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40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IGN再次表示出对战地4的ps4版图像质量的担心!更新DICE对昨天推特的回复

GCN架构对比VILW5和VILW4的优势我是清楚的
AMD也知道VILW5在HD5870上的扩张规模就是极限了,所以才需要以VILW4做过渡,再转换到GCN
但没有28nm,GCN的能耗比可能会比VILW5更差,制程远比架构重要

我没说全盘否认卡马克,但他在推特上的那句话完全不足信
从Rage就可以看出他对近年主机游戏图像的运作模式连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有
这年头提到图像引擎还谈卡马克——那感觉就像,你跟别人谈足球,说谁踢的最好,对方答曰贝利或者济科,这是很无厘头的答案,你懂我意思就行

就算id tech 5不是一个错误的引擎,Rage对这个引擎的运用也是错误的
连卡马克自己都承认,Machine Games这群瑞典人对tech 5的运用都远比他们好
在id tech 6出现之前,id与Crytek和Epic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很难赶上了,CE3和UE4对于下一代主机的理解要全面得多
况且id现在是Bethesda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它的引擎不再对外授权,想看tech 5今后能不能翻身,要等明年的新德军总部和evil within

22nm更热的问题众说纷纭,开盖如同抽奖,有的开了盖可以降温,有的不行
也不见得是3D晶体管的问题,连Intel自己都搞不清楚,至少Ivy和Haswell是栽了,只能看Broadwell能不能改进了
有一种猜测,22nm温度高是因为集成度增加的同时,芯片本身的面积并不大,导致与散热的接触面积小,排热不易,具体反映到传感器那边,就是你不论用再好的散热器也没法降温
明年Broadwell先出便携设备的版本,桌面版延期到2015年,因为笔记本和平板及手机使用的CPU晶体管较少,发热量也少一些,Intel先拿这个做实验试试看
不断增加CPU集成度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把CPU铺的更大一些,但这事很复杂,可能出现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问题,核显显卡还好说,Haswell塞了个电压控制器结果温度比Ivy还高了

这个热量堆积出不去的问题,到底是CPU本身面积比显卡小导致接触面积不够大,还是3D晶体管本身就没法把热量排出去,等显卡也发展到这步,就能看到了


TOP

我觉得也没必要对22nm温度高一些感到奇怪
从2005年到现在,新工艺总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得到解决
90nm是吸湿和孪晶,40nm是漏电率高
在8nm工艺之前,所有的问题还是有希望找到有效解决方法的,但8nm之后就不好说了,可能再往后就要抛弃硅晶体管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adrista7 于 2013-8-26 15:12 发表
讨论性能可以拿PC参考,但是非得拿PC全盘往主机上套,就无厘头了,还比功耗……
PC主要是干什么的,主机主要是干什么的,这都不明白,还讨论功耗问题
这儿有篇DF发的PSV vs PS3的face off对比,http://www.eurogam ...
这么比更无厘头,PSV的CPU和显卡都是给便携设备准备的,首要考虑就是省电而不是性能,PSV的机能和PS3还有很大的差距,可不是“看上去似乎差不多”就一样的

往PC上套?PS4和XboxOne的显卡本来就是基于PC的,更改了一点点细节而已,CPU倒是给上网本准备的节能产品,但性能太差了
硬件整套全权交给AMD了,架构都是X86,还要拿个“游戏机”做遮羞布,又鼓吹什么封闭架构执行效率能达到两倍
为什么光吹PS4不吹第一代Xbox?第一代Xbox也是X86架构的,实际效率达到两倍了么?后期移植PC游戏还不是要缩水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3-8-26 15:38 编辑 ]


TOP

现代3D游戏对CPU的依赖性越来越低,这不假,但基本的顶点生成还是要靠CPU的,你不可能只用曲面细分去做建模

PS4和Xbox One是8核上网本美洲豹CPU,游戏能使用6个核心,如果优化充分,6个核心都跑满,不会拖中低端显卡的后腿,但仅此而已,不代表它很强

美洲豹值得称赞的也就是指令集,多媒体功能不错而已

TOP

http://news.mydrivers.com/1/259/259136_1.htm

http://news.mydrivers.com/1/259/259360.htm

现在再吹掌上硬件性能是自讨苦吃
今年3DMARK之类的评测软件都跨平台了,比较掌上性能又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PS3显卡性能和SurfacePro的HD4000差不多,看看这些掌上设备,包括SGX 554MP4才跑到多少?
PSV跟PS3的性能差距很大,别以为“看上去接近”就真的差不多,如果PSV真的有PS3的性能,为什么只有Sly Cooper这种画面比较简单的游戏才能跨平台出PSV版?

