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更新:今年的黑五是22年PS历史上销量最大的黑五)发售已4年,PS4美国再次卖断货

这是第一次真正卖到199
之前2014年就通过送同捆游戏把主机价格降低到199了,但只是变相降价不是真正的降价
这次是来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king8910213 于 2017-11-28 12:1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你想质疑财报要有和财报力度相当的论据才行,而不是谁信谁sb这样自己觉得不可能就来质疑,这样肯定没人服你
事实上我们普通玩家能拿到的数据本身就很少很有限,除了日本市场有准确 ...
首先欧洲市场才是PS系大本营,这个是从PS1开始至今未变的
其次出货不代表立刻卖掉,现在出货也不代表之前的都卖光了,日美在某个阶段出货低于其他地区,也不代表日美在这个阶段卖的就少,其他地区卖的就多
因为各个零售商不会直接对外公布已囤货和未来需求的清单

至于数据
占卜网的老话题我说过很多次了
PS2时代的软件销量大量不可信,他们甚至连官网IR DATA都懒的看,这个阶段很多时候是真正的占卜,瞎算,任何人都可以驳斥
但是到了PS3时代,占卜网自己会花钱购买数据,用这个不断修正,除了NPD,还有欧洲的各种机构
NPD会在每月正式结果公布之前,提前给付费用户放一些关键数据,比如去年COD的首发腰斩,占卜网作为付费用户提前半个月就拿到了这条消息,这个速度不比华尔街的投资研究机构慢
所以占卜网现在的数据不会像FAMI通那么精确,但是大体的估算差不到哪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3:03 发表


然后就是边缘市场的规模比日美欧三个加在一起不遑多让?边缘市场的数据占卜网是从哪儿得到的?
占卜网没说过“Rest of World”这段时间销量大于日美欧,这也符合一般的认知
我扯上占卜网是因为这是主机厂官方发言之外,在每周全球销量上,最接近的数据
“Rest of World”中的国家大部分有统计机构,只是因为语言问题一般人往往不注意,完全没有的国家很少,不过天朝是一个

所以看占卜网就能知道“Rest of World”不会干翻日美合计,我当然也相信这个数据
然而,就像前面所说
“出货不代表立刻卖掉,现在出货也不代表之前的都卖光了,日美在某个阶段出货低于其他地区,也不代表日美在这个阶段卖的就少,其他地区卖的就多
因为各个零售商不会直接对外公布已囤货和未来需求的清单”
热销的主机囤货周期是很长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3:14 发表
一个健康的市场能平白压上四五十万甚至100万以上的货,恐怕不用别人说,市场就会给出相应的反应——值崩吧?
硬件远没有软件那么容易值崩
很多主机都屯过大量的货
最明显的例子是X360在2006年末为了刷千万出货,圣诞季过后美国零售商依然屯了大批,没值崩,这还是建立在当时三红丑闻不断的基础上
PSP也曾经出现过这种囤货,也没崩
硬件想要值崩,需要的是市场对这台主机彻底失去希望,比如停产后的DC,瞬间值崩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3:32 发表


年末商战没有参考意义,那是一年到头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可以囤货而不必担心值崩的时刻,就像这次黑五一样。

但年末商战可以囤货不等于年中年前一样可以囤货,除非是有什么能震塌业界的超大力作, ...
PSP囤货的时间点我想不起来了
X360的数据我还是能找到的
2007年初,出货量破千万的时候,实际销量只有约900万
在2007年1月至6月,X360为了排查三红彻底停产,上半年微软卖掉了120万台主机,大部分都是X360,也就是之前冬季商战的囤货
但是,没有值崩
https://venturebeat.com/2008/09/ ... sole-woes/view-all/

主机厂担心囤货的情况一般只有两种
一是DC那种直接宣布停产,那自然就没希望了,这个不用再解释

第二种是直接出现明显的新机型替代老机型
这个“明显”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造型就有区别,比如老版PS4和PS4 Slim
二是造型区别不大但其他方面有实质改进,以X360为例,就是双90、单65、双65
当然,像X360三红这种灾难不多,所以大部分用户不会实质关心内部制程这种东西,这是特例

