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数码手机] 欢迎各位拍砖..苹果巅峰期已过

任何事物都会有高峰和低谷。

但我看苹果的巅峰还未到来,至少在Mac Store爆发之前没有。

而且其它商店也依旧生猛,这个商店给苹果赚的钱,可能就比一些手机厂商卖硬件赚的还多,而苹果后期成本只不过是不断加入新的存储服务器。

当年的苹果辉煌是靠优良的软件,经过低谷之后,现在的苹果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可以源源不断产生财富的生态系统,且这个系统目前比其它任何系统都要健康高效,虽然这个系统不是造出来就不再需要维护的,但是因为基础打的很好,所以后期维护也相对简单。



苹果的巅峰期结束至少要等另外一个同样完善的生态系统建立之后才开始。

现在的苹果的辉煌还远未结束,也不是结束的开始,甚至不是开始的结束。

[ 本帖最后由 burnfox 于 2011-1-12 21:45 编辑 ]


TOP

对手的压力无疑有助于逼迫苹果改进缺点,这从T-M G1开售那天起就开始了,虽然苹果改进的步伐没大家期望的那么大,但实际上永远没有厂商能完美达到大家的期望,因为期望永无止境。

最近的一次应该说就是Verizon的CDMA版iP了,显然苹果对占有率被超早有预期,而以一家运营商两部机器达成目前这个占有率是相当不错的,非常的苹果,Verizon的加入无疑能让iPhone的占有率再次上升。

对抗才刚刚开始,收益的肯定是消费者。

[ 本帖最后由 burnfox 于 2011-1-12 21:47 编辑 ]



TOP

为啥买产品不看效果非要看硬件呢


TOP

感觉任天堂和苹果是一样的,都擅长用低成本达成好体验,只要体验好,人家能做到低成本是人家的本事,炮轰这个理解不能了。

TOP

所以说现在苹果有钱有人有乔布斯,难道硬件就不能升级了么?

而系统的优化程度丝毫无需证明什么了

A迷们迷恋Android比iOS强的地方是开放性,在性能优化上貌似没什么异议吧。

究其原因,因为苹果是软硬全盘控制,且能关注到其它厂商无暇顾及的东西,所以在很多方面能做到最好也没什么稀奇的,而其它厂商几乎不可能在单一型号上跟iPhone比人气和销量,所以就是要不断不断的出新品升级硬件保持吸引力。

TOP

即使是超级计算机,只有硬件指标高也是不够的,软件必须跟上,这就是为啥中国那机器被指徒有其表的原因(能维持最高计算能力的时间很短)。

有目前在内容、人气(个人看法,也许还见仁见智)方面的优势,苹果的硬件其实并不需要年年保持领先,只要能及时跟进就行了——差不多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Nexus S带了NFC,iPhone 5也传出了将内置NFC,其实这个功能在目前还不算什么杀手型引用,但如果传闻属实,那么苹果跟进的速度完全可以接受。

而且有调查也说了,iPhone用户的忠诚度最高,超过其后的Android和RIM一倍。

所以接下来几年iPhone每年都喷一次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而下一款如同Galaxy S系列一样高人气的Android机(系列)还较难预期。

TOP

苹果用来装的话,W899放哪,Vertu放哪。

跟一位打算第一时间买W899的朋友说iPhone时,甚至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态度,原因只有一个,不够贵,无法代表身份。

TOP

如果说iTunes不符合中国国情,那个Google服务就更不符合了,之前Goolge.cn臣服于天朝统治者do evil的时候都没少被封,现在退出中国,就更没保障了,随时处于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这不这几天,连Google.com.hk上不去的时候都多过上去的时候了。

另外我也认为Google的很多服务很好很不错,不过它们跟Android的无缝状态还不至于成为彻底超越iOS的优势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aweiwei 于 2011-1-13 13:5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Chrome

ITUNES不符合中国国情主要是使用习惯的问题,是属于需要用户完全抛开之前任何软件使用的习惯的。
而Google的服务,只不过是被GFWed了而已。
习惯的改变只是时间问题,剩下的就是看收入给不给力了(打击盗版已经开始),因为苹果的App Store模式已经反过来影响台式机了:Intel已经出了软件平台AppUP,自家的Mac Store也已上路。

TOP

现在世界是三星说得算了么?

苹果还得多晕才会把Jobs再次赶走?

TOP

CDMA的iP 4还没卖呢,这个一发售,苹果在美国的占有率应该会再次超过Android。

TOP

iPhone和Android上的Google业务也不是没有和有的区别。

TOP

有是肯定的,虽然列举的都是IT人士。

但是统治者不喜欢大家用。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