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手机数码
|
汽车资讯
|
游戏硬件
|
评测专题
|
手机壁纸
|
海淘值得买
|
度假
|
求职招聘
|
广告联系
»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TGFC Lifestyle
»
游戏业界综合讨论区
» 内涵满载 玩家玩《塞尔达传说》写出哲学著作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公司招聘信息
打印
[新闻]
内涵满载 玩家玩《塞尔达传说》写出哲学著作
md2
天外飞仙
东方红魔乡
帖子
12021
精华
2
积分
38382
激骚
694 度
爱车
主机
相机
手机
注册时间
2002-5-17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8-16 19:00
显示全部帖子
引用:
原帖由
hen5liao
于 2008-8-16 11:45 发表
以后谁还敢说老任的游戏没内涵!
哲学著作 你行么
太小儿科了
《俄罗斯方块》其实反映了作者的一种反社会叛逆倾向。任何事物的完美——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俄罗斯方块中则以无缝无隙的紧密团结来隐喻这种完美(我们也可以认为作者所力求表现出的这种团结是反映人类社会)。
但是,当那几行之间的最后一块缝隙被填满时,这种团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什么呢?毁灭——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消无。
为什么会如此呢?残缺美——这是艺术上的名词,断臂的美神正是这一美的终极体现。而俄罗斯方块中所要消灭的这种团结,实际上是数世纪以来一直统治着某些人头脑的“天下大同”的思想。
“四百亿人应该有相同的理念,相同的审美观,相同的正义与邪恶。”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银河英雄传说》中某位政客的言论(大意如此,记不清了)。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这样是绝对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从小便以国家教育机器对孩子们进行精神控制的国家也并不在少数,我们日常所说的“小P孩”,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正是这种教育体制的牺牲品。不过更让人吃惊的是,还有一批人竟疯狂地支持人类的“精神大同”,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使这个地球——整个人类社会尽快统一,并得以飞速发展。而在《俄罗斯方块》中,作者以他的代码告诉了我们这种思想的唯一结局——没错,毁灭,只有毁灭。
文学、音乐、科技、战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来源于人类精神上、思想上的分歧与差异,而这正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天下大同”也许会带给我们和平与安宁,但那却是一种令人窒息得发狂的和平与安宁。
让我们看一下《俄罗斯方块》之父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这个人吧。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我们有理由推测他正是以这个作品来反映自己对那个“绝对精神控制”的斯大林时代的愤怒。虽然《俄罗斯方块》的前身TETRIS问世乃是在1987年,早已远离了那个恐怖的年代,但或者正是父辈的遭遇,才使得阿列克谢下定决心用这部作品来隐喻自己的思想及对那个时代的愤怒。可笑的是,愚蠢的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苏联间谍情报机关,U吧注)并未看出《俄罗斯方块》中的反抗思想,并有众多人为此游戏而疯狂痴迷着,不知对于阿列克谢来说,这是一种幸运抑或是悲哀呢?
方块、长条、扭曲积木……这些不断落下的物体不断地构成团结体,然后在不断地毁灭消无,构成了一种近乎永恒的循环,阿列克谢以这一看似平凡单调的过程默默地表现着人类的发展史,也就是“存在—错误—毁灭—存在”的过程,如果你一直让这种团结存在又消失的话,那就构成了一个在狭小空间内的永远无法断裂的圆环,这正是人类永远的悲哀。
但是,如果你故意不将一行凑满,而是使它不断上升的话,那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毁灭——依然是毁灭,而且这毁灭可以说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在这一游戏中,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最后依然无法逃离毁灭消无这一命运,这正验证了“进化的终点便是死亡”这个古老的观点。阿列克谢的厌世及悲观倾向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究竟又有多少人能看懂他在这一看似普通的游戏中所隐含的东西呢?
当我看到几岁的小孩和七八十岁的老人捧着手掌机为那一行一行的消失而欢欣雀跃时,心中却会涌现出一股难以名状的悲哀……
人类永恒的悲哀……
——暗星
[
本帖最后由 md2 于 2008-8-16 19:02 编辑
]
UID
3628
帖子
12021
精华
2
积分
38382
交易积分
0
阅读权限
40
在线时间
48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2-5-17
最后登录
2025-8-26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控制面板首页
密码修改
积分交易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基本概况
版块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交易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