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扫,扫,扫

新更新的都蛮好的,挺喜欢的

老头子在CCD上的成像确实比CMOS接近胶片很多


TOP

偶只是审美怪一点而已

感性的人容易出状态,出状态也和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20年前,诗人是很好的职业






TOP

zo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shin1789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新更新的都蛮好的,挺喜欢的

老头子在CCD上的成像确实比CMOS接近胶片很多


是cmos的缘故?



应该就是感光原件的区别,不过CMOS上给了老头子另一面,也是一种新生和玩法,
发挥出了色彩方面的特点.


TOP

zo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shin1789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zo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shin1789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新更新的都蛮好的,挺喜欢的

老头子在CCD上的成像确实比CMOS接近胶片很多


是cmos的缘故?



应该就是感光原件的区别,不过CMOS上给了老头子另一面,也是一种新生和玩法,
发挥出了色彩方面的特点.


我在家测试出来的结果很有趣,mc头色彩和腾龙头一样,逆光拍摄发现mc的抗眩光还强于腾龙。。。。


你那三张片子我已经看了,我觉得这种环境镜头表现差异不会很大
这种冷光源下,我试过用三个头去拍同一个东西,色彩的差异也只有一点点,到不同环境里表现就很不同了
充分熟悉了镜头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掌握了镜头的特性后再下最终结论吧,这样对镜头也公平点.



TOP

我喜欢那张花是喜欢那个一层层逐渐模糊去的浓郁焦外,象酸奶一般的浓稠感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色调也很正

我觉得潘太康基本就是禄莱,爱展能这类镜头的路子,价格比他们温柔多了,成像风格也是有自己的特色,不比爱展能,禄来差,因为很多人只认CZ这两个字,所以同门的PANTACON价格也要比CZ便宜些,我是觉得很有玩的必要,至于能否使出他的味道,还是需要去熟悉掌握他,屋脊里不是很多人拿着L头拍出DC效果,还有不少人整体在那里叫德头怎么才能出油啊

CZ的光学技术没的说啦,都是硬功夫,1902年发明的天塞结构在无膜的情况下就解决了眩光,分辨率,四个边角成像的问题。

TAKUMAR的色彩我是不欣赏,所以一个宾德头都没有进
我现在基本不考虑日头了,一方面不是我想要的色彩风格和层次感
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我镜头系统已经全了,每个焦段都有主力镜头,进来重复的如果不是更优秀的也没多少用的机会

beroflex 28/2.8蜂鸟里有只成色很新的挂了很长时间,标280吧,这几天好象终于出去了
那个450的威达200/3.5好象还在,这两个镜头好像是同一个人在出

TOP

没什么窍门啦,主要是交给镜头去做

潘太康50/1.8,最近对焦距离0.33

放最近对焦距离,再放F1.8的大光圈,散焦就是镜头自己的事情了
你只需要构图,注意光线的处理和选择合适的焦外就行了

TOP

恩,这种拍法主要就是考验镜头的硬功夫

焦外取景的时候注意选择一下就行了

TOP

CALVEN,俄头135是很锐利的头,F3.5-F5.6非常锐利,但是F8以后潘太康135就比他锐了
俄头主要死穴是色彩,层次和暗部细节上,在数码机上后期控制大,是可以放心用俄头,
但是胶片上那个表现= =只能说确实不合我口味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