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吉田修平接受台湾巴哈姆特采访

这个设计理念非常非常好!!

“还有就是在搭配 PS Move 控制器的时候,可以使用其中一组镜头以高解析度拍摄影像,另一组镜头则是以高反应速度来追踪 PS Move 的位置,兼顾影像画质与操控反应。”

对应spec来看。。

Video Pixel
(Maximum) 1280 x 800 pixel x 2
Video Frame Rate
1280x800 pixel @ 60fps 640x400 pixel @ 120fps 320x192 pixel @ 240fps

也就是move@240fps,这个响应足够快了!
影像@800p也足够清晰了。。

Lens
Dual Lenses, F value/F2.0 fixed focus
大光圈也能保持低照度时的画质

作为sony部门之间的采购价,也比其余厂商有优势得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al2013 于 2013-2-25 11:2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7

看到了吧?
eye确实有3d深度检测

动动脑子,别整天给自己打激素
说话能不能礼貌些。。

我从来都是动脑子。

之前确是根据个人所知对深度检测的推测~不是没有依据的。。

否则也不需要每个手柄标配move,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精度~

我所说的依据是相机的ttl闪光判定原理,根据对焦距离去控制闪光的出力大小。。以免欠曝和过曝。。

这样的做法是十分精确的。。

如果你一早就掌握双镜深度检测的原理,何妨不贴出相关文献去教育一下我呢?

希望不是事后孔明才好。。



TOP

能不能实现我的想法,必须得有更进一步的资讯及实际演示~
仅凭这些信息,这里有不能实现我那些想法的疑点~
1.深度的精度问题,及判断小型物体如手部的能力~
2.感光元件在低照度下的信噪比问题~
3.声音识别的资源占用及处理的问题~

“双镜头不需要对焦,只要检测两者画面差异就可以计算深度了
至于你说的关节,对kinect不是一样吗?难道它能同时对焦这么多关键点?
归根结底,在技术上,kinect2当然是更优秀的,但是卖点在哪里呢?”

如果真的是开明讨论的话,我认为必须要提出依据~
而我提出了双镜头不能实现深度检测的依据时,你没有即时对应我的依据进行逐点反驳。。
你一句“只要检测两者画面差异就可以计算深度了”在当时来讲没有引经据典是不可能让我信服的~
我也没看过双镜头深度检测这方面的资讯及相关论证文献。。
你当时也没有贴出,谈何成立?

就因为“至于你说的关节,对kinect不是一样吗?难道它能同时对焦这么多关键点??难道它能同时对焦这么多关键点?”
这话在我当时认为你根本不了解kin的深度检测基本原理,甚至连baidu都懒~
以至让我判断出“你只想说赢”而不是真诚讨论的动机,更加不可能让我无条件去相信你的说法。。
那我就只好闪了。。

最后,你说在技术上,kinect2当然是更优秀的,那我想反问,到底优秀在哪里?


TOP

引用:
原帖由 al2013 于 2013-2-25 13:5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7

我有毛病啊?是我提出可以,你说瞎说,我还解释给你听?
另外这个原理太简单了,两个位置的镜头拍摄的像,离镜头越近差距越大,这是常识吧
优秀在对环境亮度要求低啊

本帖最后 ...
你解释不解当然是你个人自由,但不解释不可能让偶信服,更难以满足你的动机,“说赢”

是的,这个原理当然很普通~
3d显示也不过是这个道理~

问题是逆向做法,我没看过相关文献或者实际应用,如有请贴出~
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精度的问题让我存疑,精度是个影响操作体验的关键。。
操作体验过不了关,谈何和kin2比美,哪怕是kin1~
否则当时微软也不用去买zcam这个专利。。
从常理来讲,用双镜显然更廉价,还省去大笔专利费用。。

另外,kin2的优势不仅如此,再个单纯的说环境亮度要求高低也不尽准确。。

TOP

引用:
原帖由 al2013 于 2013-2-25 14:3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7

不需要解释,因为我从来没说eye的深度检测功能很强
原理上没问题,论证即完成
另外逆向的你没见过?天文学知道吧?这是一种常规的测距方式

k2的优势有,你也一直主张,我也从 ...
没玩过天文望远镜~


那么既然没有相关文献,也表示精度不咋地,那谈何和kin2比较~
且kin2比kin1更能侦测细小的物件,深度头的分辨率更高。。

还有rgb的信噪比,kin2几乎可以完全无视。。
不是低照度这么简单,而是就算当前场景的光线就算再复杂也不会像rgb那样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如左边的灯亮,右边灯不亮造成受照体偏差影响rgb的信号采集)

再一低照度下,必须要提高感光元件电信号,电流一大就来噪点。。
降噪必将造成处理时间,帧率降低。。
rgb信号一不纯净,谈何精度而言。。??
加大处理时间,谈何速度和响应而言??

单纯的kin2语音方面,先不说微软在语音研究早已获得大量软件方面的数据~
据来源于b3d的可靠消息,kin2的语音识别prototype用了整个xo cpu去处理~

在硬件方面,720自带有mce硬件模块,可以将采集到的多频道音频汇流并且降噪处理。。
完全的0延迟,0cpu处理时间。。

我假设pseye真能实现kin的一切,速度和精度如果上不去也完全是两个次元的产品。。
触摸屏手机这种人机交互方式一早就有,但后来的胜利者iphone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去速度和反应~

否则也不用指望move来做辅助。。

TOP

引用:
原帖由 al2013 于 2013-2-25 14:5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7

多点触摸能成功,是因为手指是人类最灵活的操作方式
体感不如触摸,这是无法回避的
体感做到极致,在操作方面的体验也不能喝触摸相提并论

更何况现在的显示设备是电视,这就 ...
我提ip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操作顺畅和准确,提ip并非要用ip和kin2做比较~

而只是提出论点去说明pseye和kin2到底是不是之前说的差不多。。。。

至于其他跑题的,以后有空慢慢再说吧,不奉陪了。。

TOP

现在看来pseye也不是没办法,加个led补光灯就可以了。。
但这样又会影响用户感受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