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许多第三方至今拿不到ns2的开发套件

引用:
原帖由 majian1 于 2025-8-26 12:4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你是平台老大你这么搞别人没办法,你任天堂从N64开始就再也没做过第三方的主力平台,也这么搞?

打天下你这么搞,治天下也这么搞?
但問題就在於,nintendo現在還就是有這資本的。

日本市場現在已經是牠一統天下自不必提,海外市場牠也並不弱。一億兩千萬的裝機,最起碼可以算Ps5和XsS/X銷量的總和吧。

現在牠就是真的這麽做了,第三方也無計可施,最多不就是「獨不占」嗎?牠沒見過?沒經歷過?你能想到的頂頭的反抗招數,現在對牠也沒什麽意義,牠不會因為你搞「獨不占」而失去市場,市場也不會因為你的反抗而萎縮,消亡,反而是你被自己的行為屏絕於一個1.5億的大市場之外。被邊緣化,損失的是你自己的營收與市場號召力。

誠實地說,古川沒有意圖恢復昔日要求第三方購買卡帶生產與出荷機製,已經是很收斂的結果了。即便是根據數毛社「披露」的最過分的條件,也不過是要求第三方在能給switch 1做遊戲移植的條件下,應以1為開發優先選擇,通過2的向下兼容形式推出,可見Nintendo早已深諳遊戲業的套路,只是利用自身目前的優勢地位給那些不聽話的第三方出個小小的難題而已。


TOP

這件事其實有點類似於第22條軍規——瘋子可以免於飛行,但必須自己提出申請獲得通過。而如果你能神智正常地提出申請,又說明你沒有真瘋,沒有真瘋就不能免於飛行。

現在Nintendo若是真的提出這點——那些說開發Ns1遊戲做不到的開發組想要獲得Ns2的開發工具,那麽你就需要做好Ns1的遊戲並讓它被Ns2所兼容,證明你有認真開發Ns2遊戲的態度,才能申請得到Ns2的開發工具。而如果你真為此做好了一款Ns1遊戲,就說明你之前說開發Ns1遊戲做不到的說辭是謊言,你的態度就有問題,就不能申請得到Ns2的開發工具——應該就是故意給那些當初拒絕優化投入給Ns1開發遊戲的第三方臉色看,無論你開發不開發,你都得不到工具。



TOP

引用:
原帖由 fooltiger 于 2025-9-1 09:5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你这个属于恶意推断了

是给ns1时代没出力的人脸色看没错,但你不能说做好ns1版也拿不到ns2开发套件,没有证据能说明这种事会发生。

本帖最后由 fooltiger 于 2025-9-1 09:59  ...
可現在的問題不就在於,根據數毛社的描述,一些第三方在抱怨得不到Ns2的開發工具,Nintendo要求他們開發Ns1遊戲,用向下兼容的方法登上Ns2。也就是如果他們這樣開發了,就「無須Ns2開發工具」了。因為所有的Ns2遊戲都可以按這樣的模式來開發。

沒說做好Ns1版的遊戲的廠商,Nintendo也會為難牠們的。為難的就是當初那些在Ns上故意不出力的第三方。

[ 本帖最后由 今日事今日毕 于 2025-9-1 11:2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粉粉 于 2025-9-1 11:21 发表
无主之地4、星球大战、艾尔登法环的移植极其糟糕,这其实是第三方大厂对NS2的真正态度。
其實Nintendo收購如Shiver Entertainment這樣的工作室,就是為第三方提供優化移植服務。

但許多第三方卻不肯借助這些工作室之手移植作品,寧可自己移植,還優化不好。然後就把責任都推到開發環境上去。

原因就是如果牠們借助了這些工作室的幫忙,且移植優化的出色,那麽以後就再無任何借口說自己做不到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pikeoutFE 于 2025-9-1 14:02 发表
现在很多游戏都是NS2独不占,这就是老任希望看到的马
現在第三方搞NS2獨不占,能被傷害到的還真說不準是誰。

