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关于“本世代家用机性能是相对同期PC史上最低”的观点

本世代家用机现在没游戏玩,导致楼主买了双机却只能天天玩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1 于 2014-5-26 23:40 发表

HD4800用的RV770是全新设计的架构
原话,我觉得改出来的好像不能叫全新设计
架构这事

Xenos第一次实验统一渲染,但只能算DX9.0c+,因为寄存器不符合DX10要求
R600是A系的第一个DX10显卡,ROP有严重BUG,导致抗锯齿性能奇烂无比
RV670用新工艺重新流片,重新设计了显存控制器,在各方面进行减肥,追求小核心低成本
RV770重新设计ROP,大幅强化抗锯齿性能,通过流处理器剧增来掩盖架构的延迟问题(所以RV730的性能和R600差不多,因为流处理器数量相当,强化的基本是抗锯齿方面)
Cypress基本就是RV770用新工艺的规模翻倍版,DX11性能聊胜于无,但对于那个时代够用了
Barts依然是5D老架构,线程发配器比Cypress翻倍,提升中等负荷曲面细分性能(这是Cypress相较Fermi的软肋),该减肥的都减掉,是40纳米时代最佳能耗比和性价比
Cayman从5D变成4D架构,四个单元中每一个都可以执行全部流处理任务,取消特殊指令单元,但因为工艺预期不符和新架构尝鲜的问题,能耗比不高
GCN完全重新设计,向Nvidia之前的思路靠拢,流处理器效率高,提升通用运算性能

架构重大变化只有Xenos—R600、Cypress—Cayman、Cayman—GCN这三次(尤以最后一次最为重大,是AMD自2006年以来最大的变化,也只有最后一次谈得上全新设计),其他都只是小修小补
WiiU的显卡普遍认为是DX10级别,规模与RV730相当,但特别加入了向下兼容Wii所需的一些功能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5-26 23:5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5-26 23:44 发表

新的架构都是全新设计的,因为之前的东西只在理念上有指导作用,实际做出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就算RV770推出一个从800流处理器屏蔽到只有320流处理器的超级阉割卡,它也跟原生320流处理器的GPU是不同的架构
这什么逻辑
RV730是照着RV770精简下来的,精简不一定是成比例,但架构都是同一个,统一为R700架构
工程师考虑的是在同一个架构设计下如何分配内部资源换来小规模下较好的能耗比和性价比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GF104是按照GF100精简下来的,并不是等比例精简,变化比AMD那边的更大,内部资源有细致调整,但Nvidia官方依然统一把两个芯片都叫做Fermi架构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1 于 2014-5-26 22:07 发表
在ATI于2008年下半年推出1399元的HD4850之前,普通中端显卡的价格一直维持在2999元的高位,直到2008年年中,9800GTX(实际性能比8800GTX还低)依然卖2999元,之后在HD4850发售后才一夜之间跳水到1399元与HDX4850竞争 ...
2008年两个著名跳水事件,HD3850和8800GS从1399跳到399,HD4850把同档次的9800GTX从2399拉到1399
整个DX10市场的价格就很实惠了,2009年40纳米良率低下让DX11显卡价格暴涨,2010年末又恢复正常
然后又是2012年28纳米显卡价格高昂和2013年的暴跌(比特币属于特例,而且现在影响已经逐渐消散,不提了)
基本上每次新工艺价格暴涨都和TSMC的良率有关
当然NV敢把自己东西卖那么贵到不见得是良率问题,AMD没有抵抗能力的时候NV自然卖的贵

与其研究什么高中低端还不如去看看一个显卡到底能做什么
PS3和360跑COD4可以做到720p 60帧,而9600GT档次的显卡则是1080p 60帧
当然中期的游戏负荷变大远比COD4这种早期作品更吃硬件,1080p 60帧是保不住的,但9600GT也能保障在主机相同画质下更高的分辨率和帧数
(2013年开始故意卡API是另一说,到了2013年这种岁数的卡也该退休了,但换句话说,找个HD5670之类的同档次新API低端显卡也能继续跑)

