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关于收到联通催缴话费的律师函的处理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2年合约?


TOP

引用:
原帖由 diguoemo 于 2013-10-13 12:4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滚他妈的,别理他,联通是sb,这种合约机用户第一次都付清了机器的费用,套餐我爱用多久用多久,联通的狗屁合约机和国外的合约机是两回事。

本帖最后由 diguoemo 于 2013-10-13 ...
你确定?貌似每个月还要继续缴费的,预存话费的每月返还只是一部分



TOP

看来一般群众果断看不懂合约套餐是什么意思,以下图为例,386+30个月套餐,套餐包价格5499,手机免费拿,5499全部是预存款,分30个月返还,每个月返还183,但套餐是386的,也就是每个月你要付386,预存返还183,也就是你每个月还要付203块。

合约期中停止付费,联通就扣你的账户余额,余额没了,就停机。但是合约依然有效,所以到了下个月,欠费又会增加应付的203,再下个月再增加203,以此类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ccccpppp 于 2013-10-13 13:15 发表



我是2年的合约,难不成合约到了还要继续扣吗
合约到了默认是继续老套餐的,联通应该会发短信通知你。你要是不想用了,你得去办停机销号。这个你可以去搞一搞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cccpppp 激骚 +1 人身攻击 2013-10-13 14:06

TOP

引用:
原帖由 ccccpppp 于 2013-10-13 13:59 发表
主要是一直都没通知我...o(︶︿︶)o 唉
应该是有短信通知的,所以说你可以去搞一搞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diguoemo  于 2013-10-14 09:1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我把手机从联通拿走的时候是不是要给5400多,这5400多还买不到一个苹果手机???联通这种不公平条约就是扯蛋,电话我已经给了钱,他告我的原因就是没继续使用那月租为203的套餐?
1、合约条款都写得清清楚楚,又没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逼着你签,你觉得不公平,你大可不签。签了就代表你认同,你就得履行这个合约。
2、你给的5400多,其中一部分都是返还款,每月返还给你,相应的机身价格下降,机身价可能2K,可能1K,可能免费拿,这是作为合约套餐的优惠部分。你如果看不懂合约,还是上淘宝买吧,清清楚楚,逻辑简单。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ppigadvance  于 2013-10-14 09:2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Z1)

提醒应该是有的,但如果到期就把卡扔了肯定收不到。。
至少到期前一个月就会发提醒短信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这种事情哪家运营商都处理得多了,很多国人还没培养出信用的概念,他就知道我当时掏了5K多,拿了个手机,签字又不花钱,签就签了。过两个月又觉得矮油怎么每个月还得交钱啊,每个月套餐里内容那么多我也用不了啊,太浪费了,反正手机也拿到了,你还能抢回去不成?pia,卡也扔了,钱也不付了,完全不记得当时签的那是合同。但合同还是合同,拖欠久了,运营商就会把你告上法庭,合同清清楚楚,用户违约没跑,还是得付。


《充话费送手机”易引合同纠纷》

  重庆市武隆县法院近日启动速裁机制快速调解40件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法官提醒: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充话费送手机”营销策略容易引发纠纷,消费者在选择通信服务时,不要贪图“送手机”等小利而盲目签订合同,而应根据自身消费情况和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电信服务产品。

  该批涉案合同大多系原被告于2011年期间签订,合同约定用户每月固定消费一定话费,由此获得赠送手机和上网流量等优惠。在“承诺话费送手机”等利好的诱惑下,不少消费者与某通信公司签订了电信服务合同。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部分消费者或因电话质量问题、或因每月消费达不到约定标准觉得不划算而开始拖欠话费,在催告无果后,通信公司将这40名手机用户诉至法院。调解过程中,法官“三管齐下”,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法官提醒,用户在选择通信服务时,不要贪图“送手机”等小利而盲目签订合同,而应根据自身消费情况和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电信服务产品。在本系列案件中,用户与通信公司签定了“承诺话费送手机”的合同后,则确定了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据此,手机用户享有接受通信服务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每月“最低消费”的义务。用户欠费无论善意、恶意,终究是一种已构成违约的失信行为,从而必须承担相应的付清欠费及支付违约金的责任,造成本无必要的损失。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