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我给一群日本人看了哪扎闹海,他们湿了。

确实是教育体系的关系,美术文艺方面的人才太少了。中国教改是败笔中的败笔。误了至少2代人。


TOP

很多人认为是经济因素导致人太浮躁,有一定原因,但不是问题本质。好莱坞是最商业化的,难道他倒退了么。关键是现在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了。
父母都一门心思把孩子送近综合性大学,出来都是一个个庸才。



TOP

引用:
原帖由 sleepd 于 2009-4-7 01:12 发表
中国近代艺术的大家都是在民国时期培养出来的

解放后就没有艺术可言了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TOP

现在国内更本就作不出来。所谓代工只是技术活,画画图什么的,故事、原创力都是别人的。

TOP

是技法、培训、教育的问题。现在有多少美术师会有毛笔作画了?更别说皮影、陶瓷形式了。
我们教育系统没有重视那些人才的培养,或者说艺术人才培育形势太单调。这不是光投钱、热情能解决的

TOP

编个好故事相对而讲是简单的事了。
迪斯尼的故事都不复杂,关键是内容和形式相配合。我们现在形式糟糕,内容也就跟不上了。

TOP

其实物质和精神发展不可能背离,是我们缺失了一代艺术家的培育,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星的爱 于 2009-4-8 15:27 发表
一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你还要寻求艺术感,拉倒吧
经济和艺术追求没有直接矛盾,好莱坞和日本都是动漫市场化很高的国家,难道他们的制片方是慈善家么,他们的利益不是追求价值最大化么。
事实上是,只有最高的艺术成就,才能得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正比关系。
请不要再拿“一切向钱看”作为矛盾立论了,这个是错误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terrydu 于 2009-4-8 09:07 发表
说到教育,其实老一代的动画人恐怕接受过专业动画制作培训的恐怕也不多,当然,他们都有深厚的美术功底,但是做动画和单纯的画画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在这样先进的工具,他们也是一边做一边摸索,不过幸运的是,他们有一个相对好的制作环境,允许出现问题,有时间改正并从中学习经验。
razor兄说到现在培养不出好的动画人,其实不也是因为大环境变得浮躁了吗,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环境里,有多少人可以潜下心做学问呢,但是这不代表没人愿意去做,只是他们缺少好的机遇和环境。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天才,但是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想要达成自己的追求,一定是会遇到挫折的,他们需要支持和时间去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
回terry兄,任何环境,优越的薪资是吸引人才的最佳手段。日本每年培训10几万动漫人才,全世界向往去好莱坞发展的艺术家更多了,这是为什么呢?没有好的待遇能吸引那么多艺术家投入热情吗?经济是确保艺术发展的基础。
金钱会让人浮躁?这个形容本来就很宽泛和不准确。艺术是需要灵感的创作过程,灵感是需要刺激的,刺激的手段无外乎财富、名誉、地位。一个全名清平的艺术环境真的可能长久发展么。

TOP

个人分析解放初期那些经典影片产生有两大原因:
1、解放之前的人才培训相对全面,沉积了大量人才
2、解放后是计划经济,艺术家衣食无忧(前提是政治立场正确),有一个相对“弹性的”艺术创作空间。

TOP

引用:
原帖由 terrydu 于 2009-4-9 10:03 发表

经济和艺术追求没有直接矛盾这点我认同,因为它们本应该是独立的。
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正比关系这点我就无法认同了,这样的例子有太多太多,无数高投入高回报的好莱坞电影其包含的艺术价值十分有限,相反许多低 ...
经济条件和艺术实现力有直接联系,并非独立。
没有投资哪来的精品?好莱坞300万美元以下的投入,都算低成本,大多就算是独立制片了。其中当然诞生了许多精品,可那也是300万美刀啊。这难道不是经济保障么。
高投入不一定产生好作品,但高投入能提高产生好片的概率。你能请到最好的导演、编剧、演员、美指,能确保一个作品的基本表现力。政府和社会的大量经济资助也是独立艺术发展的途径。我重申,广义上讲,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正比关系,可以看看影史高评价的电影,大多都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TOP

这个话题是讨论“艺术价值”,价值就需要货币衡量,如果割裂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这本来就很可笑。
牛奶的例子我不明白要论证什么。从长远看,必然后者能取得更多经济利益。
后面的例子你也说了,其实就是投入不足,吸引不到好的人才。但投资充足也不一定能拍出好片子,因为实在没有人才。
《英雄》《无极》等等都是艺术价值不太高的片子,虽然资金充足,但人力所限。但这是好现象,如果我们每年都能有几部上亿投入的大片,且能让制片方赚到钱,这就会产生竞争,进入良性循环,刺激更多艺术家投入其中,提高艺术价值。
同理适用于动漫事业,如果这份事业能让杰出艺术家养活自己,且名利双收,我想像不出这个产业会没落。

TOP

国家补贴如果能让艺术家赚到钱,就会不断吸引更多艺术家投入其中,这就产生竞争,应付式的交作业必然会被淘汰。艺术价值会逐渐提高。
从蓝猫到喜羊羊灰太狼,宝莲灯到风云,还是可以看到一定进步的。
但我们的问题是,现在没有自己传统特色了,因为没有人掌握那种传统技艺了,这是教育体制的不幸。害了至少两代人。

TOP

不要指望艺术家啃萝卜头,埋头搞创作,诞生一部流芳百世的佳作,这世界除了梵高,没有第二人了。这不现实。
也不要说我们社会浮躁,一切向钱看,看看银座和好莱坞,那才是荷尔蒙旺盛的结界。

TOP

很高兴能就这个话题于terry兄展开讨论,因为这确实很有意思。
首先明确一个前提:任何人都是逐利的。无论艺术家还是投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大众认可,大卖赚钱,两者不同的是艺术眼光。
好的投资人应具备各种条件,其中重要一点是,他是个艺术鉴赏家。他必须有一定眼光,分辨大众的欣赏品位。可以这么说,投资人,或者电影里的制片人角色,他某种程度扮演着教练角色,指导艺术家怎么赚钱(能赚钱的前提是:艺术价值受大众认可)。
这里面是会有妥协,但这个创作过程是个整体,并不仅仅是艺术家在创作,投资人、制片方也参与了创作过程。艺术作品的版权是大家分享的。聪明的老板如果认识到,艺术家的眼光比自己高,按照艺术家的意图去创作就能大卖,又怎么会去约束艺术家呢。反之亦然。再才华横溢的个体并不永远是对的,他有时需要有人去纠正。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