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年底VR 游戏跟设备将至,作为业内半桶水,来发个预测贴。

1,定义。
VR 是啥,简单的来说,以前各种玄幻小说写的多了,无非就是买个头盔你就可以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了,
可喜的是,由于人类科技进步飞快,这个梦想有可能部分实现了,视觉上面。
2,硬件实现
无论是高大上的东东必须依托实体存在,其实年底要发售的VR头盔从成本上来说很简单,无非就是1块-2块oled 屏幕,加上2个透镜,一块负责输入信号跟驱动屏幕的小主板,剩下的就是光学检查点跟普通的轻质材料而已,有的会加上3D耳机音效,比如OR的最新演示。
为何会如此,在实现VR的路上有蛮多坎坷,一开始由于VR需要沉浸感觉,那么必须满足一定的视角,3个大玩家的产品现在横向视角都在110度左右,那么必须放在眼前,大家把手放在眼前几厘米就直知道了,根本看不清,无法对焦,所以加上了透镜帮助对焦,但是对普通的画面来说,经过透镜就畸变了,所以必须对画面跟图像做预畸变处理,这样终于能实现VR 设备的原型设计。

3, 了解了上面的一些原理之后,我们大致清楚了概念了,就可以对目前市场上三家主要的VR设备提供商做一个扫视了,
有OR 最早的VR设备的概念提出者,有htc vive 背后是steam 最早的VR晕眩以及追踪技术的解决者跟SONY的墨菲斯,目前主机市场一霸。
这三家的产品放在一块,根据最新的演示报告来说。
htc vive 跟OR的最新展示产品分辨率都是双眼 2K以上,刷新率在90帧,视角横向100-110度左右。
而sony的墨菲斯的分辨率是双眼1080p,刷新率120帧,视角同上。
可以说,从视觉效果上来说,墨菲斯的产品跟他们的两家产品差了一大截,1080p分辨率下的VR设备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没有纱窗效应的,而在2k 以上的分辨率,厂家可以通过良好的一些优化,尽量减少或者消灭纱窗效应。
90帧数以上的刷新率,基本上就不会晕了,当然最好是120或者144帧以上,其实这里墨菲斯耍了个小聪明,
采用了补偿帧的技术,实际上墨菲斯的刷新率是60帧,这个分辨率跟帧数可以看出来墨菲斯就是为了满足ps4的机能而不得不采用这个硬件规格。
纱窗效应关系到玩家是否在佩戴中舒适能否长时间使用,否则一个只能戴10分钟就难受的东西是无法被用户接受的。
然后再了解下VR设备的追踪系统,所谓追踪系统,就是你在游戏世界里面是否能自如的回头,四处张望,转身,甚至蹲下,跳起。
这里面htc vive 的追踪系统最为先进,根据测试毫无晕眩感,采用的是2个激光发射器的解决方案,命名为lighthouse, 这2个激光发射器可以覆盖最大4X5米的空间,由于激光的精确度跟延时性都是最高的,所以这个方案完美的解决了VR设备的反应延迟,使得佩戴者不再会感到头晕,是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且还支持多人,在增加激光发射器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区域,并支持多人在该区域游玩互动。
OR 设备的追踪系统,被命名为星座,基本上就是一个特制的摄像头,来定位OR头盔上发射的特殊信号,墨菲斯的技术跟他类似,但是OR被墨菲斯先进,他可以支持多个摄像头,比如2个或者3个来,这样就能解决在某个有遮挡,或者你转身突然蹲下这种特殊的情况,墨菲斯应该是配套索尼的主机ps eye 来使用,从精确度跟延迟性来看,VIVE最高,墨菲斯垫底,估计墨菲斯做不到2-3个摄像头配合,这样玩家的动作就有限制可能转身角度或者高度会超出摄像头探测范围,距离肢体运动可能单个摄像头会有比较大的延迟,比如你突然转身蹲下之类。
说完了头盔硬件再说游戏控制器,htc vive 有专用的游戏控制器,跟OR新推出的控制器类似,都可以非常好的做出各种动作,OR的更胜一筹的是,可以监测手部的细微动作,比如伸出食指,或者大拇指点赞等,墨菲斯还是垫底,根据先行者报告基本上体感控制器就是2根荧光棒,不过实际游戏,为了兼容性,大部分开发者会支持传统手柄,所以并不是非常致命。
上面硬件都说完了,
我们再来谈谈平台跟软件。
OR 宣布是跟微软紧密合作,放在win10 平台上,htc vive 也无独有偶跟微软合作,他自有steam vr的平台,所以平台之战实际上就是PC平台对抗主机的PS4 索系平台。
所以说哪个产品会胜出,其实就是看哪家独占或者说精良的应用多,但是在这个跨平台的时代,实际上ps4也就是廉价pc,开发者其实可以多平台发布,比如说在这次OR 发布会前,eve的女武神就是ps4平台跟OR平台双平台的,但是这次好像已经被OR买下来独占了。其实稍微改下估计也能上ps4,但是问题是,对一些激进的开发商来说,ps4底下机能无非实现他们心目中想要设计的游戏世界,毕竟现在主机上3A 大作连1080p 60帧都达不到,你要有沉浸感,必须画面好,必须帧数高,延迟低,不能有纱窗效应,但是对目前ps4的机能来说,墨菲斯选择1080p 就是一种妥协,而对这个划时代的用户满意度的时代来说,你妥协就意味着无论是在开发应用跟用户体验上,你都要落后于其他产品。那你就要有特色,比如游戏性来加强你的产品的护城河,但是游戏性不是说有就有的,你也不是任天堂,甚至如果开发商对机能感觉捉急,而采用减少玩家的体验的空间的办法,就是分割空间分成一个个小房间这样的来解决机能不足的问题的话,那么我只能说墨菲斯前途堪忧了,现在索尼的大概有20几个工作室再开发墨菲斯配套的游戏,OR 会有4-5个已经宣布的大合作商,还有成千上百的独立开发商,在pc上面独立开发商很多的,还有很多已经可以完美适配OR头盔的大作比如异形逃生之类。htc 由于其实后面就是steam,steam 专本有个steam vr 的项目,可以说配套的开发商也不会少。毕竟作为一个pc上最大的游戏平台,steam 还是非常有号召力的。
不过从硬件跟软件开发上来看,OR跟steam 的应用跨平台应该十分容易,就看开发商愿不愿意。
总结上来看,从目前的消息来说,我是比较看好OR跟htc steam vive 的,毕竟从硬件设计上来说,你必须给用户最佳的体验,而一个充满纱窗的马赛克的世界是不可以被接受的。
题外话,steam vive 应该年底就会发售,or 明年1季度,墨菲斯明年2季度,所以大家不要急。圣诞就能玩上了。
售价的话,光头盔应该都在400美金以下,搭配其他控制器就谈不准。大头在于显卡跟搭配的pc 机,大概如果要流畅运行2k-4k 90-144帧数的话,就算是到年底,你也想要付出至少500-1000美金的显卡费用,就是说最起码你想要一台1000美金以上的pc,所以这里算是墨菲斯有点优势,因为主机很便宜,但是也其实也有劣势,前几年的3d热为何没火起来,因为体验度不佳,我这里可以预测墨菲斯的体验度是三家里面最低的。

