“金虹”同人千辛万苦画出的画稿联系印刷出版,去了山西,厂方让她自进纸,她无经验,买回的几吨纸不合用又退回。那一个月她每天盯在场里机器旁,给师傅递水擦机器。“金虹”的第一本专辑《漫画原子弹》总算印出来了,没想到运输又成了问题,再雇大卡车往深圳拉。当洪虹见到同伴时,眼泪唰唰往下流。 4万册《漫画原子弹》几个月被邮购一空。

  洪虹提到出书出刊就有一肚子委屈,一方面是一些卡通漫画的正规刊物缺乏精品支撑,读者很少;另一方面市面上的国外盗版书又多又滥。无人管理;而“金虹”辛辛苦苦精心编绘的一套套画稿又无处系统刊发。向出版社申请书号一压几个月,审来核去。还有,好不容易将书印成了,若是交给书商发行,书款总是迟迟不能收回。说完她又叹了口气。我突然想到她这个大管家也才只有二十多岁。即便再难再流泪,“金虹”的专辑仍一本本出着:《漫画原子弹》、《发烧一族》以及《少林正宗》已出了十多本,在每一本“金虹”画集的封面上都展示着他们的努力和希冀:100%纯中国新型漫画。 “金虹”曾有一本画册书,因书商责任,被告到国家管理部门, 说是盗印本。上边当即派人来调查,洪虹吓得手足无措。而结果是喜剧性的:调查者不仅查实确属独立创作,而且惊叹这批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作者这般年轻。每一本书编绘,出版,发行的经历都像打仗,无法轻曼以待,难以细细画出。

●钱能买来好心情 但,钱只能是钱画画,钱是不能不谈的。

  在1992年至1995几年间,“金虹”的收入总是悬悬地应付着支出。稿费不定期不定数地来,一来就赶紧付房租水电,买油盐。只要有了吃有了住,画笔就算保住了。若是再有盈余就派了另外三个用场,买最新最好的国外漫画参考书(在深圳购香港书,打个电话半个小时就能送到),“金虹”如今最大的财富就是世界各地的总值二十多万元的漫画精品书。再者是洪虹的差旅费,她借着组稿、找作者、联系出版社、培育市场的机会,像个独行侠东奔西颠,感受山河。另一项开支是他们倾心倾力于社会的捐助金,每年都给希望工程、水灾或其它灾害捐款几千元。此外给山西一家孤儿院定期捐款。我问洪虹每年大致收入多少,消费多少,她摇摇头:“真的没细算,有就大家花呗,集体去小梅沙开心,也去聚餐,大家伙再分一点红,也不用存钱,我们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每月都有两三万的稿费了。”

  “金虹”人也为钱或操心或高兴,可只是把它当钱。那些带着细菌的票子,倒还能买回许多干净美妙的东西和好心情。洪虹在1996年7月份孤身去了趟西藏,这是她向往已久的。奇特的是她没有任何高原反应,吃藏民食物睡藏民篷帐都很香。那曲河畔的一家藏族人家,非常喜欢这个大胆,开朗,清秀的女孩子,总是把穷家最好吃的好用的先给她,而洪虹临别前几乎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留给他们。洪虹说,她真有些不想回去了,高原的天蓝得让她心颤,高原的人淳朴得让她落泪。藏族老人满脸的皱纹很沧桑,真的很像高原的地貌。还有,藏民族的音乐不像流行乐那样轻飘,总有些什么沉郁的东西撩拨人心,那是无遮掩的天地才有的生命回声。热爱漫画的人,看到山川凝重庄严。

●结语:悲怆与勇烈被一辈新漫画人所演绎

  一位美国作家无不忧虑地指出:日本对外有过三次侵略:第一次是军事,武力入侵东亚各国;第二次是经济,科技产品营销全世界;第三次是文化,出版界聘请作家以英文撰写童话,一东瀛味的题材并配日式精美插图,像销售汽车一样,大举进攻美国儿童读物市场…… 美国只有后两次痛,中国已经痛三次了。我们无法漠视卡通漫画对下一代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市场不会空白,你不去别人就要占先。一个民族的孩子不能总是看着别国的卡通漫画长大,他得有生身土壤的养份,就像任何一个国家不能总靠进口面包维生。

  洪虹说:祖国有西藏那样的壮丽山川、深圳这样的明亮城市,加上我们民族五千年文明,我们的漫画不该总是落后。阿恒说:我们深知字迹的漫画制作和水平与海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许“金虹”画集《漫画原子弹》的名字看起来挺可笑,但我们是想和全国的漫画界朋友一道,通过每一页的努力,让中国的漫画在自己的土地上甚至世界其它地方闪亮。中国国歌的旋律,响在抗日战争的烽火里,响在奥运会的赛场中,也响在当代中国卡通漫画曲折而光荣的路上。中国卡通在行动。中国卡通,我们与你同行。

