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E3 2009】微软发布会观后感:你过时了



【E3 2009】微软发布会观后感:你过时了

文\ 叉包饭斯DKCK

这不是一场发布会。
这不是一场应该在E3出现的发布会。

如果要证明在秋季、圣诞档,乃至明年,都会延续微软强悍的大作群路线,那么发布会前半段十多款游戏的连番轰炸,就足以让CU心满意足: Rock Band: The Beatles、 Tony Hawk Ride、 COD Modern Warfare 2、Shadow Complex、 Final Fantasy XIII、Crackdown 2、Left 4 Dead 2、 Splinter Cell: Conviction、 Forza Motorsport 3、 Halo 3: ODST、 Halo: Reach、Alan Wake……当然,还有把“拍肩”刻意涂抹成某种恶趣味作秀传统的表演:小岛秀夫的“叛国者之枪” —— Metal Gear Solid Rising。还有人会质疑微软拉拢第三方的致命手腕吗?好吧,一定会有的。(笑)
(当然,这还不包括没有能上台展示的360作品,比如 Bioshock 2、Mass Effect 2、Dead Rising 2 等等等等)



如果要证明 Xbox Live 将继续领先优势,那么引入 Last.fm(所有金会员免费收听电台,这个服务在pc等其他平台是要收费的)、 Sky TV、 继续 NetFlix(全部 1080P 网络VOD)就足以打动人心;但出人意料地,Facebook 和 Twitter 这两个时下人气最火爆的 SNS 社交和及时微博网站居然也将出现在 Xbox Live 上。(Facebook微软还握有那惊世骇俗的昂贵的1%股份;而Twitter就有趣了,最近盛传Apple有意收购Twitter,如果成真,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微软和苹果就将再次在Xbox 360这个娱乐平台上“娱乐”一把)微软还从来没有如此在自己的软硬件平台上对某种第三方服务如此开放过。这对于用户规模和活跃度本就堪忧的 PSN 来说几乎是个毁灭性的打击。微软对此显然相当得意,以至于连Live会员前不久突破2000万的功绩都按下不表。索尼和任天堂的那群老头们可能还不知道 Twitter 是干啥的,而微软这两天刚刚把Live Search重新包装成更年轻、更酷的“Bing”——这显然是连Google和Apple都没能拥有的客厅市场。Xbox 360在这里要守望的根本不是游戏产业,而直接纵身跨进了机顶盒、客厅娱乐中心、嵌入式互联网终端等等其他烽烟缭绕的战场。



如果要证明自己跨领域的人脉和号召力,光是这些大牌:大野洋子、Paul McCartney 和 Ringo Starr(列侬遗孀和仅剩两位的甲壳虫成员,这种碰头十年都没一次,他们还有几个十年)、Tony Hawk、斯皮尔伯格,就已经让一个本应属于宅男的游戏发布会闪烁出了超一流的星光。(和微软一样花得起出场费的人可能比你想象的多,但是有人家手机号码,“请得动”菩萨的人一定比你想象的少)



今夜,微软给的太多了,简直令人窒息。在软件阵容和网络服务这两个既有的强势领域,微软几乎已经打出了一个主机厂商可以交出的最完美答卷。然而这还不够。

Project Natal,这是所有幸福的根源,这是所有错误的开始。



首先为了避免误解以至于作出错误的判断,我再把 Don Mattrick 在今天发表会上的原话再贴一遍: "When it launches, it will work with every Xbox 360 sold, and every Xbox 360 we will sell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future Xbox models."(这个项目一旦启动,将可在每台已售出的 Xbox 360 上应用,还包括每台未来将售出的Xbox 360,以及未来的 Xbox 型号。)

可见,看起来是个通过摄像头和麦克风实现的3D动作识别+语音识别系统,但它所能做的,或者说,微软所期许的,绝不仅仅是用“体感机能”做些对竞争对手的粗糙模仿;而是一种面对未来的解决方案。