TOP

引用:
原帖由 ジム 于 2025-9-1 18:4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我也是不懂,新机发售了,还要求第三方做好旧机向上兼容是个什么B思路?不就是旧机很多游戏跑不动了才三不占的么?任地狱大概心里真的没点B数

至于拿霍遗举例来说第三方故意不出 ...
你說的這些,在一般情況下,是沒錯的,完全準確的。

但問題就在於,現在你所謂的「一般情況」嗎?並不是。

你認為第三方獨不占是因為性能,但顯然現在的Nintendo並不這麽認為。作為在遊戲界裏混跡40年以上的老廠,這其中的奧妙多得很,很多事並不是表面上展示出的那樣。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以往的遊戲界哪怕是Nintendo就有這樣的疑惑,也無從驗證,因為當年的牠並不是執市場牛耳的企業,即便牠懷疑很多第三方就是拿性能做借口,也無計可施。但現在不一樣了,Nintendo已幾乎把其牠的所有競爭對手都擠出了日本市場,甚至包括移動端和Steam,在日本也被相當程度邊緣化。而在海外,牠的硬體售賣狀況也不弱,在這種情況下,Nintendo就有了能夠給那些不出力的第三方以臉色的資本。你第三方就算去隔壁又有什麽用呢?你能做到的極致不也就是「獨不占」嗎?難道「獨不占」能影響Ns1和Ns2的售賣?並不能。有沒有你第三方的作品,人家都有錢賺。

「獨不占」是一柄雙刃劍,能夠傷害硬體商的利益,也同樣能夠傷害這樣做的軟體商。在一個硬件進行市場開拓時,自然會更多地造成對硬體普及的威脅,但在一個企業的硬體已占據了市場的絕對優勢之後,你再用牠來作勢,其實就是作繭自縛,自己把自己隔絕於一個巨大的市場之外,這點對於那些傳統的日本廠商而言尤為致命。歐美廠商苦日本市場久矣,倒不是太有需求的。

說到底,這實則就是硬體商的Nintendo和軟體商的第三方在進行博弈,就是要看看有些軟體商說的「性能問題」,是不是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信步闲庭 于 2025-9-2 00:0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ns2和第一方游戏销量又不受影响,任地狱自己吃饱美滋滋
黑子们没办法唱衰地狱的硬件和软件,只好唱衰第三方。多少年的把戏了,说得他们自己有多关心第三方似的
應該說這也是Nintendo奮鬥了許多年,才最終達到了今天這樣,能夠以一己之力抗衡全部第三方,不需要憑借第三方也能把硬體做到銷量第一位的成績。任何成功,都不是白來的。

而現在,只是Nintendo如何去運營這種力量的問題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ジム 于 2025-9-2 12: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NS独不占不就是性能问题,霍遗只是极少数例子,绝大部分三厂才懒得在你孱弱的平台上花时间精精力同步首发新作……所以才看到NS上花精力移植的大部分也就是些非同步首发的冷饭,PS5 ...
當然允許第三方「懶得」在Ns上優化,但懶得優化,懶得同步首發新作的結果並不是Ns這臺遊戲機賣不出去,而是你第三方在Ns上推出的遊戲賣不出去,以及不登陸Ns的作品在某些市場譬如日本市場賣不出去。最終就是別人的主機照賣,你的大作虧錢。就像SQUARE ENIX那樣。

不就是這樣嗎?

原本這些作品,是第三方用於向第一方待價而沽的工具,牠體現出的價值是「我的作品登上或不登上你的主機,會對你的主機的銷售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但現在很多情況就是,你不登,或者不同步登,最後牠的硬體銷售不受任何影響,反而是你的作品因為市場受面不足,無法像以往那樣售賣出理想的銷售數字。牠該賣照賣,你蝕本虧錢。那你身為商人,非要這麽做的理由又是什麽呢?

