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5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如果没有PS,世嘉能击败老任么?

FAMI通在96年初做过一次市场调查,游戏厂商们认为谁会赢的比例中,SS最低。
没有PS的话,SQUARE会加盟SS吗?这个问题其实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就能发现,当初任天堂宣布不使用光盘的时候,虽然SQUARE有微词,但是并没有跟任天堂打算决裂,在95年的时候还开发了一段可以运行在N64开发机上的FF画面。双方真正的决裂是SQUARE帮助了SONY后,SONY在游戏里面感谢了一把SQUARE,于是任天堂和SQUARE之后就翻脸了。而之后SQUARE说过选择PS的原因就是在仔细研究了两个机种的开发环境、公司策略和海外市场等方面后,决定加盟PS。也就是说SQUARE叛离任天堂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促成的这次事件。没有SONY的话,SQUARE和任天堂之间根本不会选择决裂,而SEGA在95年年末宣布SS在日本市场超过200万台后,说SEGA不需要RPG,就冲这点SQUARE根本不会加盟SS。
ENIX呢?这是首批加盟N64的厂商,N64还没推出的时候就宣布了N64的游戏,这都这样了,还幻想没有PS的话,ENIX会加盟SS?

现在说日本市场,SS在日本市场比MD时代好了许多,有将近200家软件商加盟SS,但是当时加盟的厂商中NAMCO、SQUARE和ENIX没有加盟。95年SS推出了100多款游戏,SFC是300多款游戏,PS是100多款游戏。没有PS的话,95年日本市场玩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25000日元的SFC,要么是44800日元的SS。没有了PS,95年PS上的100多款游戏会如何分布呢?像NAMCO的铁拳、皇牌空战、山脊赛车之类的游戏可能会选择SS,TAKARA斗神传会给SS,其余会给SFC。KONAMI当年是典型的亲任厂商,其在95年推出的PS游戏基本上都会转给SFC。BANDAI对SS一直是不太热衷,其主力仍然是SFC。CAPCOM在95年虽然对SS有所支持,但是支持力度实在有限,其仍然以SFC为主。至于HUDSON那时候把主力放在了SFC和PC-FX上。SQUARE和ENIX在95年在SFC上推出了大量的作品。可以说没有PS的话,95年就是SS靠着大量街机移植游戏来对抗SFC的软件海。这样的对抗胜负已分。
再看96年,在PS存在的情况下,SS一年间推出了329款游戏,SFC是160多款,N64是10多款。上半年SS和SFC的硬件销量陷入了胶着状态,一会SS高点,一会SFC高点,如果不是3月份以后SEGA下大决心将SS降到了20000日元,SS的硬件销量恐怕会被SFC死咬。而下半年N64推出后,靠着10几款游戏,在夏季商战和年末商战中轻松击败SS,而N64这时候的价格是25000日元。而FAMI通的软件榜销量也告诉我们,当年无论是N64还是SFC,软件销量都比SS强,SS最高的软件才卖了不到40万份。那么没有PS的话,市场会怎么样?CAPCOM和HUDSON会全力支持SS,只不过HUDSON的游戏在SS上卖得基本上是惨淡无比,比N64差远了。KONAMI、BANDAI在96年仍然是以任天堂主机作为重点,BANDAI给SS的游戏还没有SFC多。SQUARE和ENIX前面已经说了,肯定不会加盟SS。至于NAMCO,其在95年可能会支持SS,96年恐怕就很难说了,别忘了在PS存在的情况下,其是宁愿给N64推出游戏,也不愿意给SS的。在PS不存在的情况下,缺少一线软件商的大力支持,SS在日本肯定会比MD强,但是能否击败N64恐怕还是需要打个问号。
最后说说欧美市场,虽然MD在欧美击败了SFC,但是32X的推出,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SEGA的信赖。当初加盟SS的欧美软件商一共只有不到50家,还没有未推出的N64多,而且95年在PS还没推出的时候,SS自己就死在了游戏市场上,首发在梦游美国、铁甲飞龙和钟表骑士等游戏的配合下,4个月加一起才卖了10万台,被PS首发一个月轻松超越。95年和96年SS在美国市场上的硬件销量还不如MD。而N64在美国首发3个月就超过了SS在美国的最终累计销量。欧美市场上SS完全没有能和N64一较长短的气势。
综上所述,在PS不存在的情况下,SS在日本有机会,在欧美完全没戏。

