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53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

口味太重,有什么不对?!——“暴力游戏”的自我辩护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公布的Postal 3第一张截图。本作对应的平台是Xbox 360、PC和Mac

口味太重,有什么不对?!——“暴力游戏”的自我辩护

GameSpot 访谈原文
Q&A: Postal designer on Manhunt 2

整理编译:叉包饭斯DKCK

前几天Manhunt 2刚刚传来因为过度血腥而遭英国封杀的消息,GameSpot就对  拿着剪刀满街跑(Running with Scissors) 公司的CEO Vince Desi 做了专访。嗯,这家公司的名字就透着怨念和杀气,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们最出名的作品是 Postal ——在血腥度和变态杀人方面造诣比Rockstar的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GameSpot一上来就问了这位老大怎么看 Manhunt 2 遭封杀一事。他认为这不是一款游戏的问题,而是整个游戏界面临的挑战。
剪刀厂从来没有拿到过 AO (Adults Only,仅限成人,最高限制级)评级,最多只有M。

这位老大对RockStar比他们先拿到 AO级别表现出丝丝嫉妒与幸灾乐祸交织的情绪。
一方面他辩解剪刀厂的游戏一向以恶搞(humor)为中心,而非以暴力为中心。他觉得越来越多的人都已认识到Postal实际上是一款“成人恶搞”作品。其实任何一个开发商都不会刻意去拿一个负面的评价。
另一方面,他又不无得意地炫耀道:Postal 2 的M评级有六个关于内容的描述,其中“Intense Violence”(重度暴力渲染)是业界第一款获此“殊荣”的作品。

另外老大还认为,并不是游戏已经暴力到让社会关注的地步;而是反过来,是那些到处没事找事的政客们故意拿“游戏暴力”来做文章。尤其是明年美国有总统大选,而“抵制游戏暴力”几乎是共和党与民主党处处唱反调的驴象之争中唯一的共识。说到底这是一场政治游戏,而非暴力游戏。

在被问道这样的政治压力是否会让少年儿童远离这些游戏时,他反问道:你抽第一根烟的时候是几岁?开第一罐啤酒的时候又是几岁?他觉得这套评级系统的主要价值还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没有人希望成为强制性条款。孩子们想玩到什么,没有人能阻止。

这里叉包有必要说明一下ESRB评级系统的运作。实际上ESRB并非政府强制的分级系统,而是非政府的行业组织ESA推行的分级制度。ESA由美国娱乐软件发行商自愿加入,其会员的销售总额占了全美娱乐软件73亿美元销售额的90%。所以这个行业性组织占有绝对的代表性和公信力。ESA前主席Doug Lowenstein接受采访时说:“美国游戏发行商支持ESRB的分级系统,是因为他们相信志愿的分级系统比政府的强制规章更有效。为游戏定级是收费的。”所以为游戏评级是软件厂商自觉自愿的行为,并非政府主导的内容审查。(这一点在以CCTV为代表的媒体报道中一直被误导)

最后GameSpot问道:微软一向有政策,不允许AO分级的游戏登陆自己的游戏主机,这会成为 Postal 3登陆360的一大障碍么?

老大没有正面回答,大谈“乐趣乃唯一内涵”论。认为他们做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玩家感受到乐趣,最好是笑掉大牙。为乐趣而游戏才有意义,为了暴力而暴力只能把游戏体验拖进单维度——无聊——的死胡同。开发商最好也想清楚自己做游戏的动机。不要为赚钱、为迎合一时的潮流、为炫耀技术而去做游戏。

以下是叉包个人感想。

在这一点上,我是同意这老大的话的。暴力游戏真的有这么面目可憎么?乐趣,乐趣而已。不止开发商要想清楚,玩家也要想清楚。永远不要为了一款标榜暴力的作品盲目掏钱,问问自己到底是只想看到扑倒一个虚拟妓女,在她高精度建模的大腿上划两刀,还能流出红色的血液贴图;还是为了体验一个完整的游戏作品而花钱。玩盗版的也一样,人生有限,把时间留给那些真正有乐趣的游戏吧。

“暴力游戏”本身是无罪的。游戏中的“暴力”也无需抵制,只有缺乏内涵的要素才值得抵制。实际上无乐趣地爆头和无乐趣地消灭卡通怪物,两者并没有太大暴力程度上的差别。拿着电锯,感受着手柄震动,看着怪物血污横流,喷溅到电视屏幕上时,我只体验到乐趣。而不是什么道德不道德,暴力不暴力。大多数游戏里我杀人无数,而且还被拥为英雄,嗯,我很享受这一点。

生活里到处都是体验道德焦虑、弘扬道德优越感的机会,不必把这种假面舞会拿到游戏里来。相反能在电子游戏里体验有限的道德崩坏,在我看来对维持人内心道德感的平衡有百益而无一害。

口味太重,有什么不对?!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6-24 02:41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voodoo 发贴积分 +30 版务处理 2007-6-24 10:52

TOP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7-6-24 02:48 发表
暴力电影值得大力推广吗?
这帖谈的不是推广不推广,也不是提倡人人都去玩

而是合理的生存权的问题

建议你好好看看讲解ESRB机制那段,再领会被评为AO的意义所在



TOP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7-6-24 02:53 发表
非要谈到生存权,那厂商想出这样的游戏,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只要法律允许,也没人能干涉.
只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社会而已.
你的字典里,只有法律的非黑即白?
ESRB不代表法律,代表的正是行业协会发挥的社会责任自控功能

