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手机数码
|
汽车资讯
|
游戏硬件
|
评测专题
|
手机壁纸
|
海淘值得买
|
度假
|
求职招聘
|
广告联系
»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TGFC Lifestyle
»
游戏业界综合讨论区
» 作为一个从第一期开始买电软的老读者,我来说几句。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公司招聘信息
打印
[业评]
作为一个从第一期开始买电软的老读者,我来说几句。
wanghujin
魔神至尊
帖子
23422
精华
0
积分
153407
激骚
734 度
爱车
主机
相机
手机
注册时间
2002-4-14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9-14 23:54
显示全部帖子
电软我从第一期开始买,除了中间几年不在国内断了一下,省下基本每期不拉。而且对于电软的对头游戏机也基本是从头买起,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我也不是什么业内,对于很多所谓内幕基本也是从各个网站的公开帖子里知道的,撇开这些不谈,就说说我自己的感觉。
电软从一开始大陆的第一本家用机期刊开始,起点是非常非常高的。起码从他前几年的编辑、特约撰稿人的个人发展来看,电软确实出了很多人才。而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电软奠定了大陆电子游戏类刊物的大致模式,无论他一开始是否借鉴了港台和日本杂志。对比一下现在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UCG,无非就是几个“业内预测特稿”、几个榜单、几个编辑打分再加上抄袭以前电刑室的、东施效颦、无病呻吟的“小编寄语”组成。这些其实从电软一开始都能找到。当然你可以说搞电动杂志无非就这点套路,但电软当时好歹是有自己特色的。
我个人觉得电软走下坡路是和杂志的发展和当时编辑的个人成长速度不一致导致的,或者说,编辑的发展大大超过了杂志的发展,这和国内家用机市场也有关,除了水货的几何级数增长,整个市场依然混乱与幼稚。看看当时的编辑,张玄、叶氏兄弟、丘兆龙、老弟、软体动物、还有后来去电电的那位,现在你能想象他们还在一家游戏杂志做编辑么?还有电软以前出的几个年鉴、格斗天书等特刊,放在现在来看也是高质量的,或者说,抄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
现在的电软,编辑素质基本一塌糊涂(仅从杂志判断),但却又自以为根红苗正,除了牛大啥也没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是我这样考习惯买杂志的人,对于那些80、90后的基本没有吸引力,再加上现在网路发达,更是流失了一大批读者。很多人现在一说到杂志,开口就是:XXX年不买了。。。似乎现在再买杂志就是土老冒。
其实大家都知道,所谓电软和游戏机,无非就是日本杂志国内不同版本的两个译本而已,都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谁能比谁好?老电软就是因为有了一批出色的编辑,除了必要的咨询借鉴外刊,很多内容都可以自己原创,老读者现在还可以记得当时的几篇硬件文章和原创攻略。而现在电软除了错误基本没有什么可以给人以应向的。
电软现在这样子个人很心痛,真的不知道他们红旗还能打多久,目前来看我还会买下去,但我真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下一期能让我去买。
UID
2184
帖子
23422
精华
0
积分
153407
交易积分
0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229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2-4-14
最后登录
2025-8-2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wanghujin
魔神至尊
帖子
23422
精华
0
积分
153407
激骚
734 度
爱车
主机
相机
手机
注册时间
2002-4-14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9-15 12:28
显示全部帖子
引用:
原帖由
罗炜20070725
于 2008-9-15 12:06 发表
不骂杂志怎么能体现出某些人的优越感?
这贴里骂杂志的似乎不多,反而有很多和我一样是骨灰级的读者。
杂志要做的不是沉迷与每次那些编读往来里真假难辨的马匹来信,恰恰相反,应该多来网络上看看,除了谩骂,有很多却是怒其不争的无奈。
UID
2184
帖子
23422
精华
0
积分
153407
交易积分
0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229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2-4-14
最后登录
2025-8-2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控制面板首页
密码修改
积分交易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基本概况
版块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交易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