PS, 其实现在3家的产品的感觉还是犹如带着潜水眼睛在看另外一个世界,因为横向只有110度左右。分辨率只有2k.
而法国的一家starvr厂商可以做到5k 分辨率跟横向210度,纵向130度的视角,这种沉浸的感觉是无以伦比的强。
所以还是期待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的迭代产品,可以做到4-5k分辨率210度以上的视角,那才是真正的另外一个世界。

[ 本帖最后由 kenkiller1 于 2015-6-19 20:41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jnaur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5-6-20 17:38
  • daae921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5-6-20 13:33
  • lvcha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5-6-20 01:36

TOP





TOP

引用:
原帖由 lvcha 于 2015-6-20 09:18 发表
看了下or预测价格1500刀。
这价格洗洗睡吧
1500刀里面1000刀是pc 的价钱,你有pc 只需要400-500刀,就是那个头盔。
目前看来有一种可能性就是htc vive 跟OR 都有可能推出定制的pc 作为专门的VR主机。
因为steam 有steam machines主机,其实就是定制pc.
OR找几个硬件开发商合作推出贴牌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鬼 于 2015-6-20 16:23 发表


2k一般指的是2048×1080, 懂不? 233
至于这几个眼镜, OR和HTC的都是2160x1200, Sony的是1920x1080
LZ能YY出差一大截, 这恐怕半桶水都没有啊:D :D :D
呵呵,又有这种什么都不懂张嘴就来了,来点干货打你的脸,
1. 首先,dk1跟dk2 我都用过,尤其是dk2我购入过,
dk1 800p dk2就是跟墨菲斯一样1080p, 纱窗效应有所改善,但是还是非常明显。
http://tieba.baidu.com/p/3204072878
一图说明800p跟1080p 的差距.
上图可以说明从800p 提升到1080p 的效果,但是仔细看,像素点还是很明显。墨菲斯的显示效果就是最多相当于dk2de 1080p,不可能比cv1 要好.
你在看帖子里面的8楼的,他说dk1跟dk2 800p 到1080p,颗粒感是4倍,我也体会过,亲身体会是800p 到1080p 颗粒感至少1-2倍的差距。

2. OR的CV1 谁告诉你确定是2160 x1200了? 果然是神马都不懂的门外汉,e3展刚结束,uploadvr网上多的是关于OR的评测,什么都不懂就能张口就来?
链接在这里: http://uploadvr.com/back-to-the- ... -consumer-version/.

