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真的有“每秒60帧”这个东西吗?

越来越糊涂了。。。。。。


  电视制作的彩色信号是23.976P。23.976P经过3-2下拉变换后的场频就是59.94Hz,不过由于习惯的原因仍然经常把23.976P称为“24P”。
  电视的场或帧频一般都是与当地电网频率相同的,在电源频率为60Hz的美国播出黑白电视时其场频也是60Hz,与电网频率相同。但开始NTSC彩色电视广播后其场频改为59.94Hz,降低了千分之一。改变场频的原因是NTSC的彩色副载波频率采用了1/2行频间置,为了避免彩色副载波与亮度信号和音频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各种频率之间必须满足下述关系:
* 彩色副载波是二分之一行频的整倍数(1/2行频间置)
* 音频载波是行频的整倍数
  为满足NTSC彩色信号与原黑白电视信号的兼容性要求,音频载波频率4.5 MHz不能更改,因此
* 行频取 4.5MHz / 286 = 15,734 Hz(与黑白电视的15,750 Hz相近)
* 帧频取 15734 / 525 = 29.97 Hz(与黑白电视的30 Hz相近)
* 场频取 29.97 x 2 = 59.94 Hz(与黑白电视的60 Hz相近)
* 所有频率均同比下降千分之一(F / 1.001)
  在采用NTSC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日本)为满足标准清晰度与高清晰度电视信号相互转换的要求,高清晰度电视采用了与NTSC相同的场频59.94Hz,因此与60Hz相比所有相关频率均同比下降千分之一,例如
* 取样频率由74.25 MHz下降为74.25 MHz / 1.001 = 74.176 MHz
* 行频由67.5 KHz下降为67.5 KHz /1.001 = 67.433 KHz
* 场频由60 Hz下降为60 Hz /1.001 = 59.94 Hz
  频率降低了千分之一后应称为59.94i,但习惯上仍经常称为60i。在NTSC国家和地区进行电影/电视转换时由于60i的场频降低了千分之一,与此相对应24P的帧频也降低为23.976 Hz,但用于电影制作时仍然采用24P而非23.976P。
  尽管在SMPTE标准中高清的场频既有60Hz也有59.94Hz,但实际播出的信号都是59.94,因此所有与电视有关的频率都要降低千分之一,其中当然也包括24P。


TOP

引用:
原帖由 越过俺的尸体 于 2007-5-23 11:50 发表
60祯 对人眼来说 没有意义
打个比方  在这60祯里面夹一些乱七八糟的画面 人眼也分辨不出来的
有意义
60并不是人眼的反应极限,只是意识极限而已
瞬间的东西你“看不到”,实际上脑子已经记下了

人家SEGA就以“街机游戏其实根本不是60帧”为理由把VF2又重做了一遍
去靠那个59。94

[ 本帖最后由 md2 于 2007-5-23 23:01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