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对于这篇文章的探讨“一网打尽!2013年手机处理器终极指南”,请相关人士解答

为什么另开一贴,因为我觉得这贴主要讨论内容有别于原来那贴,我主要提出我对于那篇文章的第二页的相关定义的质疑
因为我并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希望专业人士指点迷津。
首先对于这篇文章,http://news.mydrivers.com/1/272/272212_1.htm,对于作者所开发的独特视角表示肯定,但我对于他的一些设定抱有相当大的怀疑态度
如果一开始的设定就怀疑了,那么第二页之后所有的东西就完全没有看的必要了

首先我提出几点我的质疑

1.“这里直接使用了整机功率,这是因为目前电子产品除了天线部分以外,消耗的电能绝大部分都转化成了热量,耗电量和发发热量基本相等”
   
   我对此产生质疑,理由很简单,一个2500W的灯泡是否和2500W的电炉丝发热相同?
   可见光同样是能量,他能穿透玻璃,文章中为什么不计算这里的能量消耗?
   那么由此推之作者的一系列定义都将站不住脚

2.“接下来计算辐射热量。由于iPhone 5的材质是铝合金和玻璃,氧化铝合金的辐射率大约在0.3左右,而玻璃的辐射率大约是0.85,因此整体辐射率取0.6,那么在外壳温度整体为45度的时候,靠辐射    可以散发的热量经过计算大约是1.16W。”
   
   由于金属的导热性一般比塑料的要好,那么在实际情况中实用金属材料的手机到达45的温度的时间要比塑料的短,那么它所能产生热辐射的时间要长,我认为这里面存在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函数
   同时我认为,作者的假设处理过于简单,应该通过对比试验来得出具体的结果,而且我非常倾向于,那个实验得出的结果将会与作者的假设大相径庭
   同样,作者的一系列定义都将站不住脚

   当然我还认为有很多,我觉得看着不对劲的地方,但因为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持我明确地提出质疑,所以暂时就提以上两点

   作为一个外行问内行,问题可能在内行看起来可笑,但是我需要你的简要解答,给我公式也没问题:D :D :D

[ 本帖最后由 manmanwan4 于 2013-8-12 15:58 编辑 ]


TOP

哇哦,没有高人解答吗?:D



TOP

引用:
原帖由 eating2005 于 2013-8-12 16:43 发表
民科,轻拍:
1 2500W的电炉丝和电灯泡发热应该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电能都分别转化为了光能和热能,比重不一样而已。
2 按照个人理解,辐射热量仅仅是辐射热量而已,和导热效率不一样,可以当做在同样真空中,依靠外 ...
看了你的见解,我觉得我的非常质疑成立
而且你的回答提醒了我一点,我在质疑他的理论的时候还少了你说的热导率方面的考量,就是塑料和金属对空气的热导,你比我想的全面
这样更加能成为否定他的理论的要素了
高手果然棒!:D :D
PS:我下午也查了一下CNKI的相关论文,不过因为我并没有太多的热力学的基础,所以看起来很艰难


TOP

引用:
原帖由 phoenie 于 2013-8-12 17:4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1。不是热能的话,那你说是什么能?该不会真以为变成可见光了吧?

2。塑料散热快我也觉得是扯淡。如果辐射比传导主要,那就不是摸上去热的问题了,应该离近了就热烘烘的烤人才对 ...
呵呵,所有的辐射都是能量,光也是辐射,这个我就不科普了,很基础的东西:D

[ 本帖最后由 manmanwan4 于 2013-8-12 18:1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 于 2013-8-12 17:43 发表
屏幕背光应该都是led吧,电光转化率在50%,假设没有四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实际透出屏幕的能有多少不知道。但应该是大部分功耗都转化为热能了。
不能说没错,但应该差的不远。
所以不知道啊,这就是我质疑他的地方
首先,作者抛出了一个概念,但是他的数据不够清晰,不足以支撑他的观点,所以他应该以更强的证据来支撑他的概念,从而对他后面几页东西以立足点
第二,他用了所谓的”带了小数点“的数据和一些专业术语来体现出他在科学上的合理性,在我看来,没有强力的证据,只能是哗众取宠,装B,忽悠人
所以,请大家对这些个兜售概念的文章一定要擦亮眼睛,我认为一个合理的概念一定是建立在大量有说服力符合逻辑的数据或材料上的:D

TOP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 于 2013-8-12 18:23 发表
从cpu角度来看导热比辐射要高的多,但热量离开了cpu并没有完成散热,需要离开手机才能算是散热。

关键在于“iPhone 5一个正面的传热系数为4.65W/(m2•℃)”。如果这个系数是对的,那么在手机壳内侧空气稳定4 ...
嗯,我的质疑并不是对他数据的真实的质疑,我只是对他写出来的所采用的方法的整个模型质疑,因为这个模型实在过于简单,无法支撑他如此之大的概念

TOP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 于 2013-8-12 18:26 发表
作者的错误在于传热考虑的2侧空气温度,而辐射考虑的是材料问题。这个可能会让结果完全不同。
玻璃在45度下,内测空气温度应该会更高一点,传热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我觉得,作者必须得先做一个实验才能真正的对他的概念进行正确考虑,因为他这个概念,仅仅通过纸上谈兵完全没有实际意义,从而由此得出的长篇大论也只能是沙漠上的建筑:D

TOP

引用:
原帖由 redmudschild 于 2013-8-12 21:45 发表
相当然的人太多了,这其实确实是个简单的物理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随便用一个省电软件,就能看到各系统的耗电量,屏幕能占多少?2%有吗?就手机屏幕那可怜的亮度和面积,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个问题,由于手 ...
哇哦,炸裂了,我发帖的目的是等专业人士回答,我已经得到了答案,你个装逼人士凑什么热闹?
高中物理?哇哦,实在炸裂,装逼犯的本事就只有这点?是不是因为只上过高中,所以看到问题就只能看到高中的层次?到底是谁想当然?
能把热力学相关知识归类为高中物理的水平的人,我只能说炸裂,要是给你一本《物理化学》你是打算把他归为高中物理还是高中化学?给你一本《固体物理》你是不是要问这本书怎么不需要计算加速度啊?
我向来不喜欢去说服一些层次都没达到可供讨论基础的人的,不好意思,我懒得反驳你,但不妨碍我喷你:D :D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phoenie 激骚 -1 人身攻击 2013-8-13 21:25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