還有,日本市場是否今天仍值得吹噓且不論,但擁有日本市場並能穩定獲利的,那就比那些無法進入這個市場的廠商企業多了盈利的保障,對吧?都罵konami,但好歹牠日本方面25年3月的財報記錄創10年最佳,在Ns上開發如桃太郎電鐵等遊戲,僅遊戲業務就貢獻了千億日元的凈利潤,怎麽說,也是比有誌氣拒絕在Ns上發布大作的SE,同期財報顯示損失200億來得強吧?

Ns2本身確實不是很普及,但牠好歹還有Ns1這個前輩在頂上啊。現在的情況從來不是Nintendo在求第三方登陸Ns2,而恰恰是反過來的吧?你強調基本盤在哪裡並無意義,無論你的基本盤在什麽地方,Ns2的銷售也不取決於哪個第三方的遊戲軟體。第三方能做到的頂頭,不就是「獨不占」嗎?牠又不是沒見過。有任何作用嗎?不玩就不玩吧,Ns1時,第三方跟著Nintendo玩,又玩出了什麽了不起的業績呢?Ns1現在的成績,又有哪一項是取決於第三方遊戲所帶來的福祉呢?

[ 本帖最后由 今日事今日毕 于 2025-9-2 12:5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粉粉 于 2025-9-2 20:57 发表

NS赚的多。WII在欧美不是三坟,在日本是。
Wii的魔物獵人3 日版銷量百萬以上,也不算太「三墳」。

此外同為capcom在Wii早期推出的惡靈古堡4,Wii版銷量超過200萬,其中在日本市場銷售約50萬,與Ps2日版銷量相當。超過了Ngc版。

TOP

引用:
原帖由 ジム 于 2025-9-2 13:1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现在主掌二合一,有第一方兜底,顶多不会暴死
但是没了第三方的任地狱主机,也不会有NS的辉煌了
任地狱觉得第三方不重要?真的不重要吗?三厂没任地狱平台也不会死啊

现在故意 ...
是不是二合為一並非重點,事實是即便以便攜機為準,Ns2也是有史以來首發最好的遊戲機,遠遠超過當年的Gba首發。更不誇張的說,現在Nintendo的開發能力,是當年牠十倍不止,已經形成了以Nintendo本社為中心,以Monolith、1-UP、STC、ND Cube、Retro等為代表的子企業集團為主幹、以及寶可夢開發會社,包括Game Freak、Creatures Inc等,以及PlatinumGames Inc.為代表的第二方契約研發團隊做外圍的整體遊戲研發內循環系統。開發遊戲的門類涉及各方各面,從以往只能主打合家歡類的全年齡遊戲的狹隘,變為當前涉獵與開發各種題材,各年齡層,各類型的遊戲作品的廣大。可以說,Nintendo已經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裏,打造了一個全面且完整的遊戲研發生態圈。無論是哪一類型的遊戲,都可以立即投入研發工作,而無須由第三方去補足。這也就是目前,Nintendo的遊戲主機基本上不需要第三方支援,也能暢銷的原因之一。

第三方對於現在的Nintendo而言,確實就是不重要的。當然你願意加盟,也可以,但要加盟,就需要投入足夠的誠意和資源,而並非只是撈一把就走。必須讓牠看到你有長期在牠的主機上開發遊戲的覺悟,這應該也是Nintendo謹慎選擇第三方合作夥伴的主因之一。

當然,第三方離開Nintendo肯定也「不會死」,到不了那麽嚴重的地步。但是否只滿足於「不會死」的程度,這就是每個第三方都要面臨的抉擇。畢竟就算都「活」著,也是有人活得愜意,而有人活得艱難。整日茍延殘喘的「活」著,看著錢財稀裏嘩啦地流入他人的口袋,自己則時常窘困不堪甚至蝕本經營,對於第三方而言,又有什麽意義呢?

