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剧透] 《无依之地》这片也太美国了,有透,但无所谓吧

[color=DarkRed][size=2]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size][/color]
下了一个4g的网络版,本想再等等bd版,但心想这种片子大概也不是啥特效大片,先看看吧,不过还是有点遗憾,摄影太美了,后面再补吧

看完就一个感觉,这片得奖再正常不过了,这不就是文艺界的美国主旋律吗,好莱坞的英雄救世界是面子,《无依之地》这种才是里子和内核,估计但凡有点文艺情怀的美国人看这片都要尿了

这片虽然拍了一堆底层流浪汉,但看到一半就明白其实拍的不是拍底层,用中国话说就是透过底层视角展示美国人的精气神,里面有一句主角姐姐的对话点题,她当着中产家庭成员说,姐姐这种就是当年美国西部拓荒的精神,她觉得很好。这应该就是导演想说的吧,但我觉得这些话如果不说效果会更好,看看这里每一个角色,不管多么落魄,不管主动还是自愿,他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怨天尤人,甚至有一些乐观主义,印象中没有结伴的夫妻和一起的伙伴,都是独立驾驶,独立旅行,但同时他们又相互帮助。这里你能清晰的理解个人自立和由自由个体所结成的互助社区两个概念,我想着就是美国的立国精神吧

导演非常克制的展现里面这些人的穷困状态,也不去蹭阶级割裂的热点,虽然你也可以很容易就套上去,毕竟是一群边缘人的故事。仔细观察里面每一个个体的故事线就更清楚了,有失业老年,有遗愿清单,有青春的困惑,有逃避父亲。。,每个人有自己的故事,这里导演想强调的并不是社会逼迫他们,而是每个人的主动选择,这里面很多人都有退路,可以过住着house的正常生活,也有人真的回去了,包括女主也有选择,但这些人最终选择houseless的以车为家的游民生活,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相信这也是导演希望表达的一个主题吧

全片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反面,伪善的中产在里面也显得通情达理,彬彬有礼,感觉导演不希望它成为一个隐喻当下的现实题材片了,而是她自己多年来对这个社会理解。。

说说卡斯,科恩嫂依然是无可挑剔的演出,可是于此对比的那些“素人”演员其实也非常出彩,但这依然形成鲜明的反差,不得不说有点突兀,波米说如果科恩嫂的角色也换一个素人,可能会更好,但本片已经有很强烈的纪录片风格,全素人可能就真成纪录片了,顺便说一个大彩蛋,这片里大部分角色,包括那个癌症老奶奶都是本名出演,严重怀疑他们都是本色甚至本人演出,考据党可以补充

对一个风光旅游党,这片看着真是太羡慕他们了

[i] 本帖最后由 iceliker 于 2021-3-3 11:07 通过手机版编辑 [/i]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引用:
原帖由 @sakerping  于 2021-3-3 10:27 发表
如果拿美国精神来说事,那么无论是支持的人还是反对的人都很难从俗的方面去展开解读,一旦这样去解读就顿时把自己的思想境界给解读俗了。
比如说支持这种美国精神的人,说这片子如何如何弘扬了美国正能量,但全片那么多场戏其实都是反映出这种生活的穷困潦倒,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说是独立、坚强、自由,但绝对算不上体面。独立自由了半天混到连发动机都没钱修,半夜车里睡觉被人驱赶,这绝对算不上decent。这是无可奈何,简直不是生活而是修行。
如果是反对这种美国精神的人,说这片子如何体现美国的阴暗面,但各类人物都没有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只是小摩擦而已,大家都心平气和,互相帮助,尊重别人的选择,尤其是人物的心灵都有各自的归宿。

另外你说的独立驾驶这个,其实是因为基本上都是失去亲人造成的。如果有亲人或者和亲人关系好的话都谈不到驾驶了,就跟男主一样回家团聚了。
你看看这里面大部分人其实都有退路,包括主角,那个爷爷也选择回归家庭

所以我理解导演想表达,这种生活方式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不管是逃避,疾病还是尊严,他们以自己的意志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这和很多底层电影那种宿命感很不一样

我觉得中国当下,虽然不致于极端贫困,但太多人失去自我,被社会潮流裹挟,就比如那个得了癌症的,多少人愿意放弃放化疗治疗机会,去来一趟旅行的。很多人直接放弃了选择,让周围和社会替自己选择。这个片子说的就是和他们相反的一类人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