微软认识到了新型输入方式的价值,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追赶的脚步。我相信在任天堂推出Wii之前,微软早就被宿敌苹果近十年来在消费电子市场一系列的成功深深地刺激到了。那是某种在微软童年时代留下深刻印记的东西。当年微软和苹果曾一起走进了施乐公司那间神一样的“上帝的实验室”,从伊甸园里盗取了GUI、鼠标等等天才的设计。正是这些原始创意,让今天的PC或Mac以我们从一天接触电脑起就熟悉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而触摸屏、新型操控设备、乃至更先进更科幻的不依赖于特定硬件的“自然识别”,正是微软必须在新世纪必须走的道路。而这次,没有那个花园是敞开大门的。

于是,我们看到已经投入商业使用的“桌面电脑”Surface(用五个摄像头实现多人、多点手势识别),我们看到前不久刚刚揭开面纱的Zune HD终于用上了OLED触摸屏……于是我们看到,前半场实打实的宅男大餐,变成了后半场的近乎“回到未来”的科幻秀。

面对未来,你没有选择。你只能准备好你的面孔,微笑或悲伤。然后带着这张面孔,和别人一样,上路。



是的,微软已经破坏了游戏规则。这不是E3这样的游戏展该有的发布会。在台下压低帽子生怕被人认出来,或者在电脑前边骂娘边紧盯直播画面的,不该是平井一夫或盐田聪,而应该是史蒂夫 乔布斯。——“看,微软多酷。”

当年如果微软选择了主攻音乐播放器市场;或者当年苹果在家用主机市场继续挺进,那么今天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可能又是另一副令人唏嘘的图景。

而微软始终是微软。苹果的作风近乎“吃到嘴里的都是好苹果;如果苹果坏了,那就吐掉”。所以我们常能看到苹果在新产品推出或热卖时,有人冷不丁翻出苹果的“失败硬件回忆录”,以产品的方式进化;而微软几乎总是以虚拟的方式演进,只有失败的Windows版本和功能,却没有一台库存积压的笔记本;苹果喜欢第一个咬下一口,然后把坏苹果扔掉,善于退出;而微软则总是偷偷夺在巨人背后,伺机而动,反复证明自己最擅长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别人种好的好苹果,善于跟进。这是两种不同的创新模式。

在今天的微软E3发表会上,我们再次看到了微软面向未来的这张面孔,以及微软所选择的道路。用Xbox 360这个在微软家族大族谱上难得的(甚至是仅有的)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成功硬件产品,去承载更多可能性。

我们不得不提到那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演示的最高潮,也是正常发布会的尾声—— Peter Molyneux 上台演示的那段近乎再现电影《人工智能》场面的惊人画面。一个虚拟男孩,Milo。他把玩家视为母亲,和母亲对话,交流,做母亲告诉他做的事情,甚至洞察到母亲脸上的表情变化,读出母亲在纸上写下的字。这一刻,图灵附体!这段让我在QQ群和论坛上反复感叹“太可怕了”的影像,是微软隐忍多年之后,对于未来“人机交互模式”所做的最富于想象力的感性表达。



于是,之前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上台说的那些略显空洞的溢美之词,忽然有了最好的注脚。人类电影上最富想象力的天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未竟的遗作《人工智能》(A.I.)正是由他的好友,斯皮尔伯格在他去世后才拍摄完成的。斯皮尔伯格显然在暗示,微软已经找到了人机互动未来的入场券:"Since Don and I met over a decade ago, we have asked how we could make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as accessible as books or music? It's not about reinventing the wheel, it's about no wheel at all. We realize the only time we could do that is make the technology invisible." (我和Don十多年前就曾讨论过,如何让互动娱乐和书籍、音乐一样平易近人。这不是说,我们要去重新发明轮子,而是彻底让轮子消失。我们意识到,看不见的科技才是最好的科技。)

某种意义上,科技公司都在有意无意给人制造一种假象:Tech is Magic。科技以人为本。科技能改变你的生活。科技是今天的魔法,理性的宗教,一切宇宙终极奥秘的钥匙。如果今天可以震撼过去,那么明天我们将面对什么?

这套华丽的“科技即魔法”的逻辑推演造就了人类20世纪的繁荣,也将继续在21世纪得到更流畅、更肉麻、更无孔不入的书写。

然而,There is no magic.