http://cartoon.southcn.com/rg/ch ... content_4254580.htm

阿恒

阿恒,祖籍广东,在香港出生长大。1988年回到家乡广东创办油画厂,3年后结束油画厂开始四处旅游,途中目睹内地盗版漫画猖獗,愤慨之余决心投身于原创漫画……

1993年,阿恒、洪虹以及另一位同伴在四川注册成立了金虹艺术制作公司,1995年四川的金虹艺术制作公司被注销,阿恒和洪虹转移到深圳重新注册成立金虹公司。

1994年阿恒在《科幻世界画刊》上发表《返祖》,同年《返祖》获得了台湾海峡漫画创作一等奖。

1995年阿恒在《画书大王》上连载《少林正宗》,《画书大王》停刊后接着在《科幻世界画刊》上连载,而后在《漫画原子弹》上续载,最后集结成单行本出版。

1995年底金虹公司推出《漫画原子弹》,到96年11月为止,共出了6本。1998年重又推出的《漫画原子弹》大量收录了香港「玉皇朝」等公司的同期作品进行连载。这一新颖的形式立即受到了内地读者的认可,两年多的时间共出版了22期。

1999年6月公司开始转型,阿恒不断吸收创作精英组成制作小组,专为香港一些知名漫画公司做画稿后期制作。

自迈入漫画这行,阿恒在工作室的方寸之地度过了几个寒暑,从没间断过创作,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他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呢?原来,在阿恒心里一直隐藏着一个目标——用港产漫画的模式创作一部令香港同行也叫好的作品,然后在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推出。阿恒的苦心没有白费,制作组在长期紧张的工作中不仅能自如运用香港式漫画的线条,还形成了默契十足的氛围——突然有一天,全组成员共同切磋时,大家谈起创作一部神怪漫画的想法,于是,《斩魔传》诞生了。那时,雄心勃勃的阿恒并没料到,未来的路上会遇上一些怎么样的波折……

2000年,以阿恒、刘玮、李铭为中心的制作组开始正式创作《斩魔传》之“古代篇”,因为要兼顾制作其它一些来自香港的“订单”,这部作品到年底才画了130页。2001年5月以后,才全力制作《斩魔传》的下两篇,他邀请到香港「天下」集团的编剧来撰写《斩魔传》之“洪荒篇”的剧本。创作过程中,阿恒担任总监,他根据具体内容分工给各有所长的助理,精益求精的他经常要求大家反复修改,全组陷入“水深火热”的“赶稿地狱”中,这样长期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放弃,小兄弟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咬牙坚持着。辛苦并不算什么,让人头疼的是资金不足的问题,三十多人的制作组单每月工资的支出都要四到五万,更别提其他的开销了,制作费严重超出预算。为了长久以来的梦想,为了不辜负一起奋斗的伙伴们,阿恒出售了自己的住房,所得资金全部投入进来,继续着《斩魔传》之“未来篇”的创作。

2001年,《斩魔传》终于圆满完成,阿恒选择了一直和他们有业务往来的香港「明河创文」出版社合作发行。出胶片和印刷都是在香港完成,虽然香港一直盛行随漫画书附送刀、剑、模型等赠品,但阿恒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信心,只是制作了非常精美的《斩魔传》立体封面,并无其他赠品。随着在香港市场上一些周刊的大肆宣传,凝聚了无数汗水的《斩魔传》之“古代篇”于2001年7月正式推出,此时阿恒他们应该可以放下心头大石了。

谁料事不尽如人意,《斩魔传》推出时香港百业萧条,漫画市场也跟着不景气,强如「天下」、「玉皇朝」等公司的漫画销量都连连下跌,即使出现什么新的作品也难以吸引读者,《斩魔传》推出后亦反应平平。唯一可以令阿恒感到安慰的是,《斩魔传》的制作水平得到了香港同行的肯定。然而市场毕竟是冷酷无情的,《斩魔传》以周刊的形式出到第八期便难以为继了,情势已不允许他再出版《斩魔传》最后的“未来篇”。2001年9至10月间阿恒又把在香港出版的8本《斩魔传》合成4本在台湾推出,却撞上了“9·11”事件,到处人心惶惶,本来就平淡的漫画市场跌落谷底,12月去台湾收款时,阿恒发现连发行公司都破产了,此时,他已是血本无归……

由于资金无法回笼,维持不了制作组的开销,无奈之下助理们相继离去,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那种失落的心情无法言谕。然而,痛苦和悔恨都无济于事,以后的路还得继续,只是该如何走下去……

2002年初,离开金虹公司之后的阿恒又悄悄成立了“阿恒漫画工作室”。

[ 本帖最后由 北野天翼 于 2008-1-15 03:1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贪心王 于 2008-1-17 11:08 发表
话说回来 斩魔传听说过但是没看过 谁有吗?
单副的画也好啊 看看他们后期到了一个什么水平
这个漫画最后貌似是烂尾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limboking 于 2008-1-20 02:47 发表
我同事原来金虹的。。。
自从阿恒夫妻俩离婚后就倒了。。。
李铭现在好像在本杰明那画漫画。。。
看来您是业内啊,还能不能多介绍点??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