PS4的性能直到2013年都可以算次世代的中档基准,但是以后达不到1080p 60帧的跨平台会越来越多,现在就已经不少了
只能说PS4不够,相对来说Tahiti的性能更有保障,Hawaii更强但明显不可能和主机有任何关系,就不提了

关键问题在于大环境,上世代游戏基本都在COD4那个规格里晃悠,安于现状,照着PS3和360的性能构思,有点类似PS2时代日本的情况
但是本代游戏对规模的追求显然更大了,目前就已经体现出为了规模牺牲分辨率和帧数的倾向,在上世代只有极少数作品会这么做
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能玩到规格更大的游戏,代价则是二选一:忍受更低的分辨率和帧数;不能忍受就掏钱买更好的硬件

第三方追求规格的意向越来越明显,也会对第一方更新产品线的态度产生一定影响,下一代主机不论是传统硬件还是走向云,都很难像上一代那样撑个7、8年
哪怕是上一代主机,开发者也没有因为硬件的束缚就停止对新技术的追求,像延迟渲染和后处理抗锯齿这些新技术反而加强了执行效率,在老硬件上也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规模方面的要求是实打实的,Map Size和LOD没什么捷径,这就是更大的规格需要更强硬件的原因
打个比方,老滚5的主机和PC版,不打MOD的情况下特效差距并不大,但因为LOD不一样,玩起来的感觉就像两个游戏,这已经改变了玩法

当然我倒没觉得Crytek说8G内存不够用是对的,至少这句话本身没什么意思,8G内存不够用的时候,PS4和X1的CPU、显卡也都不够用了,只谈个内存没什么意义
只要8G内存不是短板,就没问题,8G显然不是短板,所以不算问题

往好的方面看,8G内存可以支撑更大规模,提供更丰富的玩法
PS3和360的BF4是24人,PS4和X1的BF4都没有1080p,但都是64人的大规模版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5-27 00:4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14-5-27 00:51 发表
一:
该拿g70来比的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
好,就算让你马炮。。
8800gtx我搜到的是185w,就算u也就200w,连u都还没到ps3的整机峰值~

二:
管你是不是apu,这里的课题是“ps4到底是不是历代主机中,和 ...
没人指望PS4用Hawaii,太不现实,但用Tahiti还是可以接受的,但现在只有Pitcairn,还是个相当于7850非公的低频阉割版
其实PS4的APU面积已经比Tahiti略大一些了,但显卡只是阉割低频版Pitcairn,因为这是一块SOC,除了显卡还要塞CPU等各类设施
还是那句话,主机用Hawaii不现实,用Tahiti是可以的,前提是别弄成APU,搞分离设计,这样可以省一些内存钱
索尼和微软选APU是为了节省主板和焊接的成本,当然AMD极力鼓吹的HSA也是个原因,以后的第一方游戏应该能看到发挥HSA的特性,这是目前非APU做不到的
能发挥好HSA的话,GDDR5主内存和ESRAM也就不算白折腾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5-27 00:5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hain416 于 2014-5-27 13:51 发表


没觉得是好时候,麦克斯维尔的中低端版本已经出了,很快就会出高端产品,那时候再拿来和ps4比,才类似g80比360吧。
你拿780ti和ps4比,其实相当于1950和360比。
还是那句话,360性能在当时是高端,ps4充其量一 ...
750同等工艺能耗比翻倍已经是事实了
麦克斯韦不出高端产品完全是老黄为了清理自己的库存
否则不用等新工艺,出个28纳米的中等核心就能超越780,做个大核心革命程度不会亚于8800GTX

TOP

引用: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5-27 14:3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8800GTX和GTX780TI分别是PS3和PS4发售当月推出的单GPU旗舰,没有更合适的对比例子了
引用:
原帖由 hqqttjiang_马甲 于 2014-5-27 11:09 发表
恩  上个世代一定要找发售时间晚的  GPU弱的     这个世代一定要找GPU相对强的    然后对比GPU
这帖子里其他人都已经阐述了"360爆草2005年所有DX9核心"和“谈PS3不能只谈RSX不谈CELL”的事实,我还需要再废话什么
我只是告诉你,老黄现在手里已经有不亚于甚至超过G80的高端革命性产品,只是因为市场策略不发罢了,但绝不是造不出,750变态的能耗比就是明证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