掌上硬件的显卡连光栅化处理都跟桌面不一样,一切以省电为基准,不适合高负荷运算

你拿PSV的能耗比去谈PS4,也不知道谁更无厘头

TOP

PS4和XboxOne都是基于AMD的GCN显卡改进而来,谈能耗比不去参考GCN,跑去参照ARM和PowerVR
你们还不如直接说索尼挖到威震天算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adrista7 于 2013-8-26 16:18 发表

我说东,你说西,我说主机作为游戏机有对游戏运行性能的优化,PC可以参考但不能硬套,你非得堆什么3dMark或者PC显卡柱状图出来,和游戏机对比意义很大吗?你那个链接里面手机平板个个配置全都远高于psv,但是实际游 ...
PSV实际表现的确比这些手机平板强,因为屏幕分辨率之类的规格只有一个,开发商可以用这个为基准慢慢调整
但它基础的理论性能就放在这里,再怎么优化也赶不上PS3
理论性能比理论性能,实际性能比实际性能,PSV理论性能远远不如PS3,实际性能?PSV可以优化,PS3就不能么?
我也说了,同规格下,同一个理论性能标准,主机的实际表现可以提升30%,这叫硬套?吹提升100%就不是硬套了?

多余我也不说了,我在这楼里回复了这么多贴主要目的是想看看其他人对于AMD现在的架构和工艺是怎么看的
都什么年代了,我可不指望发两个帖子就能改变别人的看法,尤其是那种先找立场后找论调的人

索尼和微软都不愿意烧钱堆更好的硬件,对于玩家,不论你玩PS4,玩XOne,还是玩PC,这都不是什么好事,都会有负面影响
这种情况下,所有玩家会吃亏,唯一的好处只是主机售价便宜了100、200美元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宝井秀人 于 2013-8-26 17:0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S

喷了,整个帖子里面就你一个人自我陶醉地在分析大多数玩家并不十分关心的架构问题。还说玩家会吃亏?别搞笑了好发,大多数玩家关心的是游戏本身,这个世代花瓶无脑游戏还嫌不少么 ...
优化成本
你不是画面党,不是数毛党,大部分玩家都不是,但画面总要进步,这是行业逼迫的,机能有限还要画面进步就得提升优化成本,成本上去了,厂商就得想办法从别的地方宰你们把钱找回来

你以为游戏性不需要机能支持?本世代无脑游戏是很多,为什么这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机能很难支撑更复杂的机制,所以只能演出化、无脑化,别把问题想得太简单

真的关心游戏独特玩法的人这几年都快被逼到独立游戏圈子里去了,这倒是不需要什么机能,PS3和PSV就够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3-8-26 17:1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zidane520s 于 2013-8-27 14:13 发表
要求不是很大,战地4 ps4版本的差距别像现在ps3与pc版本战地3之间差距那么大就行
看惯了pc 27寸最高分辨率 再看ps3版本的 用 惨不忍睹 真不为过,
战地4的PS4版和PC版本差距肯定不会像PS3的差距那么大,这个不用担心
PS4版战地4是有64人联机地图的,与PC的差距也仅仅是画面细节,不像PS3版,连地图都缩小了
PS4和XboxOne的性能对于今年的游戏够用,但是再出战地5、战地6,就不好说新主机缩水的是不是只有画面细节了

说个题外话,现在的几个大厂里,EA对于主机的优化是最不热心的,因为他们要推广自己在PC上的Origin平台,这个利润率是100%,卖出一套等于主机卖好几套
BF3的PS3和X360版不论画面还是玩法都狂缩水,EA给主机用户的答复是“不爽就去买PC版”,这态度很明显了
我觉得EA不能代表新主机的平均优化水平

TOP

引用:
原帖由 來福時代 于 2013-8-25 14:08 发表


别的观点我就不一一喷了。。。

次世代机能两倍论可是某个被tg尊称为大神的John Carmark在twitter上说的,有能耐的就拿专业知识去喷他吧,tg先知
请先知说说为什么已经两倍了PS4版BF4还是做不到1080p 60fps

TOP

 40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