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说下个人对NX的看法(2016年12月版本)

继续更新一下自己对NX的看法,当然现在要叫NS了,不过为了这个系列标题的规律,在标题我还会继续用NX。
上期连接http://club.tgfcer.net/thread-7260841-1-1.html

我本来是想到1月份再去更新这个系列的,但是因为最近情报太过刺激,让我想法太多,我还是憋不住了。

上一次我说NS是一个“保守”的产品,保守可以拆解为“稳”和“短视”。
我要向大家道歉,我错误估算的产品定位,我仅仅根据视频做出的做出了冒失的结论。
使用TX1作为开发机传闻,又有置入平板内的进出风道设计给我一种性能再怎么也不会低于我预期的错觉。
1.3Ghz的A57和850MHz的GPU是一个我当初预期的性能下限
http://club.tgfcer.net/viewthread.php?tid=7233063&highlight=
这里可以看到我当初的预期
不要以为现在曝光的消息没有比我的预期差多少,一方面我当时预期的已经是蹭跨平台游戏的下限配置,另一方面还是移动模式的下限。
现在这个配置去蹭跨平台要比我当时那个下限困难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CPU的不足,图形还算是可以比较轻松阉割的内容,而逻辑运算的辅助要想进一步降低就需要重新设计游戏规则了。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去砍掉这种临界点上的性能。
而且实际上成本没有多少降低,再降频TX1的成本还是一个大芯片的成本,因为A57有着高达2000万的晶体管,如果只需要1Ghz A57的性能,1.8Ghz的A53完全可以胜任,单核功耗应该也和1Ghz A57类似的500mw级别,而且4个A53只有单个A57的面积。
如果只是和斧子那样打算卖个几千台,NV积压的库存就可以完事,那采用TX1还能说说是省下流片的成本。
但是NS再怎么也不可能认为自己只卖几千台,需要持续生产新芯片就没有理由用20nm生产一个成本过高的芯片,然而还是发生了。

当然,这似乎是在给我的预期的错误洗地,是在脱卸责任。
但实际上我并不想洗地,我想把这个逻辑中的愚蠢暴露出来,好令曾对NX抱有期待我更感羞愧,以便鞭策自己。
伍子胥把眼睛挖出来挂在城门好亲眼看着吴国覆灭,我的心情大概也如此吧,即使对NS已经失望透顶,我也会强迫自己关注NS未来的发展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reg-neo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6-12-22 10:23
  • s2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6-12-21 23:53

TOP

引用:
原帖由 AZOE 于 2016-12-21 22:1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5X
楼主现在简直是跳梁小丑
这是对NX抱有期待的我应该承受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iou90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6-12-22 01:31

TOP

引用:
原帖由 lxzxhzwzyy 于 2016-12-21 23:00 发表
总觉得之后会出现:
[业评] 说下个人对NX的看法(2017年1月版本)
[业评] 说下个人对NX的看法(2017年3月版本)
这样的帖子
本来是预定1月和3月更新的,如果没有最新爆料的话。


TOP

引用:
原帖由 majian1 于 2016-12-21 23:08 发表


如果最新爆料是性能进一步下跌,你怎么想。。。

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即便硬件规格不变,考虑到任天堂目前的经营策略,虽然不知道这台游戏机的电池是多大,不过应该不会慷慨的给你4000mah电池吧,那么续航一旦 ...
不会有太多想法,因为临界点已经跌破了
你可以看到目前传闻其实和我之前提的1.3Ghz和850Mhz没差多少,但是没到就是不行。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血王子 于 2016-12-21 23:1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楼主……是不是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因为任天堂的硬件没按照你的思路设计,所以就说自己是伍而人家是吴要完蛋了,虽然tg平时骂任的人很多,但是打心眼里这么狂妄的人还是没几个。
我并不认为任天堂一定完蛋,我只是想亲眼见证他完蛋。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引用:
原帖由 @堂吉刚  于 2016-12-22 00:20 发表
听起来有点滑稽,但是按我这个思路来
假如机能高,第三方表示移植无压力,于是一股脑上一堆全平台游戏,然后任饭不买游戏,传统游戏饭首发不买NS,于是第三方全数暴死,抛弃NS
机能低,第三方一开始就表示这个移植压力很大啊,老任表示,那咱们还是量力而行,移植点小游戏,剩下的精力帮我做几个独占,然后说不定就卖的不错,再出几个《舞力全开》《小龙斯派洛》《妖怪手表》《逆转裁判》这种也说不定
独占暴死才会大撤退,跨平台暴死无所谓的,现在游戏制造成本很高但是移植成本比过去更低。
大部分游戏的PC版销量都不到游戏机版的1/10,但顺手给PC一份反而越来越常见。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引用:
原帖由 @yuong32  于 2016-12-22 13:44 发表
我对NS的期待就两点:
1、有某种独有的异质玩法,可以是换手柄、可以是小手柄双人玩、可以是手柄带体感操作、可以是触摸屏结合分离手柄的新型游戏方式。总之这种异质玩法要有较高的利用率。

2、支持手游,能争取到几个手游大作,拆掉手柄可以玩平板游戏。

至于机能目前还是判断不了,因为没看到太多实际游戏效果,个人觉得如果两个小手柄带体感功能的话,即使最终机能真的就是移动PS3的水平也能接受,关键要有别人没有的异质玩法。
这个我10月就批过了
放弃了实现起来几乎没有代价的竖屏和第二屏功能,缺乏增加设备可能性的意愿。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引用:
原帖由 @yuong32  于 2016-12-22 16:16 发表
竖屏和二屏的创意都玩了两代了,等1月份发布会看看手柄有没有体感功能。我觉得这次如果能实现体感功能,再结合手柄拆卸功能,游戏性还是很有发挥空间的。
实现成本很高是一回事
换个支架设计,坞座别把正面主动堵起来能有多少代价呢?
这种基本免费的都缩,你觉得要花钱的新特性能有几个?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引用:
原帖由 @heven2004  于 2017-12-15 11:45 发表
楼主眼睛挖了没?
我又没死,不挖眼也能见证灭亡呀。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结果而言,ns游戏主打的是大路货作品,而第三方确实对ns不买账。
正好gpd那边消息出来了,我现在更关注gpdwin2。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引用:
原帖由 @riva128  于 2017-12-15 12:32 发表
好像要6000多呢,先把Meizu M9换了吧
毕竟手机用得频率高得多
当然不是魅族m9,是锤子m1,论坛识别问题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