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PS4软硬比接近10:1,和其他主机比什么水平

会免不算,但下载式独立游戏算


TOP

引用:
原帖由 yuong32 于 2018-11-16 13:33 发表

我记得不多的,PS和PS2那会儿的游戏价格都差不多,不像今天实体3A和下载小游戏分的很清楚
D3 SIMPLE系列那种2800甚至1800日元一张光盘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yuong32 于 2018-11-16 13:36 发表

但应该还是不比现在的4399大军吧
D3这个系列光是在日本两年就卖出了一千万,销量也不算很低了
另外一直到PS2时代中等游戏还是很兴旺的,卖49刀/6800日元的不见得都是大作,跟现在不一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级瓦里奥 于 2018-11-16 13:5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总体来说,主机市场规模是一直扩大的(虽然相对手游很慢,本世代胜利者PS4不可能还不如前代主机,之所以产生你的感觉,是因为游戏收入被头部瓜分的更明显了,不仅是直接体现的千万 ...
我查了一下20年前的NPD数据
前一阵子Mat说本世代每年销量最好的游戏(COD/大嫖客2/GTA5)销量能秒当年20个来回,并不是夸张
1995年那时候在美国一个游戏一年能卖100万就有希望成为年度最高了
就算是2000年,全美状元也才170万,没到200万

当然在热卖游戏销量指数级膨胀的背后,是中等二线游戏的集体灭绝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8-11-16 13:5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yuong32 于 2018-11-16 14:12 发表

这是不是代表着NS这样的便携主机平台相比传统居置家用机拥有更健康的软件生态?各种级别和类型的游戏都能在上面获得一席之地。
索尼和微软主机上下载独立游戏也有销量,只是占比没NS和Steam那么高
最早搞这个的就是XBLA,索尼是直到2012年才赶上,因为那一年吉田修平开始简化政策
Wiiware是从来就没火过,政策问题太多,一直到NS时代任天堂才真正对独立游戏友好
Steam一直是独立游戏为主就不提了
其实NS和Steam上独立游戏占比高也和大作数量少有关系,类似的情况早就在PSV上出现过
PSV没多少大作,反而导致很多独立游戏卖的相当好,但很难说这是“健康的”

http://www.vgtime.com/topic/737061.jhtml
那个政策问题细节是怎么回事可以参考我去年写的这篇文章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8-11-16 14: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级瓦里奥 于 2018-11-16 14:2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你想多了,只能说NS可能延缓中等游戏的死翘翘,但是下一代NS机能也是PS4以上级别,业界发展该咋样还是咋样,就像Wii还真以为跟任黑说的一样“任天堂凭一己之力拖业界后腿”?

健 ...
有的大厂以前其实也是以中等二线游戏为主的
比如KONAMI,还有SCEJ
SCEJ在PS1时代有大批百万作品,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大作,而是创意二线作品,扩大了游戏人口
而KONAMI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不是100万销量游戏最多的公司,却是50万销量游戏最多的公司

TOP

引用:
原帖由 Epilogue 于 2018-11-16 14:34 发表


ns还能说,steam就算了,steam上现在3a比上时代只多不少。当然可能ea那边搞橘子后分流掉一部分ea游戏。
Steam这些年被分流掉的大作数量是越来越多的
Origin是坚决不从了,Win10 Store也存在相当的抵抗意识,就算跨一般也不会第一时间跨
Uplay和Rockstar Social Club目前倒是还没打算跟Steam翻脸,但时常会提供比Steam更便宜的优惠
Bethesda有翻脸的意图,但是目前来看他们还没这个资本,辐射76的PC平台闹出各种低级笑话,Peter Hines还表示以后的Starfield、老滚6等等依然有希望上Steam

所谓3A只多不少,那其实还是日厂的功劳,但是日厂就是最近爆发这么一波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8-11-16 14:42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