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传索尼聘请投行筹备分拆上市...

引用:
原帖由 I-Am-Legend 于 2013-5-31 23:10 发表
分拆是对的
毕竟索尼产业太广
今天这个亏了那个赚了
投资者很难投资

另外如果要卖的话,传统电子部门有些应该卖掉

毕竟以后是数字媒体时代了,蓝光播放器这种东西迟早要淘汰
我彻底的晕了,大企业,特别是不同产品线周期不一致的大企业,往往非常重视多元化经营

一个很重要的支持理论就是今天这个赚了,但是那个亏了,明天这个亏了,但是那个赚了。。。

总体从企业角度来看,能够实现风险对冲,能够有效避免连年亏损,能够更均匀的把利益分布在时间轴上(从而减低股东的风险等等)


TOP

但是为什么还是经常看到这个停产,那个拆分等等???

这个主要是从企业自身的策略角度来说,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股东创造利益,最简单的衡量就是每年盈利的现金流量(先不说这个应该是到手的钱还是认可的钱)

从折现值的角度来说(discounted cash flow),如果前瞻性的现金入流无法覆盖支出流量,那么就需要衡量非金融性的因素,如果依然不乐观,那才是考虑拆分的问题

说传统电子部门不乐观,更多的反应就是前瞻性的现金流不乐观,但是非金融的一些影响是不应该忽略的:

比如是否可以缩小经营规模而改善现金流

是否对品牌价值有冲击(这个国际品牌价值的估算是非常复杂严肃的工程)

是否可以对其他产品线形成互补

是否可以有转型的机会去开拓蓝海市场

等等等等

看到个负数产品线折现值(product line net present value),就说来拆了吧,不能说短视,但是是太过于激进的结论...



TOP

去把新闻的原文看了看

However, many casual observers would be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while Sony is electronics, much of its current value is derived from a hidden gem--Sony's Entertainment division. Like many conglomerates [Third Point has] invested in previously, Sony has two strong businesses facing different challenges side by side, each obscuring the other's true worth."

"To maximize Sony's overall success, we believe the Company should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its ownership of Sony Entertainment. Doing so will strengthen Sony by reducing its burdensome debt, thereby providing additional resources and capital to focus on revitalizing the resurgent Sony Electronics.

这个楼主转的翻译完全是机器翻译

人家建议的本身不是说索尼就卖身了:D

而是更类似一个企业结构的变化,从而使索尼电子专注于电子,索尼娱乐专注于娱乐

因为分析表明索尼娱乐过多的补贴了索尼电子,而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应有价值


这样看这个建议还是相当靠谱和有建设性的

[ 本帖最后由 不锈不锈钢 于 2013-6-1 10:0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I-Am-Legend 于 2013-6-1 10:08 发表

凡事有利有弊
不能说哪样是对哪样是错
关键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这样的经营方式虽然很稳健,但是因为过于稳健会拖慢整个集团的新陈代谢。
当今市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传统的索尼不但 ...
这个过于稳健会拖累新陈代线是完全同意的,但是并不代表着就是坏事情

主要看企业的生命周期和所处的市场情况

比如成熟稳健的市场,有商业价值的创新空间有限(比如批发杂货的),那么稳健反而会是很合适的策略

但是对于电子/娱乐等等当然就不合适了

主要是传奇同学前面的逻辑论述上很后面的有差别

不是产业太广了=分拆是对的

而是分拆是对的=产业过于广泛而无法专门资源专注于专门的产品线(这个是整个提议的核心思想,而不是说要索尼卖身抛弃传统业务)

TOP

风险也很大的,基本是回报高风险高的业务

要是门槛那么低,回报那么高,那么所有的制造业服务业等等都应该转型为金融企业了

之所以还有那么多其他企业拒绝转型成投行,一个是门槛,一个是风险(赔钱的时候就看雷曼兄弟吧)

TOP

回楼上的,道理很正确

不过搞不搞的过和赚不赚钱还是要分开看

这个主要是翻译有问题,人家根本就不是建议索尼去卖身,而是建议专属资源专注专属业务

TOP

引用: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3-6-2 06:59 发表

其实就是要索尼垃圾资产和优质资产剥离的意思,股东们希望把资本投入到有回报的影视娱乐产业,至于电子设备部门就自求多福了
其实不太是这个意思好不好

主要是描述一个问题的时候,中文可能强调意达即可,但是英文则往往强调准确的定义

同学你说的剥离(cut off之类的),更确切的指向就是卖身换钱,或者说完全的抛弃部分现有产品线

而人家的提议 (dedication之类的),更多的是希望IPO带来股东结构的变化而引领管理层和企业策略的变化(当然也能换来不少现金,但是现金流量存在不确定性),并不是说索尼原来的股东就完全抛弃劣质资产,而是更能专注提升不出色的业务

另外大家似乎完全弄反了,发个英文的

An entertainment IPO would help Tokyo-based Sony sharpen the focus on its unprofitable electronics businesses, boost its stock price and raise cash, Loeb said in a May 14 letter to Hirai.