索尼会担心库存过多,然而担心的主要不是PS4 Slim或PS4 Pro,而是原版PS4
所以黑五先被处理掉的是原版,然后才轮到Slim
因为Slim在今后还可以继续卖很久,直到更新的型号登场,但是原版需要赶快卖掉,因为已经是过时型号了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8 13:5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3:58 发表
你这个例子情况不同,出货是说已经发到店头,还没有买的部分,而你说的则是微软停产新机而用储备的货品在半年间陆续发货的情况,120万货品并不是一次性全部抛入市场,每月,每周店头所拥有的货品也就是几万最多不超过10万台,这当然不会值崩。

但你试试在货源充足的时候一下子再抛40万以上的货去店头,它值崩不值崩?
In early 2007, Peter Moore announced that Microsoft had hit its revised target and had shipped more than 10.4 million consoles into the market before the end of 2006. It only sold through 9 million consoles. There were a lot of leftover consoles sitting on shelves.
https://venturebeat.com/2008/09/ ... sole-woes/view-all/

原文就这么写的
作者是最资深的XBOX历史研究者DEAN TAKAHASHI,他写过的书很多人都看过

当然我不是说他一点错误都没有,比如他曾经把UE3首次展示从2004年搞错成2003年,这个很早我就发现了
不过"3"和“4”只是个数字小笔误,货物有没有去店头就不是数字小笔误了,而是认知错误
欢迎你拿出更详细的证据去推翻他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8 14:17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ajian1 激骚 +1 版务处理 2017-11-29 10:59
  • reg-neo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7-11-29 07:54
  • Mobilegate 激骚 +1 感谢分享 2017-11-28 14:40
  • abudesu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7-11-28 14:26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4:39 发表
如果不是微软自己逐步出货,那就是微软提前跟零售店打了招呼,告知他们从1月到6月微软将不出货,上半年就只有这些货,让零售部门自己去计划售出,这也属于特殊情况。不能作为一种普遍现象用来举例,没有任何迹象 ...
就算微软给零售店打过招呼了,那也是“a lot of leftover consoles sitting on shelves”,是在店头的货架上
期间那半年X360没有缺货,没有值崩
你最多只能质疑一下这个“a lot”占了120万的多少,是否低于40万,只有这个是原文没写清楚的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8 14:5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5:00 发表


提前打过半年不出货的招呼当然不会值崩,值崩是发生在主机大量积压在零售店手中而零售部门对手里的货能不能卖出不能做出判明的情况下。

你什么都不说一下子塞到我手里100台货(按经验这货每个月最多卖出20台就 ...
前面已经说过了,PS4 Slim和PS4 Pro这两个型号还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有多长呢,长到下一个新型号推出之前
索尼怕的是早就过时的原版PS4滞销,这个如果不降价真的存在以后卖不出去的风险,因为Slim去年就已经登场了
所以这些剩余的原版PS4在黑五优先处理掉了

跟零售商提前打招呼也不是什么特殊情况,无论生产线停不停产,都要提前按照季度打招呼的
微软那种一通知6个月不算正常情况,但正常情况也得有3个月
当然提前打招呼和能不能满足实际情况是两码事,比如PS3当年首发一个劲的拖延,但这个是缺货,而不是供货过多
富士康那种组装厂只是主机生产线偏后的环节,前面真正的高精尖生产需要提前预约,然后再把消息报告给零售商
如果某个环节出岔子(比如PS3的蓝光光头),就会导致缺货

如果不是缺货,而是压货,导致的值崩风险,主要源于库存压力
然而大型零售商都有很大的仓库,可以长期存放,只要确认以后能卖掉,暂时卖不掉不是很大的问题
损耗的那点仓储费不算很吓人,毕竟游戏主机这种电子产品的体积/售价比算是比较高的
当然日本那种小卖店一大堆毛细网络的国家,库存压力会更大,但现在说的不是日本
而且就算是日本,索尼也可以先把帐记着,把货放在自己的仓库,等着之后零售商去取,其他国家也可以这样
也就是说,即使下了订单,也不见得所有货一下子都跑到零售商手里,索尼可以暂时保存,缓解零售商的库存压力