上面有人说到价格战,别忘了SS最终在日本价格是20000日元,之后没再降过,而N64却可以降到14000日元。价格战上,SS不是N64的对手。


TOP

引用:
原帖由 asdqwe 于 2014-11-23 17:4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Windows
开发了一段可以运行在N64开发机上的FF画面?
1段demo把卡带都占满了还玩什么······
SS的硬件销量恐怕会被SFC死咬?
是土星和ps吧·······

本帖最后由 asdqwe 于  ...
是SS和SFC,没错。96年上半年SS和SFC在硬件销量上是旗鼓相当。那时候SS是29800日元,SFC是25000日元。



TOP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14-11-23 21:43 发表

你写这么大一段,基本就是在瞎扯,FAMI通95年底的市场报道SS是最有希望的机种。而95年底正是SS凭借VR战士2风头最劲的时候,完全压制了PS。
如果没有PS的话,N64根本不可能争得过土星(只说日本,欧美N64销量尚可, ...
FAMI通96年年初分两期对数百家厂商做调查显示,第三方认为最有可能普及的机种,比率最低的就是SS。

[ 本帖最后由 GAYBL 于 2014-11-23 23:1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sdqwe 于 2014-11-23 20:1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3
96年3月土星和ps降到20000了
你记错了,PS是96年3月实行“FIGHTINGBOX”计划,在维持24800日元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主机多带1个手柄以及一个记忆卡。后来96年6月PS在日本降为了19800日元。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14-11-23 22:20 发表

欧美n64是因为游戏出租业务帮了老任很大的忙,还有大热门口袋妖怪竞技场上n64,以此为契机吹响反击的号角
你别逗了,N64在美国一发卖就卖得很好,96年年底发卖3个月的销量比PS全年销量还高,PS是97年下半年才在美国开始超过N64.

TOP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14-11-23 23:16 发表

那个调查SS是占优的,我记得很清楚。楼上很多人的回忆也早说明白了95年底SS的强势,你还嘴硬啥。VR战士2发售土星同期销量一度超过PS七八倍,你说的调查是根据什么说当时土星要败?
那个调查最次的就是SS,你记错了。调查取材自96年1月18日和2月14日两次。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14-11-23 23:18 发表

是啊,首发很成功,那之后呢?多长的游戏真空期?  你以为消费者都是傻子吗?
那也比一上来就卖不动的SS强多了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14-11-23 23:19 发表

我记得很清楚,和楼上其他人的回忆是一至的,记错的是你。
你们的回忆根本是被DR害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d2 于 2014-11-23 22:42 发表
你们完全没搞清楚

只要N64是用卡带,就没有任何机会。

当时日本市场早就开始造反了,SFC几乎把整个行业从开发商到零售商都坑遍了,说极端点,哪怕没有任何对手,N64也不可能成功
我告诉你只要没有PS,N64必胜。SS根本没戏。SQUARE和ENIX从始至终压根没考虑过SS。只要SQUARE和ENIX在手,日本玩家仍然会以N64作为主力机种。

TOP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14-11-23 23:23 发表

扯了半天你就拿不出个依据出来。
你们拿不出证据还让我拿,书在我旁边,虽然是翻译成中文的版本,但是你们倒是拿个调查数据出来呀!

TOP

另外再说个事实,96年从N64发售开始,96年夏季商战和年末商战N64在日本轻松战胜SS,97年全年N64靠着几个软件在日本年硬件销量就比SS还高,98年更不用说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14-11-23 23:25 发表

汗,怎么又去跟土星比了。。。。
土星在E3宣布399的时候就输了,而且有提前发售,又得罪许多零售大佬,我一开始就说土星在欧美被前后夹击嘛
这里说的就是没有PS的情况。加盟SS的厂商一共只有50家,N64还没发售加盟的厂商就不止这个数。

TOP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14-11-23 23:27 发表

啥书,拍张照让我们学习学习嘛。
你先拿个数据来呀!我的数据取材自家用电脑与游戏机。

TOP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14-11-23 23:26 发表

你当时是SE的董事?搞得这么清楚?
无论是DR还是UCG还是网上那么多关于当时的资料,SQUARE压根就没考虑过SS。跟别说ENIX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乐克.乐克 于 2014-11-23 23:29 发表

真的是我们被DR骗了吗? 我都有点糊涂了,谁来说说当时的调查时怎么回事?我明明记得在日本土星初期一度被看好
SS是卖得很好,没错。但是第三方软件销量跟不上,95年SS卖得好的游戏全部都是SEGA自己做的。DR在96年8月号里介绍SS上软件销量前10名中,9个都是SEGA自己做的,还一水的都是街机移植游戏,只有1个第三方游戏,还是CAPCOM的街机移植。

TOP

 35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