不是让索尼退出电子,而更多的是出售部分索尼娱乐的股权,来更好的支持索尼电子(比如通过多得的现金流等等)

TOP

明显楼上同学看帖不仔细

强调下

提议的本身是出售业绩好的索尼娱乐的股权,换取支持业绩不好的索尼电子的资本

您的理解变成了,这个跟IBM情况类似,直接剥离索尼电子(因为业绩不好)

您为什么会理解出现偏差,就是太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了...

TOP

Loeb’s Third Point hedge fund asked Sony, which had seen its market value shrink almost 90 percent from its peak, to sell as much as 20 percent of the entertainment business in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and focus on its struggling electronics unit, according to a letter t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zuo Hirai. The entertainment business isn’t for sale, Tokyo-based Sony said. The stock rose to its highest in almost two years.

最多20%的股权,而且是建议以Right Issue的形式发放

http://www.gurufocus.com/news/22 ... -to-sony-management

原文感兴趣的同学好好去阅读吧,免得被翻译误导

TOP

引用:
原帖由 三派聚义 于 2013-6-2 15:22 发表
不要跟无脑黑认真……他会拖你至傻(哔~)水平,使用他那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虽然光荣同学有时候黑得很厉害,但是这贴里还真没怎么黑,主要还是被翻译误导了:D

[ 本帖最后由 不锈不锈钢 于 2013-6-2 19:5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13-6-2 18:58 发表
这事即使成真

最多也就是类似SONY金融一样

把部分SPE的股份通过IPO进行融资,SONY GROUP仍然控股SPE

和“剥离“这个词有个鸟关系
就是这个意思,还是直接中文爽哪 (英文思考多了,很多时候太强调表述的完整性,免得被钻空子)

另外总结一下,虽然原文里面建议Right Issue, 但是现在似乎往IPO的方向发展中,个人不是专家(更多的为联邦政府分析金融/财务问题,但政府对于私企金融市场涉及非常有限),哪个Wall Street工作的同学来业内一下好了


主要建议其实就是股权换取资本,来帮助索尼电子

因为索尼娱乐被严重低估,所以分开上市能够非常好的集资,甚至提升前瞻性的现金流状况(future financing cash flows)

如果是Right Issue, 那么股权结构不会存在变化,会等比例的从现有股东那里集资

如果是IPO,就像温柔杀人同学所说的,Sony Group依旧控股大部分,但是可能稀释部分现有股东权利来集资


额外的资本能够帮助索尼减低债务+专注于索尼电子的转型,比如专注于商业前景更明朗的产品线上

和IBM壮士断腕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

业余人士总结完毕

TOP

但是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反映了索尼罪恶滔天,经营状况确实不佳:D

如果仅仅是集资转型,那么经营好的企业往往直接拿财年盈利或者通过举债的方式

通过改变股权来集资其实是比较昂贵的方法,比如,付给投行的分析费用都至少几百万+可能有提成

但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机会,通过微小的改变股权结构来大大提升资本状况,这个Third Point的提议还是很靠谱的说

(假设提议里的概率假设是对的:索尼娱乐被严重低估了-这是一个高概率的认可事件)

TOP

这个通过市值来进行业务估值还是太肤浅了,比如

Example – Market multiple
Value of a business        $64m (market capitalisation)
Current year earnings        $10m (related to equity holders, post-tax EPS)
Multiple        64/10 = 6.4
This suggests that the market believes the organisation to be worth 6.4 times the level of its current earnings.

这其中的限制就不用多解释了吧


目前科技条件下,最科学的方法还是预期现金流折现,然后模拟数千次找最大可能(maximum likelihood under discounted future cash flows) - 等人类有能力模拟平行宇宙了那又另当别论了

按照索尼娱乐的预期现金流(假设金融+非金融因素全部考虑),个人觉得100%股权卖个几十亿美刀肯定不少人抢,非金融因素的战略价值太大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