以下是中文翻译总结,关于Oculus Rift最终零售版

- 分辨率参数未知,但据体验过oculus, htc vive, morpheus的TheVerge记者说,Oculus Rift比HTC Vive和Sony Morpheus分辨率感觉上好。
- 字体可以看的很清晰锐利了。
- 没有纱窗现象,使劲看也没看到像素点。
- 很轻。几个去玩的都戴了45分钟到1个小时不等,都没有觉得佩戴不适或者累。
- 可以佩戴眼镜进去,大框的眼镜都可以。
- 位置检测范围跟crescent bay差不多,有说4平米的,有说9平米的,也没有具体参数。但有个传闻说,可以通过增加一个外部摄像机来增大位置检测范围。
- 磨砂纤维质感高大上。.

只所以不能确定分辨率,很明显的是,htc vive 也采用的是2k分辨率,但是还是有纱窗效应存在,不像老外评测的结论是没有纱窗现象,
这个只能解释为,消费者版本的OR 的分辨率绝对要比以前公布的2160X1200要高,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OR 的CV1 的透镜用的是业内最好的透镜之一,可能配合软件做了特殊优化过滤,否则人眼要完全看不到纱窗效应,理论上至少上要4k 分辨率。
遗憾的是,1080p 无论怎么优化,纱窗效应都比较明显,这是硬件的缺陷,具体观感请参考OR 已经退出的DK2开发者套装,否则为何htc vive 跟or 为何要推出2k 以上分辨率的消费者版本,1080p 够不够用这些前行者不知道?还有甚至法国厂家推出5k 分辨率的,实际情况是,对VR设备来说,1080p 根本不够用,2k 还是有缺陷,除非像OR那样有某种优化黑科技,推荐最好体验度是4k 以上物理分辨率。

3, 井底之蛙请你更新下你的知识结构,现在业界更新换代这么快,不及时跟进最新消息,别啥都不懂就张嘴就来,还有索尼的东西根本不值得我去黑,我只是实话实说,800p 跟1080p 效果差别很大,而1080p 跟2k-4k 差别更大,
量变导致质变这中学生都知道。
最后总结,墨菲斯的屏幕的最佳效果不会超过OR 的DK2 开发者版本,如果你像尝鲜,随便从淘宝上买个不超过4k 而已,用上1个小时再来发帖,别再这里脑补。
忘记说了,dk2 比dk1 好的地方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低余晖技术,也就是所谓的低视觉残留技术,目前这个是steam 跟OR 特有的,还没有得到消息墨菲斯会有这个技术。

[ 本帖最后由 kenkiller1 于 2015-6-20 17:51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dorn 激骚 +2 太骚了 2015-6-21 08:55
  • lvcha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5-6-20 20:33

TOP

引用:
原帖由 endrollex 于 2015-6-20 13:08 发表
如果只是光用眼睛看,手脚的互交还是依靠传统手柄,那感觉比较违和,就好像手脚残疾似得
手脚交换要配上这个,那么这样还可以边玩游戏一边健身,估计再过10年的fps 游戏大师都是健身大神了。

[flash=800,600]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2Mzk5NzgwNA==/v.swf[/flash]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鬼 于 2015-6-21 02:27 发表


note4是2560x1440, 和or/htc不是一回事
http://game.watch.impress.co.jp/docs/news/20150620_707982.html

来来把这段翻译下,

 見た目の解像感は、最終プロトタイプのCBとほとんど同等(その解像度は非公開だったがQHD、2,560×1,440ドットと噂されていた)で、明らかにMorpheusよりも緻密だ。網目感はあるが、DK2と比べると雲泥の差で、あまり気にならないレベルまで画素の密度感が向上している。

TOP

引用:
原帖由 rainsaga 于 2015-6-25 11:08 发表


その解像度は非公開だったがQHD、2,560×1,440ドットと噂されていた
分辨考未公开,传说是2560x1440

我记得在engadget上看到or的规格的是双屏
个人感觉,目前的分辨率都还是不够,至少双屏1440p才可以一战。 ...
没错,可以关注下法国那个厂商starvr的产品,2块5.5寸oled, 分辨率5k, 然后视角横向210度,纵向130度,那个叫范围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