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没有不可打破的纪录!Wii前13个月13个游戏销量过百万。

回到主题,如果接下来的一个月WII没有出现一个新的百万游戏,那么结果也不过是跟360平手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遥远的星 于 2007-12-18 19:22 发表


233,有这么比的吗?只是拿金钱做比较?在商业方面,李嘉诚可比大门强多了。JOBS都比大门强不少。要不是MS垄断抢钱,你以为大门能有多少手段??
所以我一遍又一遍的强调成功的概念是模糊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masonempire 于 2007-12-18 19:28 发表


拜托~你几岁啦~~~MONEY才是硬道理~其它什么狗屁全是虚的!这就是成功的概念!SONY如果像你这么模糊的话~肯定早早得关门
为什么福布斯要评世界500强企业?而且排名不分先后?为什么不就评一个世界最强企业?
第三方在360上比在WII上滋润太多了,的确没错,赚钱就是硬道理,WII上几百几千份的销量只能让广大第三方去喝西北风.


TOP

引用:
原帖由 遥远的星 于 2007-12-18 19:31 发表


这不是什么成功的概念是模糊的,而是你的逻辑太混乱。看看商业周刊,从来推崇的都是李的能力,而不是大门。

还有那个电影的比喻太油菜了,不说什么。


没有几个厂家愿意自己的产品成本太高的,电影所谓的 ...
第一部作品成功,第二部作品追加投入是理所当然的,无数的作品在重复这个过程,为什么这么简单事就是有人不明白?

TOP

引用:
原帖由 masonempire 于 2007-12-18 19:25 发表



你不知道八大公司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么?为什么要大投资大制作?难道是比谁有钱,比谁比较帅?呵呵~也是为了追求高票房,你以为他们都是玩艺术片的啊~不关心票房,早关门喝西北风去了。
小成本高利润~恐怕是 ...
大制作=浪费钱?
为什么喜欢创造奇怪逻辑的人这么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贰 于 2007-12-18 21:32 发表

那就请实际等到第三方喝西北风,就想SQNY当王时代那样SNK倒闭,NB,SE,SS合并的时候再来指责WII吧.

现在的事实就是第三方仍然拼命在往WII上出游戏,这就是第三方有钱赚的最大证据.

销量高低不能说明任何问 ...
怎么说呢,现在的情况是:WII不是号称游戏制作成本低吗?我就死命把游戏往低成本做,创意?对不起,我就这么点料,银行只贷款给我,又不能直接贷创意给我,用钱来研究好的创意?我为什么要把钱投入到这种看不到预期结果的东西上?
一句话,老N现在的游戏理念完全跟"游戏工业"这个词相去甚远,而现在高成本大制作的游戏几乎肯定是按照工业流程来走的.

[ 本帖最后由 zhuliang 于 2007-12-18 22:0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阿西达卡 于 2007-12-18 22:20 发表

哦?真有趣
游戏这种发展了十几二十年的要把主机买回家再配软件消费的商品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工业化?
搞得现在的游戏制作上就已经开始追求工业化了?

现在的游戏市场都已经具有工业化的规模了?
买影碟机看影碟还不是一样?只不过少了进电影院这个环节.
现在做生意都在追求工业化产业化,各个环节的投入都要计划好,我投入的每一分钱会产生什么效果我都要知道,越是大的投入就越要减少不确定因素,而创意就是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在开发环节,你不知道要投入多少钱才能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在销售环节,消费者对于这样一个东西的接受程度是怎么样?完全的不知道,所以创意这种东西你可以在二三线作品上去尝试,但绝对不能大量出现在我的千万刀级看家作品上.

TOP

引用:
原帖由 哈哈笑笑 于 2007-12-18 22:25 发表
逻辑太混乱,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很简单,现在任天堂要大家低成本做游戏把创意发挥出来,结果大家只愿意做低成本游戏,搞一些敷衍式的体感操作出来,完全抱着能卖一份是一份的心情,对WII上的软件销售情况不抱希望.

