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大容量音质好的MP3播放器求推荐~

XK
30年纪念产品,除了底噪,其他方面在消费mp3里,应该是暂时第一位的。

不过现在难买到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rockfag 于 2011-3-23 19:51 发表
二手xk..,效果让我内纽曼面~~~~
换个好塞子吧,不过要抗阻大点的



TOP

其实目前也就ipc和xk的选择,一般认为,人声流行xk,古典用ipc,大砖头就不做讨论了。转个贴,长
====================================================
听IPC三个月了,我的发烧路似乎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也谈谈对发烧的看法

        从决定买随身听就陷入IPC和XK的纠结中,本来只是一个音色喜好的问题,都这个价格了,本不必担心质量过大的差距,但在论坛上逛了逛,才发现这选择的学问可大了去了,懂不懂音乐,是木耳朵还是金耳朵,乃至是爱音乐还是爱装逼,一个小小的MP3,代表着你是哪个“党”,选错了,那就是站错了队,你的音乐欣赏水平,你的生理结构,乃至你内心深处的思想 品质。。。看得我汗都出来了。

       本人是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站错队的事情是做不得的,于是专门去了王府井的索尼体验店,听了XK,听第一耳朵很诧异,这就是“神 器”?不就是电影院里头的音响效果么,后来发现店员把所有音效都开了,于是关了一个,还是不行,又关了一个,最后把所有的音效都关了,听了近一个小时,还是不喜欢,临走的时候发现机器自带的曲目里头有《加勒比海盗》,因为以前在学校乐团吹过,对于配器,细节,出彩的地方都比较熟,就放了,然后疯了,爽!和我同去的哥们说我脸色和说话声音都变了,当时几乎就要做出决定,我哥们根据我不正常的状态提醒我:再看看,第二天和我爸又去听了一个小时,得出了结论,除非我只听加勒比海盗,否则不会选XK,还和我爸一起听了D50,放的是机器里自带的歌剧,听不懂,但当随身听里那女人“嗷”一嗓子叫出来是,吓得我下意识的回了一下头,然后我第一次对“定位”有了直观认识,但是和我爸共同的看法是,音色好,但不值那么多钱,于是决定买IPC,这里我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没有试听IPC。

        IPC到手了,哭的心都有了,真没想到所谓的“白开水”能白到这个份儿上,华语歌手中我唯一看得上的孙燕姿残了,艾薇儿残了,剩下100多张古典专辑,可我不能时时刻刻听古典啊,在我眼里流行是香 烟(虽然我没抽过),古典则是毒 品(这个更没抽过),听一次古典能顶听十几次流行,但吸 毒是不能过量的,连上厕所都听古典,就算是装 逼也会装成神经病的。我受不了XK的音染,但IPC让我明白了音染不是万能的,没有音染是万万不能的。说实话,要不是花的家里的钱,我当初真想把IPC买了,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因为用耳过度和以前就有的毛病,我得了中耳炎,音量一大耳朵就疼,只好开小声听,突然有了不同的感觉,IPC很好听,因为真实,所谓真实,就是乐器本来该什么声音,就是什么声音,在这点上我想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我似乎明白XK的“爽”和IPC的“白开水”的本质区别了,打个比方,我学过黑管,记得小时候每次去音乐学院考级,都是现在大厅里准备,XK是像是在大厅里吹的感觉,丰富的回响,那个通透,那个圆润,而在大厅准备完后是去琴房里准备,IPC就像是在琴房里的声音,由于吸音棉的作用,原形必露,吹得自己都没信心了。这两种声音没有高下之分,但有一个事实必须注意到,就是流行音乐,尤其是华语流行音乐是非常依赖后期音色修饰的,这从IPC的表现能够说明,孙燕姿残了,光良残了,艾薇儿残了,但安德烈波切利没残,张学友陈奕迅也没残(为了适应IPC我不得不开始从网上下以前没听过的华语歌手的歌曲,最后发现能听得都是被认为唱功优秀的歌手,我非常喜欢孙燕姿的声音,但我听过她的现场和平时的访谈节目,我知道那声音是修出来的)。

       至于以后,我不会再折腾,想想三个月来自己干的事情,一个曲子,换着耳机随身听电脑来回听,为的是听出区别,也许我应该天天去医院做听力检查,这样更准确一些,”可玩性“更高一些。我爸妈花了几万块钱,我投入了十七年时间,为的是让自己能听懂音乐,能在别人无聊无趣的时候,自己有一个着迷的事情,从中得到欢乐,而不是让我具备闭着眼睛听出眼前有几个提琴几个鼓每个鼓都放在哪儿的本领。一个喜欢摄影的哥们告诉我,许多摄影爱好者更换着各种镜头和其他器材,而拍照的对象是砖头,只是为了通过拍细节玩器材,别人陶醉于所拍摄的美景,他们陶醉于照片里砖头的纹路,对器材的发烧不是一个意思么?

         我想等有钱了我会买一个XK,而且会选择带着它出街,我还是想听孙燕姿,哪怕那声音不是真实的,而IPC单薄的声音在嘈杂的背景下会显得更加吵闹刺耳。但在安静的环境下我会选择IPC,毕竟古典音乐是厌恶音染的,音乐厅里的硬件配置会起到修饰的效果,但个人认为通过空间几何结构的设计(比如音乐厅的整体形状和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的特殊设计)的修饰方法和随身设备的音染方法是两回事,效果自然不同,受过西方音乐训练的人进音乐厅听过音乐会的都会有感触。至于很多人说的“解析”,流行音乐我不懂,如果古典音乐专注于“解析”,个人认为是件挺尴尬的事情,以前在乐团排练时最怕的就是指挥给你一嗓子“你又露出来了!”,在集体演奏中冒尖本来是最低级的错误,每一个声部之所以由几个人吹同一个旋律,不是简单地为了加大音量,出共鸣(为什么两件乐器共鸣之后的效果不是简单的音量叠加而是音色的改变?本人一直觉着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才是关键,所以最好的效果应该是你无法轻易将各声部分开,专门去将声部分开听的只能是指挥,而且是为了工作才这样做的,没有哪个搞音乐的喜欢把曲子拆开来听,所以有些人说自己能听出多少种乐器,哪种乐器在哪个位置,演奏员和指挥听到这话会哭的,因为听众的感觉说明演奏失败了。所以,说句不好听的,“金耳朵”和“乐 盲”是不矛盾的,一个人是金耳朵,只是说明他的耳朵好使,并不说明他懂音乐,一个人听完古典音乐以后强调自己听出多少种乐器,那很难让人不怀疑他懂不懂音乐。还有一个更让人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是在论坛里八成的人说到古典,后面往往跟着“气势”,古典音乐是精密的仪器,不是拖拉机,以本人的经历,乐团排练练的是配合,是默契,从来没练过“气势”,说到气势,一句话,玩命吹就是了,没什么难度,也不是演奏员关注的,如果光听气势,还是听民乐吧,”民乐闹翻天“嘛。。。

[ 本帖最后由 bigwizard 于 2011-3-24 12:5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JYtm 于 2011-3-24 12:55 发表
这种主观玩意没啥必要转,IPC好处就是那个价格有那个容量够你听到本体坏掉了,其他的MP3只够你听一阵再塞进去听一阵再塞进去然后几回合后积灰
两者的风格偏好差异就变成主观玩意了?

嗯,苹果一统江湖万寿无疆

TOP

引用:
原帖由 GTZX 于 2011-3-24 19:5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xk现在好像涨了不少?
最低是好像1050买过1800,现在估计2400以上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