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数码手机] [ZT]日本企业造不出“iPhone”的理由

【日经BP社报道】 “iPhone的魅力从何而来?”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笔者自己购买了iPhone 3G,不知是什么理由,笔者对其爱不释手。

  日本手机确实也不错。在功能方面,单波段电视、现金支付、相机等很多功能都优于iPhone。但在使用户“想用”方面,却远不及iPhone。日本手机不是“不行”,而是令人“遗憾”。总是让人感觉缺点什么。iPhone也有很多不行的地方,但却几乎没有日本手机那种“遗憾的印象”。只要用过iPhone的用户,想必都会明白这种细微的差别。

  iPhone到底是什么?为了寻找答案,笔者采访了2008年6月从NTT DoCoMo引退的夏野刚。在长期统率DoCoMo i模式业务的夏野眼中,iPhone究竟是怎样的产品,这的确是让人感兴趣之处。

  可以说是意外,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在情理之中,夏野对于iPhone的评价近乎完美。他表示:“与日本的最新手机相比,iPhone更接近未来手机的形态”。夏野已经亲自购买并在使用iPhone 3G。

  夏野认为iPhone的魅力之源在于“领导者史蒂夫·乔布斯的毫不动摇”。确实,大多数畅销商品的背后都有着信念执着的强大领导者。正如久多良木健之于索尼计算机娱乐的家用游戏机“PlayStation”、“PlayStation2”,岩田聪之于任天堂的“任天堂DS”、“Wii”一样,正因为领导者拥有明确的目标,员工才能团结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另一方面,夏野也指出了日本手机厂商存在的各种问题。“否定新创意的人太多”、“什么都要讨论决定,丢掉了锋芒”、“能人即使存在,却往往不在说话算数的位置上”。无瑕却不能打动人心的日本手机就是在这种没有领导者的环境下诞生的产物。

  不过,其原因不应该只归结于厂商。日本手机长期处于移动通信运营商决定功能配置、厂商按其意向开发的状态。手机最终属于移动运营商,厂商只承担开发和制造。没有当事人权力的厂商当然开发不出革命性产品。

  不过,随着iPhone的问世,这一结构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对于传统的日本手机,内容、终端、通信线路全部由移动运营商向用户提供。采用的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中心的模式。反观iPhone,关键的“应用软件”则由苹果公司一手提供。软银移动只不过是提供通信线路,代销产品而已。iPhone向日本展示了厂商主导手机业务并非不可实现。伴随着iPhone的登场,“日本厂商造不出iPhone的理由”正在逐渐消失。

  笔者认为从日本企业的实力考虑,应该完全能够开发出比iPhone更有魅力、更加好用的手机。今后,只是按照移动运营商的希望迅速提供产品的“优等生厂商”估计会不断遭到淘汰。希望能够开辟商务模式的强大厂商也能在日本涌现。(记者:大森 敏行)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