TOP

引用:
原帖由 阿西达卡 于 2007-12-18 22:45 发表


买影碟机看影碟确实差不多,但是影碟有电影工业依附,游戏靠什么?
追求工业化是一个方向,因为工业化的成功是不容否定的
但这并非意味着现有游戏市场的能量足够比拟电影工业这样可以无限扩大投资的成熟体系
...
工业化意味着那些大公司大老板只愿意花钱投入在经典剧本上,或者已经得到市场普遍接受的IDEA,然后再做大投入大产出来赚钱,整个过程就像流水线一样,没有任何跌宕起伏,也不允许有.
没经过市场考验的创意在这些人眼里是不值钱的,专门投资去开发创意就更加不可能,因为这是那些二三线作品的工作.
为什么枪车球这么多,因为这都是投入多少就产出多少的东西,而且消费者现在也欣然接受这类作品.

TOP

引用:
原帖由 阿西达卡 于 2007-12-18 22:57 发表
关键的问题在于,事实证明,如果没有ds和wii的出现
游戏市场所能容纳蕴含的能量已经是非常令人担心的大问题了

可现在令游戏市场焕发青春的最大功臣ds和wii反而还在被质疑,游戏产业的未来真的已经明朗到这个地步 ...
从头到尾我没有质疑任天堂的成功,问题在于它的成功广大第三方是根本学不来的,至少按照普遍的商业模式来说不行.

TOP

引用:
原帖由 ryuetsuya 于 2007-12-18 22:47 发表


这很简单,因为大部分第三方本来就只有这点实力,50%以上的雷作这不是很正常么

反观,坐拥第三方资源的XBOX360,让他在他的主战场的初年硬件销量连XBOX都不如,你对他抱了多少希望?
360现在要做的是尽量笼络更多的好游戏,你看看MS在对于360的降价策略上就可以知道现在它对360的销售情况根本就不急,因为整个游戏市场上绝大多数已知的影响力比较大的作品MS都已经拿到手了,剩下的只不过是选个合适的日子降价让那些还没购买主机的LU做出最终选择.

[ 本帖最后由 zhuliang 于 2007-12-19 00: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7-12-19 00:34 发表


这就是为什么XO突破一千万之后死活卖得这么慢的原因
我到不认为是三红问题
而是整个地球上的枪车球玩家
只有两千万
我倒不认为是枪车球玩家只有两千万,而是全世界的CU只有不到2KW,因为PS2绝大多数的主机都是在降到199美元以后卖出的.

TOP

任天堂自己的游戏制作成本低不了,这点你我都清楚,但是任天堂制作成本花在的地方跟别的公司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别的公司基本做不来.
说到图形业,EPIC,ID,CRYTEK都是站在顶端的,别的公司10个人也顶不了这些公司里的一个人,所以不要把整个图形业说得那么的不堪.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7-12-19 00:56 发表
我再稍微说明的详细一点:

大成本/工业化 = 低端
高清/强化 = 低端

为什么?因为没有过人的开创性, 只能依靠体力与成本, 复制之前的成功模式, 获取日渐微薄的利润率。你能说这种人高端么?
这点我不敢苟同,因为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界,历史上有太多高成本高收益的成功作品在前了,这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三大主机厂的几个看家大作都是实例.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07-12-19 01:30 发表


高收益?我想你不是在开玩笑。没错, 我们都看到了史玉柱,但是没有看到被他踩死的数以千计的网游公司。没办法,人们仰慕英雄,需要英雄。
比如halo3? 我想halo3的开销大于halo2应该没有疑问, 可是halo3能卖过ha ...
国内数以千计的网游公司不正是因为低品质低投入而失败的典型吗?那些占据中国绝大部分OL游戏市场份额的公司哪个不是大公司大投入?难道巨人网络就是那种所谓的高端?
HALO3才卖了3个月已经接近前作几年才有的成绩了,HALO系列不但前期销量爆发力强,后劲也是非常足的,而且你没有证据表明HALO3的制作成本相对HALO2有多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对于MS来说HALO只不过是主机大战的一枚棋子,公司整个战略环节的一部分,像这样一个公司它的野心绝不仅仅停留在游戏能卖出多少多少份上,赢得主机大战,制订行业标准才是它感兴趣的,而这之后所能获得的收益就不用我多说了,难道你想说这也是低端?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