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透了,不过这种片子无所谓]

最近国产电影出了不少好片,落叶归根,三峡好人都很好,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也非常好,尤其在被无数肥腻腻的“视觉大餐”败尽了胃口之后,张杨,贾樟柯,许鞍华们送上的诚恳、内捻和人文精神显得及时而珍贵。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用许鞍华特有的细腻和关怀,冷静的讲述了我父母那一代人的代表姨妈和她周围的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悲喜人生。
知青,这是我在这个片子里第一个触动,许鞍华没有用激烈的台词和直白的情节去评价(控诉)抑或怜悯,姨妈,姨妈的家庭、飞飞、飞飞的父母、外婆,甚至还有潘知常,他们都生活在知青的悲剧阴影中。相比起姨妈和飞飞家庭,潘知常的人生更加隐晦,影片并没有明确的交代老潘的经历,从他的年龄和才学我善良的认为他也是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怀才不遇者,他的人生极有可能也是时代悲剧,最终被迫混迹江湖行骗为生。从老潘身上我能隐约看到我的一位长辈,相似的学识(尤其是古文)、相似的经历,没有机遇,所不同的是他没有老潘的风流和圆滑,生活凄凉而让人叹息。老潘最后一段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歉意,他内在的良知和温情的一面,当然,还有小马哥的风采,许鞍华的致敬让我拍案叫绝,也让老潘的故事有了一个令人玩味的继续。
上海,上海是个让人着迷的地方,尤其是当许鞍华与你分享她的视角时。许鞍华巧妙的展现了上海人生来的优越感,略有艺术加工,但没有讽刺,得体而客观:当年姨妈抛弃家庭回到上海;在里弄以上海市民的身份高高在上的质问弄脏环境外地人;还有金永花的遭遇体现出来的农民工眼中“上海市民”的神圣等。姨妈和水阿姨斗了几十年的气,争的是典型的上海人那二两半的自尊,当斗气的对象离世、当微薄的财产丧失,姨妈再也无法撑起那虚荣自尊的外表,彻底的被浮华的上海抛弃。汽车行驶在高架桥上的那一幕颇有几分隐喻色彩,光怪陆离灯红酒绿,这里无数的人生继续着螺旋上升或者沉沦的故事,而姨妈却带着梦想离去。许多影评说这部电影在这里结束会来得更好。我想在这里给电影结尾只能说会减轻我们观者的心理负担,毕竟我们都希望姨妈离开上海一家团聚能够有个幸福的生活,故事在这里画上省略号能够让我们带着甜蜜的期望愉快的离开。许鞍华没有这样做,而正是她的这一瓢冷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真诚、冷静和客观,鞍山,这个如同被遗忘的地方与上海巨大的反差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冷静的看到上海之外的中国的真实,姨妈的生活在这里继续,当剥去了上海人的虚荣外表,姨妈显示出了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一样共性真实的一面,或者说,上海的姨妈、东北的姨妈都是真实的,不同的只是心态和对“顽强”不一样的诠释。许鞍华并没有拍一部流俗的“都市”时尚电影,因为中国更多的姨妈在这样的环境中延续着她们的生命,这才是真实的中国,真实的数以亿计的中国下层老百姓,她们顽强、卑微、沧桑、遍体鳞伤、筋疲力尽。
月亮,影片中两次出现了月亮,一次是病床上的姨妈看到的,一次是宽宽与姨妈女儿刘大凡看到的,对这个硕大的月亮的理解就见仁见智了,我以为月亮代表了遭遇困境时梦想,梦想不同于希望,看似美好,但或许根本不会实现,不过无论怎样,梦想总能给我们摆脱困境或者在困境中生存下来的动力,这就是生活。
最后,久石让此次的配乐比哈尔的移动城堡、情颠大圣配的都要好,应该算千寻之后这几年里最出色的配乐作品了,可惜我找不到OST的下载。充满张力的电影配上充满张力的音乐,完美至极。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alala 于 2007-3-8 00:38 发表
就我觉得,月亮是他们都遭遇困境时候,心理状态开始转变,梦想渐渐破灭了就如同美丽却无法触及的月亮,他们只有退而求其次,或是放下了一直的心里包袱去接受新的(或许是原本不愿意接受的)生活,那么一种转变。 ...
我最初也是认为是转变,但不是主动的转变,比如宽宽似乎并没有放弃表白只是比较担心,而且出国并非因为这件事情才一走了之。不过说是一种心知肚明的无法企及的愿望与放下心理包袱接受新的生活倒是一个意思



TOP

引用:
原帖由 breadabo 于 2007-3-19 08:31 发表
被电影名字和久石老头的配乐给骗了。看电影的名字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部喜剧,久石老头的配乐风格让我坚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从头至尾都希望看到一个现代都市里的童话故事。谁知道。。。。。。当看到屏幕一黑,演 ...
为什么一定要是喜剧呢,为什么又不是喜剧呢?许尽可能克制自己的拍了一部白描作品,所以如果一定要分,至少可以说前半部是喜剧,后半部是悲剧,所以海报上写的他是一部悲喜剧嘛


TOP

引用:
原帖由 友藏 于 2007-3-19 11:09 发表
早上下载ing 晚上回家及可收获之
bs你,joyo上dvd也才5块钱

TOP

6区出了n个月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