我原来觉得是你没看帖,或者没看懂。
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弘扬道德感来了,嘿嘿。
殊不知暴力游戏从来就没有站在主流价值以外,只是被人围“摆”到那个位置上的。

文化,其实向来不用推广,也不能推广。
仿佛某些人嘴里的“主旋律”从来就不是“主旋律”

不奇怪,这帖肯定还有更多人想不明白或者要来做卫道士的。
各位继续


TOP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7-6-24 03:11 发表
是的,吸毒,嫖娼,卖淫都没什么不对, 依你的文采也可以写出为它们歌功颂德的帖子来.
有用吗?一般人看了只会觉得是故意卖弄个性而已.
这么快就划等号,祭出“电子海洛因”来了。我闪~

TOP

引用:
原帖由 ZELUDA 于 2007-6-24 03:15 发表
暴力游戏--for fat kids who can't get laid
like jeff jerkoffsmann


不许乃诋毁俺滴偶像

TOP

引用:
原帖由 ZELUDA 于 2007-6-24 03:23 发表

..he's such a faggot..
omg
just looking @ it makes my eyes bleed
his beast-like shout in HotSpot podcast can makes your ears bleed

七窍流血,姐夫最高

TOP

引用:
原帖由 ZELUDA 于 2007-6-24 03:35 发表
sigh, after greg K left G-spot, there's nothing good left to see. ( other than 姐夫's ugly man-boobs maybe and that other emo kid, ryan i think?)
引用:
The Real Top 10 Reasons Why I'm Leaving GameSpot:
10. Gamerscore won't catch up to Jeff Gerstmann's by itself.


少了Greg这么一个刻薄的Editor-in-chief, GS的评分依然没有放松的迹象。
姐夫一直主持Xbox频道,从那时候无条件支持姐夫的……光头无视
ryan是On the Spot最大的性弹,女性粉丝无数 ><|||

TOP

引用:
原帖由 ZELUDA 于 2007-6-24 03:39 发表
yea, but then, it wont sell as much, probly will even do worse than the PS3. with a user base less than 1m, what developer, out of their bloody minds, will want to make games for it?
ao console...it's not even a choice...

TOP

引用:
原帖由 ZELUDA 于 2007-6-24 03:59 发表
oh, come on.
we all know no girl plays games =P
you mean, they are boys under skin of girls...

then, ryan is the most sexy GAY-killer on the spot...

TOP

又要让暴力游戏来承担道德责任
仿佛暴力游戏成了“最短一厘米”的元凶之一
“暴力游戏”是暴力的根源和传播者么?
甚至,什么是游戏里的“暴力”,这种互动行为和社会的“暴力”行为究竟有多大联系?

这不是自制力的问题,顶楼原文谈的也不是自制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07-6-24 16:37 发表
自然不是根源,但不是传播者吗?
少一点,世界可以清净些,何尝不好?
少一点,世界就清净些?
全世界是不是都要像伊斯兰教那样,禁止女人露脸露大腿,连杂志上有露大腿的都要用黑笔涂掉,这样就“清净”了?

暴力游戏的减少并不会让世界更清净。
暴力游戏的分级意义就在于这些游戏除了被强加的“道德责任”,更是要为成年人提供娱乐

这和早年靠电影海报上大印“少儿不宜”来吸引年轻人去看一个道理,其实分级是对用户群的划分,而并不是在道德上对游戏内容进行批评。

所以这帖讨论的时候最好也不要用“暴力游戏”(虽然我标题里加了引号)

用“成人级游戏”这个概念比较好。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6-24 16:4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阿西达卡 于 2007-6-24 16:43 发表
我没小看他们
我问的是他们的话能起到什么作用
再提醒一下,美国的ESRB是非政府组织,分级是自愿的,而且厂商还要自己出钱。这是一种行业自律,而非政府行为。

Manhunt 2在英国被禁和ESRB无关,也是相关分级机构的态度。同样不是政府行为。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07-6-24 16:45 发表
你的前提也是:为成年人提供娱乐。对成年人来说暴力又如何?色情有如何?可能看完Irreversible的,也多少需要些心理承受能力不是?
在假身份证满天飞的时代,天知道这些Adult Only的跑到哪里去了。
你扯远了

分级制度本来就是告知内容,对用户群做更好的划分。
青少年当然可以获得这些游戏,连假身份证都不需要。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PS Network上要出个游戏,叫 PAIN,那是真的很蛋疼,就是不断地折磨自己以各种方式自杀,当然画风是卡通的。

这,算暴力游戏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07-6-24 16:48 发表
只有政府站出来说话才是政府行为?
不知道一个分级组织有什么权利超越政府一个“局”的权利决定一样东西是否可以发行。
抽!你还是没仔细看我的原文

ESRB是ESA推行的,ESRB从来不能决定一样东西是否能发行,只是对内容进行分级

美国这种连“文化部”都没有的国家,没有人来决定一样东西是否可以发行。只有发行了以后,如果有什么问题,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再说一遍,“分级”和“内容审查”是两个概念。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07-6-24 16:51 发表 应该不止尽到告知的义务吧,如果是这样,不过是一块免死金牌罢了,更是连遮羞布都不如的东西了。
你来告我吧,我尽到告知义务了,金刚不坏啊。
就是这样的。告知即可。

我同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国家体制、文化背景下,事情会变得复杂。
但是从“暴力游戏”目前所能表现出来的“暴力”看,“主封派”实在是小题大做了。

TOP

 53 1234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