至於空窗期,個人倒是以為,在目前以Nintendo為中心的遊戲研發生態圈已成型並日趨成熟的今天,想要有這種「空窗期」,可能都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

TOP

引用:
原帖由 link520 于 2025-9-3 11:5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三坟从来不是举两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不是的,wii 中后期开始之后几乎全坟,连正统塞尔达都只有300w大暴死

更别提mh3出之前系列销量已经非常高了,在wii上只有100来万已经是销量大 ...
Zelda在曠野之息之前,一直都差不多是數百萬銷量吧,而且Wii上的幾款作品,除了如林克射箭之類的異類作品,正統作品沒有賣得那麽差的。

黃昏賣了1004萬,大部分是Wii版,禦天之劍782萬,其中Wii版367萬,接近400萬,怎麽也不能說大暴死吧。像是Nds上的大地的汽笛,也是200萬到300萬的規模,總不能因為這些作品,就說有大量熱銷作品的Nds也是三墳甚至全墳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link520 于 2025-9-3 17:3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你倒是真会算。把妇科重置算到一起了。wii那300多万的销量在正统里面就是倒数的存在。非要把掌机小规模游戏拿出来比干嘛。讨论的是wii中后期全坟。wiiu全坟影响上面的游戏跑ns上大 ...
我沒有把Remake版算入吧?指得就是那367萬的Wii版,表述的意思也只是,不能將後期的作品銷量與主機的軟體消化率強行掛鉤,況且還有純體感操作的問題,有著大量熱銷作品的Nds也會有銷量2~300萬的Zelda作品,更不用說Wii上也有相當數量的第三方熱銷作品。

個人認為判斷是否為三墳的標準不是第三方軟體的絕對總數,而應該是與這個作品同系列或同源作品的銷量對比,魔物獵人在當時是分為P系列,即便攜版系列和家庭據置系列兩個部分的,兩個系列各成一系,如同當時的動物森友會一樣,因此魔物獵人3在當時應該對比的不是Psp上的p2,而應該是Ps2上的魔物獵人2,魔物獵人2在Ps2上的銷量甚至不足50萬,魔物獵人3能在Wii上銷量突破百萬,是非常好的成績了。而在當時賣得非常好的p3,在移植到Ps3上時也是銷量一落千丈,這終歸不能得出Ps3是三墳機的結論吧?

實際上,個人不是很理解所謂「三墳」這個詞,因為哪怕只是同樣一款遊戲,因為發行方的不同,也可能有不同的銷量體現,Nds上曾經非常流行的腦鍛煉,實際上sega才是牠真正的開發廠商,但Nintendo從sega那裡取得發行權,那麽這個遊戲作品該算第一方還是第三方呢?還有寶可夢,開發牠的另外兩家會社都是第三方,Gf在以前與現在都開發過Nintendo主機「獨不占」作品,寶可夢又該算是第一方還是第三方呢?如果第三方開發的遊戲,只因為有了發行權就算第一方,那當年的《潛龍諜影·雙蛇》,《零 月蝕之假面》難道也是Nintendo第一方遊戲嗎?這類事是很難界定。Ps系也有為數眾多的第三方作品遭遇慘敗,只是因為有相當數量銷量好的第三方掩蓋了牠背後更多數量的第三方作品落入淒慘下場的一面而已。在Ps2上因銷量不暢而蝕本虧損甚至導致開發工作室破產清算的情況比比皆是,絕對數量必然高過其牠主機,嚴格而論牠才是正真正銘第三方墳墓,只不過從未有人去細想這層意義而已。

[ 本帖最后由 今日事今日毕 于 2025-9-4 08:47 编辑 ]

TOP

其實說起來,即便個人設想的情況是真的,第三方也未必沒有選擇。

就算第三方自己不希望被Nintendo的苛刻條件所綁架,牠們也可以選擇將主力作品交給外包工作室去做這樣一個變通辦法,這也並非無業界先例,甚至於Nintendo購買Shiver Entertainment工作室也能視為Nintendo為自稱無能力將主力作品移植Nsw的第三方提供外包業務,都不需要第三方自己來做,以Shiver Entertainment在霍格沃茲移植上的優化成績,也無須擔心牠們會簡單粗暴移植。

如果都為牠們考慮到這程度上了,牠們還不同意,那說明什麽問題,也就不言而喻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