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ZT电子游戏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什么贡献?

最近我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写成一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

这个问题是:电子游戏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什么贡献?

提问者提出,电子游戏耗费了大量的金钱(不论是开发还是消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让那些开发游戏的精英们去开发电动汽车和宇航科技该多好)、大量的时间(现代人花在游戏上的时间显然比运动、阅读和电影多得多),但创造的实际价值几乎为零(运动能强健体魄,阅读能陶冶情操,电影……至少不会让人上瘾)——那么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知乎上的资深游戏人 cOMMANDO 回答道:“实际上游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毫无益处……”虽然用的是吐槽的语气,但他或许说的是真话。

目前电子游戏唯一被证实的益处,在于能够促进左被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和左前额叶眼区(FEF)这两个脑区功能的发展——它们分别主管快速决策和手脑协调。但相比人们“浪费掉”的大量的时间,以及对于前额叶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情绪控制和集中注意力能力的下降)潜在的威胁,这点好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电子游戏辩护的人将其誉为“第九艺术”,试图将电子游戏与文学和电影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前者与后者的确是完全不同的东西。fMRI 已证实,当人们在读书或是看电影时,语言与逻辑中枢都会活跃起来,但玩游戏时,语言与逻辑中枢几乎没有活动——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证明,我们的大脑并不会把电子游戏视为一种与文学和电影相同的艺术形式。

看起来,电子游戏的确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上的价值。

但是,只把眼界放在“现实”领域,往往会让我们得出过于冷酷的结论。

一位在美国受过系统的临床心理学教育,从事心理咨询多年的咨询师曾在聊天时对我提到,电子游戏是现代人类少有的,纯唯心领域的活动。正是由于它的娱乐机制与小说、电影都不同,所以它才没有承载“人类文明”的压力,从而可以保持其纯粹性。

电子游戏,可以说是人类内心世界在现实世界中的映射。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几乎所有优秀的、广受欢迎的电子游戏,都不是现实世界的模拟和再现,它们通常都遵从一种“直觉逻辑”,而非“现实逻辑”。Save & Load,以及 Game Over 了可以重来,就是典型的“游戏逻辑”。再比如,统治美国的不是美国政府,而是“共济会”,如果有人真的相信这种阴谋论,我们大概会笑话他没脑子,但如果游戏采用这样的设定,我们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

人类的大脑喜欢这种简单、不必深入思考的、让人愉快的逻辑。

也就是说,游戏是“反现实”的,对于游戏来说,“直觉”才是有效逻辑,“理性思考”反而是可笑的东西。游戏世界的规则与现实世界恰恰相反——这解释了为何沉迷电子游戏的人往往不善于真实世界的社交(也有研究证实,这种作用是相互的,不善于社交的人往往也爱玩游戏)。

在这个崇尚唯物,关注外部世界远远胜于关注内心世界的时代,电子游戏当然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受到批判也理所当然——它的存在在哲学上与物质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但是,想想看,除了玩电子游戏时,你还有在任何别的场合完全抛开物质世界,遵从内心指引的时候吗?

事实上,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是现代人类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电子游戏提供了一个活在自己内心世界的入口——这是一种被世俗所鄙视的生活方式,会被斥为“逃避现实”,但只要你自己能想通,能接受这种生活方式,这也不失为一种让自己身心一致的选择。

或许要到头戴式 VR 显示器之类的虚拟现实技术普及之后,人们才会真正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太在乎外部世界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