人类一切的科技成就所创造的魔法,不过都是昨天或今天看似笨拙、粗糙、沉重的技术堆积之下,经过反复实验与更新,才变得灵巧、细腻、轻盈的。

当然,作为一个理性的成年人,你可以在看到这段技术演示影像的时候,举出每个最合理的证据、最完美的逻辑去指正“这不过是一些脚本,而不是AI。Peter Molyneux 不过是个骗子。你们都被微软忽悠了。”



实际上,去深究以 Xbox 360 的现有机能能否实现今天我们在 Tech Demo 中看到的一切,乃至这些例子应用到游戏中是否足够好玩,在我看来并不是最有趣、最紧要的地方。我认为重要的是:微软已经指出了山的位置,和上山的路途所在。摄像头和麦克风,并没有什么神秘,要惠及数以千万计的Xbox 360,摄像头的参数规格和成本也高不到哪里去。“魔法”都在于软件的识别和解释,在于那一行行“恕不开源”的代码,这才是微软的本色。而微软始终以这种方式在造梦,在接近他们的梦想,这才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执着于制造幻觉的世界的,我们称之为艺术家;而科学技术,只是无数个架向幻觉之云的天梯之一罢了。理性的我,让我有动力去怀疑眼前的一切;而那个感性的我,那个渴望未来的眼睛和心灵,却不会忘记我目睹这样一段感人,乃至令人惊觉恐惧的影像。(根据日本机器人学家的“恐怖谷”Canny Vally理论,我感到恐惧正说明这个人工智能给人的感觉太逼真了)

这样一场豪华的发布会,微软有各种漂亮的方式完成“安全落袋”,却偏偏选择了一场科幻秀。和去年FF13的跨平台相比,今年小岛秀夫的拍肩显得潦草而随便(他的日式英语也着实让人听得头疼),被一笔带过。此前 Lionhead 预告的“重大发表”,居然是一个虚拟男孩,居然占领了整个发表会最重要的尾声,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原来在今日微软的基因里,隐约还能闻到一丝疯狂的气息。

这是2009年儿童节,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然我想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还是会对 Peter Molyneux 目前到底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感兴趣。关于这个细节,Peter已经在发表会上说了:他最终将会制造出一个真正面向玩家的产品来。而 Milo 这“孩子”将在本届E3上提供闭门展示。)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6-2 06:37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浅草暄1 激骚 +6 大家都过时了! 2009-6-2 21:19
  • czie 激骚 +7 版务处理 2009-6-2 21:00
  • jackyzoo 激骚 +1 太骚了 2009-6-2 15:45
  • 超越神的牛肉人 激骚 +8 紧紧抱住微乳大腿的叉包 2009-6-2 13:49
  • sunbx 激骚 +4 感谢分享 2009-6-2 11:08

TOP

引用:
原帖由 shiningfire 于 2009-6-2 06:31 发表

感谢配图!!!



TOP

引用:
原帖由 BeastMa 于 2009-6-2 10:1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N81)]

老实说,昨天看到妹子给milo 纸的时候,我真的吓到了。
Canny Vally


TOP

引用:
原帖由 kukutiti 于 2009-6-2 14:59 发表
lz写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重新唤醒xbox是机顶盒不是游戏机的记忆。
如果仅仅把xbox当作是一台游戏机的话,此次的“体感”周边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任何一台硬件都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持!仅从little boy视频可以看出,制作这种技术型游戏的成本不比传统游戏低。wii的成功并不是创新而是创奇,它用一种简单的玩法成功的降低了游戏入门门槛。而微软此次就有点感念化了,不过结合lz的文章再细细想来,微软其实是在整合技术,并告知大众他的理念及机顶盒的远大目标。
是这个意思

占领客厅是最大的目标。至于PN怎样用于游戏,其实这概念已经窄了。下一代Xbox的GUI很可能就是可以《少数派报告》操控的,说声“Goodnight”就关机。那个换轮胎的视频也是个很好的严肃游戏的例子,爸爸用虚拟方式教儿子汽车结构之类的不行么,或者教育性的急救知识教学等等,可以应用的领域很广泛,绝不仅仅在游戏上。

所以,微软的想象力已经打开了,各位玩家呢?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