主机厂喜欢压货,一方面是刷刷数据(比如X360那个率先千万出货),另一方面财务报表也能做的好看点
就算压货的主机不能立刻收到现金,只要零售商的订单还在,就可以暂时计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在财报里算是本季度经营业绩的一部分,当然这个各国法律规定不一样,比如美帝有GAAP和非GAAP两套规则,我就不在这里解释了,太繁琐
再说你列举的数据是秋季的,为了冬季商战提前压点货也不是很奇怪

因为主机只要不像DC那么惨,几百万在未来是能卖掉的,对于PS4这更是没有悬念,只是个时间问题
所以零售商考虑的值崩风险主要在于软件,主机的生命周期很长,但软件可不见得
国外有些国家有些零售商,60刀的游戏售价里,零售商负责的那一部分,会有几美元是“减价储备”,即压货后为了清理库存降价,提前留出来的金额
当然我不敢保证所有超市都这么干,毕竟这是个财务处理行为,解释权太多

另外主机生产线暂时停产,不是说只有出了质量问题才停产,根据销售情况短期停产的请款也有过
比如PS1在1997年6月至8月,日版停产了三个月,原因是之前SCEJ高估了FF7给主机销量带来了的提升,为了消化库存,决定暂时停产
同期美版缺货,所以美版继续生产,甚至部分日版库存返厂改装成了美版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8 15: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5:56 发表


“只要确认以后能卖掉,暂时卖不掉不是很大的问题”

没错,你说的很对,提前半年说不出货,就这些货,就是让零售店门确认这一点,当时XO的销售状况,零售商都有数,确认半年不出货,那手里的货能卖出多少,会 ...
索尼当然确认那420万PS4出货以后卖的掉,零售商也不会怀疑,这是毫无悬念的事
PS4的实际销量数字,2015年1月为1850万,2016年1月为3590万,2017年1月为5340万,2017年6月为6040万
即使420万都是压货,按照这半年700万的速度,几个月就可以卖掉,哪怕未来PS4销量放缓,420万也不是太大的压力
库存压力究竟如何,前面解释过了,你那些担忧基本只对日本适用

而且,即使库存压力真的变大,索尼也可以暂时停产某个分区的PS4,不是只有微软三红才会停产
我已经举过FF7这个例子了

说到底,各地区出货这个数字本身就没多少意义
先不说之前各地区有多少库存,光是“出货”这俩字本身就是个玄学,存在太多种解释空间
最极端的情况下,即使货还躺在索尼的仓库里,零售商也没有付全款没有取货,只要订单下达了,交了定金,就可以计入出货数字
进而计入应收账款,并且计入本季度经营业绩
因为货躺在索尼的仓库里,零售商都没有库存压力了,就更没必要违约,反正几百万PS4在短期可预见的未来卖的掉,到时候再取就是了
这并不是财务造假,只是一种合法的刷业绩的手段

最终投资者关心的,还是PS4的销量数据,而不是出货数据
销量不是玄学,就是真正卖了多少,没有那么多解释的空间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8 16:28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DarthVadar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7-11-29 08:26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6:39 发表
在批发商那里,而又不说明是否在何时会停产,单个市场的批发商至少手里多压了40万以上的货,然后告诉大家其实不用担心,一定能卖掉(这种自信不知道从何而来,黑五PS4全线卖空也不过才十多万台)。
自信从何而来?从过去实际销量数据而来
2017上半年700万,这就是自信的源头

至于卖断货
顶楼编辑前最早指的是原版PS4,这是本来就要优先处理掉的老机型,卖光了是正常的
原版PS4卖光后,199档的优惠已经被PS4 Slim接过来了
http://mashable.com/2017/11/24/p ... -sale/#91atQNsDemqi
而且这个“断货”只是电商一时的状态,后面还要补货,当然199的好价不是一直都有的

2015年11月NPD的PS4销量是153万,2016年11月我刚才没找到,2016年12月是156万
你该不会真以为11月PS4在美国只能卖十多万吧?这还仅仅是美国呢
去年的全球数据
2016年,5月22日,PS4销量4000万,到了12月6日就达到了5000万,2017年1月1日达到5340万
也就是说去年光12月的最后25天,PS4就卖掉了整整340万台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8 17:0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萝卜 于 2017-11-28 17:0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索尼刷业绩让财报好看,出货不等于销量,我觉得解释到这可以了……

雷帝的问题就是压货值崩的推论,这个尼莫讲的很清楚了,适用于软件,不适用于硬件,我觉得没啥问题。那些代购 ...


我不敢说索尼一定在刷业绩,我只是按照理论上最玄学的情况去推导,实际情况很可能没这么玄学
所以我刚才又翻了一下维基的两个列表,是销量和出货量的对比
可以看出每一年PS4秋季的全球出货量,分别是330万(2014),400万(2015),390万(2016),420万(2017)
今年的数字和之前两年没什么区别,属于正常情况
出货量一直比销量多几百万,这也是正常的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8 17:1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7:20 发表
造假造多了会自己都分不清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都跟第三方统计对得上么?
我说的货放仓库收定金,那是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出货量
官方列的销量不是我能揣测的,因为销量不同于出货量,这没有解释的空间

这个销量是全球的,唯一能拿来对比的第三方,只有占卜网自己从各国报告汇总的数据
在官方发布前,二者的差距一般只有两三百万左右,这个差距也在正常范围之内
全世界这么多国家,不是每一个国家的第三方统计机构都像FAMI通那么专业而勤快,天朝这样的国家甚至没有第三方机构做统计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7:33 发表


但通过有统计的第三方却能发现某些厂商的财报明显造假

任地狱宣布其销量293万,全球分布完全合理(除了日本较高外),符合日美欧三方市场外加边缘市场的容积量。

但大法的公布则不符合,也缺乏合理分布,完 ...
出货量始终比同期销量多几百万是说的通的,因为台积电这种代工厂的生产线需要提前预约,然后生产芯片,交给索尼,然后再给零售商,这个周期运行起来就有一个时间差,导致这几百万的区别

你贴的那一长串说的是日本的出货,欧美存在我说的玄学,而索尼公布的是全球出货,那很可能就会有这种玄学解释空间

官方不信,占卜网也不信的话,那谁也没法拿出证据去推翻了,除非你自己跑遍全世界每个在售国家,挨个成立更好的统计机构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7:48 发表
但有一点,早在2006年,大法已经宣布废除了生产出荷,转用和其他厂商一样的出荷数,也就是说这个数字理论上只能是已经发到批发商手里的,而不是预定要出产或从工厂里已经出产的

美国9月份NPD的数据已经至少打 ...
那个三红报告我没往下细说的原因很简单
仓库不止主机厂有,超市也有
120万压货,店头摆了一堆,这个一堆肯定是成千上万,但具体有多少万在店头,多少万在仓库,很难统计,除了超市自己没人知道
但是不管仓库放在微软还是超市那边,游戏机的仓储费不是很高,我说过了
而且X360也没有像DC那样猝死,可以慢慢卖掉,所以究竟是在仓库还是在店头,这个问题不重要

至于废除生产出荷这事,除非索尼明确宣布在全世界都废了,否则我还是怀疑的
因为欧美不同国家零售商统计方式不同,索尼的财务要去对接,就得入乡随俗,废不废不是索尼自己说了算的
就算是真废了,无非也就是从索尼的仓库换成超市的仓库而已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8 18:0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7-11-28 18:01 发表


对呀,但微软必然是通知零售商自己要在何时停止出货了对么?他难道不通知零售商就自己中断出货?不可能吧?

至少2006财年(2007年1~3月)大法自己的PS3统计日美欧三地的累计量都缩了,有没有全球废除各自有数 ...
缩了是指什么?
直到2007年3月,PS3销量不济的主要原因还是产能不足,而不是滞销吧
生产都生产不出来,是不可能算进出货量的
游戏机仓储费用并不夸张,放在超市里值崩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超市的库存压力太大没空间了,只能降价清场,这要降价了才算数

2007年PS3是降过一波价,但和超市关系不大,是索尼自己出了新版本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